原创 以少胜多,李世民指挥的虎牢关之战的含金量有多高?
迪丽瓦拉
2025-08-19 09:33:43
0

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此战以后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那么虎牢关之战的含金量有多高?

战役的含金量,可以参考难度系数、战术价值、战争效能、历史效益几个方面,无论从任何一方面,虎牢关之战都是首屈一指的。

一是难度系数,以少胜多的战役难度系数都高,但虎牢关之战可并非以少胜多那么简单。

619年王世充刚灭了瓦岗军,势头强劲之极,而620年初的窦建德,更是最有希望夺取天下的势力,唐国、郑国、夏国三足鼎立,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李世民不止是以少胜多,而是被迟滞于坚城数月无法破城士卒疲敝,被窦建德十几万生力援军夹击的局面,这个局面即便是我方优势兵力都可能被敌军打的全军覆没,遑论是劣势兵力。

再则不止是面对王世充窦建德的局面,战役过程中突厥也有危险的军事干预,虎牢关之战是在隋末乱世人口急剧磨灭、三足鼎立和突厥介入的背景下进行的,在最关键的两个月里,唐承受了郑夏联手、强大异族军事介入的“一对三”压力,而取得灭掉郑夏的惊人胜利,所以其实际难度可能比很多人大致了解的还要难一些。

二是战术价值,李世民如何对古今中外军事史上屡试不爽的“坚壁不战”进行教科书式破解,以及在虎牢关以劣势兵力强势击败夏国大军。

王世充的“坚壁不战”可是升级版坚壁不战,在洛阳“天子守国门”遮护后方国土,以无法攻克的洛阳坚城进行“坚壁不战”,消耗远来作战的唐军,其所谓“握有精锐军队+后方广大+城池固若金汤”。

李世民自己也是玩“坚壁不战”的行家,他对坚壁不战的利弊洞若观火,对症破解,肢解郑国。

而虎牢关下以悬殊兵力阻击窦建德大军,先以数人嚣张觇营涨我士气,然后坚壁不战,然后诱敌决战,然后对峙中敏锐捕捉战机果断决战,对比前代“诱敌空壁+绕后插旗”升级为凿穿敌阵强势插旗,将“壁上固态插旗”发展为“马背上动态插旗”,使敌军崩溃,发挥追杀效能扩大战果。

三是战争效能,在历史上区分以少胜多战役的重大指标是战争效能,从效能效果来区分它们,这一仗是仅仅击退对方,还是把对方打残了,还是打死了,这是含金量。

有的仗只是打折了对方的拳头,有的仗则是一击致命,完成灭国,所以顶尖中找顶尖,以少胜多中找含金量高的,要看其战争效能,即该战役的胜利,造成了多大的效益。

有的只是击退敌方,有的为胜利方取得了很多城池地盘,有的给予对方重大杀伤而重创敌方国力,有的直接灭掉对方国家。

虎牢关决战时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是一场惊人的胜利,而比歼敌数目情况重要的多的是,抓住国王,一举灭国,实际是,该场胜利导致一举灭掉两个国家。

四是历史效益和民族效益。

隋末板荡,是三国内战、五胡乱华、南北朝、侯景之乱等数百年来微光长夜的歇斯底里总爆发,无论人口之凋,军阀之繁,汉奸之多,巨虏之围,文教之衰,综其糜烂、惨烈,达到了最低谷。

各割据国纷纷臣服结援突厥,突厥是隋末各割据军阀势力的后盾,也是内地战乱兵争的策源地,这只黑手推波助澜,持续削弱中原。

隋末混战烈度太高,仅仅数年时间,从隋朝极盛时期的890万户下跌到200万户,天下人口就损失超过了四分之三,人口磨灭速度到达历史之最!

虎牢关之战如果打输或者打平,进入长期三国鼎立或长期拉锯的局面,华夏人口将进一步大幅磨灭,在突厥的强势干预及大规模入侵下,历史走向和民族走向不堪设想。

虎牢关之战闪电般灭掉两国底定中原,关闭人口急剧下滑的局面,中原以整合姿态应对突厥入侵,具有伟大的历史效益民族效益,这个效益的战役,在华夏战史上凤毛麟角。

综合这些衡量战役含金量的方面,虎牢关之战的含金量是天花板级别的高,再难找一场战役是一战灭两国,又扭转外战形势的。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李渊特设天策上将策封李世民。

它是以少胜多的优秀战例,是战术极精具有研究价值的战役,是取得悬殊的战果损失比的战役,是一举灭掉两国的战役,是具有统一乱世历史效益的战役,是扭转抗击外敌大局具有重要民族效益的战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上午,时任北洋军阀统帅的袁世凯拿着《清帝逊位诏书》急匆匆地来到养心殿并将它呈给了...
原创 清...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共传十二位皇帝,统治时间长达296年。从努...
原创 明... 前段时间小编在网上看到了网友的这样一个提问:在我们国内历史上,明朝末期的国土面积仅有350万左右,而...
原创 马...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八十岁大寿,在期间,使团带来了英国的工业制品,并且表达了...
原创 慈... 慈禧太后对大清帝国影响巨大,正是在慈禧的统领下,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一步步走向灭亡。当时的清朝国库空虚...
光绪帝为台湾宫庙封神颁匾 光绪帝为台湾宫庙封神、颁匾,一一记于《清实录》: 1.光绪元年(1875)正月十日,以保护城池,敕封...
原创 雍... 从1636年到1912年,清朝延续了276年,在这276年间共产生了12位皇帝,而其中最有名的,莫过...
原创 清... 导言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
原创 她... 历史的车轮在人们的想象中似乎总是难以停滞,旧的王朝崛起繁荣,再加上分分合合的无常,王朝更迭成为必然。...
原创 晚... 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汉民族特有的一种后天改变女性身体的行为方式。 缠足,又称札脚、裹足,即人为地改变足...
原创 明... 据说清朝的皇子们在读书时如果不专心,师傅马上就会怒斥一句: “你想学朱厚照吗?” 据史料记载,他的智...
原创 清... 序言 乌雅·兆惠(1708年-1764年),字和甫,清朝乾隆时期著名将领,满洲正黄旗人。 兆惠所处的...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政权,也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封建大一统政权,享国268年。 ...
原创 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北推蒙元,把元朝势力打回了老家。不过由于并没有被彻底消灭,所以即使北元势力内斗不断...
原创 美... 钓鱼岛是我家的,一九七一年,中日两国派出了相关人员参加,就钓鱼岛问题的会议,突然一位老太太打断了会议...
原创 铁... 在1735年8月23日的夜间,清朝的第四位皇帝雍正帝在圆明园去世,从登基开始,在位一共13年,这个经...
原创 顺...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古训道尽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莫测。遗憾,是人们一生中难以避免...
原创 太... 清朝末年,国家陷入混乱,清政府腐朽无能。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洪秀全等一帮志士南方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武...
原创 晚... 清朝的官吏延续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超品官员,包括宗室、八旗蒙古...
原创 冯... 清朝灭亡后,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仍在宫中过着原有的生活,初始时并未感受到太大的变化。这段时光对溥仪来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