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治蒙冤千年,历史上他到底有多恐怖?看外国人咋评价他就知道了
迪丽瓦拉
2025-08-19 10:04:10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贞观之治后,

唐高宗李治

即位,对李治而言他不过只有二十二岁,面对着强大的唐朝,以及父亲创下的基业,他的心中自有宏图大略。

只可惜,

后世人对于李治的评价并不高

,认为他昏庸无能、外戚掌权,又流连美色,勾搭父亲的女人。

而这样的李治成为唐朝新任继承人,

人们往往认为他是运气,俗称捡漏

。那么历史上李治真的是依靠捡漏登上的帝位吗?又真的如同世人普遍认为那般,身无所长,行事荒谬?

其实不然,当我们了解真实的历史后,

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他甚至被外国人称为“黄祸大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李治为何被看做昏庸?

对于唐高宗而言,他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女帝武则天掌权。

在两个享誉盛名的皇帝中间,作为一个过渡的君主,人们对他的实绩反而忽略

。讨论的更多的是他如何宠爱武则天,又是如何好色垂涎。

而李治之所以评价不高,许多地方也和他宠爱武则天有关。当初武则天仅仅是李世民身边的一个小才人,她生得貌美,也明白自己背后肩负的是家族的责任。

不过李世民在位时,对于武则天却并不宠爱,而这也给了李治可乘之机。

当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渐渐地和武则天有了往来,两人一来二去生了私情。

可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按照唐朝律令应该随着驾崩的皇帝,入感应寺削发为尼。祖法不可违,但尽管是这样,李治也依然和武则天私下暗通款曲。

后来等到孝期一到,李治直接把武则天接了回来,全然不顾封建礼仪。而李治的行为,也遭到了诟病,他接武则天回来一事,于情于理都是不和。而这也成为了李治饱受诟病的开端,

随着武则天受宠,萧淑妃、王皇后相继下马,武则天成为了皇后。

恰逢李治病重,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渐渐地两人直接也因为政事生了矛盾。而李治立武则天为后,一是伤害了唐朝旧臣的权益,改变了唐朝的时局,二也是

亲手把权利交到了武则天手中。

在武则天的劝说之下。李治禅位,李显登基。而李

显也不过是武则天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很快武则天将李显罢黜,随后改都换制,

渐渐地掌握了整个唐朝

,各方势力都极度忌惮武则天。

而李治对武则天的放权,也被看做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新唐书》中写道,

“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

而对于李治的评价,后世之人亦是如此,但是仅从这点评价李治,未免太过草率,那么真正的李治又是如何?

二、对外扩张,李治被称作“黄祸大帝”

外国人对他的评价是

“黄祸大帝”

,那么什么是黄祸呢?古时亚洲大陆上,游牧民族骑兵肆虐,他们尽管和中原对战,但更多的他们会西征,直指欧洲大陆。比如

著名的成吉思汗,在他的带领下,蒙古骑兵打到了欧洲心腹地带。

而亚洲人又是黄种人,所以

古时欧洲认为黄种人横扫欧洲战场的行为,便被成为“黄祸”

。其实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带有贬义的说法。而李治之所以被称为“黄祸大帝”,也和他在位期间,对外战争中的表现分不开。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说过,

在唐朝时期,对外的威力,于唐高宗时最为顶峰

。当时北方突厥肆虐,早在唐太宗时期,便针对北方的突厥发动数次战争,然而尽管大部分受降,却依然有残兵在外负隅顽抗。

李治刚刚登基,恰逢突厥可汗车鼻企图再次率兵抵抗,却被将军

高侃

追击,最终将车鼻擒获,被押送至长安。至此

平定了漠北的突厥

,也为唐朝解决了北方的侵扰。紧接着公元655年,

当时的高句丽和百济联手准备攻占新罗。

新罗位于现在朝鲜半岛的东侧,新罗只好向唐援助,于是李治遂及派兵相处,

先破百济,再占高句丽

。唐朝的兵马直接攻占了平壤,至此两国也归入了唐朝的统治之下。而另一头的西域,

唐军更是将西突厥打得落花流水,都打到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去了。

随后李治在昆凌、蒙池两个地方设立都护府。

连续攻占西北的突厥,至此困扰唐朝多年的问题也得以解决,而唐朝的版图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要知道西突厥最西边的地方,已经和当时的东罗马接壤了。

可想而知,唐军的威名传的有多么辽远,可谓是响彻了欧洲大陆。

盛唐时期,欧洲恐怕无力和唐军抵抗

,这也让许多欧洲人认为李治是“黄祸大帝”,毕竟这片“黄祸”席卷了亚欧大陆。

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高宗李治的统治之下,接二连三地征服附近小国,又一举破除了就连太宗时期,都没能解决的突厥问题。随后又灭了百济与高句丽,

正式让高句丽成为唐朝附属国。

唐朝声名远扬,而这一切都是在李治的统治下完成的。

看到这里,您还会认为李治真的是一个无能之辈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全盘否定一个人就太简单了。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李治的皇位,众人都说他是捡漏,纯粹靠运气。可生在帝王家,又将国家治理有方,这样的李治真的只有运气吗?

三、兄弟阋墙,李治扮猪吃老虎

历代以来,皇子夺嫡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死战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死伤无数。而李世民自己的登基之路,也充斥着着刀山火海。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大哥和四弟,又逼迫父亲退位,最终才得以登基。

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李承乾便被立为了太子。而

李治作为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

,李治的身份也和普通皇子不同的,他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

在他之上还有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都是一母同胞,也都为嫡子

李治从小就十分受宠爱,耳聪目明,对待兄弟也十分和谐,李世民常常夸赞他,也

希望李治以后能够做一个好臣子,能够辅佐李承乾。

而李治九岁那年,长孙皇后去世,李治痛表思念,也让李世民对他更加宠爱了,没多久就任命他做了大将军。

本来这个皇位,是怎么都轮不到李治的

,但是对李治而言,两个哥哥的暗中争斗,便是他最大的机会。生在帝王家,哪有真的单纯的,当时李承乾行事饱受诟病,而嫡次子李泰却是一片好评,加上李泰行事得当,特别受到李世民的喜爱。

于是

二李之间,矛盾频发,太子竟然在暗杀李泰失败之后,准备联合众人逼宫

,然而事情败露,最终被李世民囚禁。这头的李泰看着太子之位空缺,主动提出自己做了皇帝之后,

会杀了自己的孩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本来唐太宗都在考虑这事了,结果

李泰转头跑去威胁李治,李治顺水推舟告诉了李世民

。而李世民深知“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于是

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而李治成为太子之后,在朝中表现优异,李世民就更加欢喜了。

为何说李治其实心有城府呢?首先我们从他本人来看,他自幼聪慧,又深得宠爱,尽管行事稳妥,但是那九五之尊之位他真的不想去争吗?

两个哥哥斗的死去活来,李治这时候知道暂且避开锋芒。

他明白只有得到李世民的首肯,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太子,所以

当李泰威胁他时,李治知道这是一个机会

,如果太宗知道李泰并非真心对自己,自然对于李泰成为太子一事也要考虑清楚。果不其然,

最后李泰真心思暴露,李世民也将他放弃

还有一点,也是李治有这个自信的关键,那就是嫡子一脉只有三个人,他又年纪尚小。

李承乾和李泰相斗,他们根本没有把李治这个弟弟放在眼里

。又明白李世民重手足之情,所以李泰原本以为除了李承乾之后,自己能够稳稳的当太子。

可是他这样的心思怎么逃得过李世民的眼睛,也知道李泰上位后,其他两个人恐怕性命难保。而李治的为人却不会,所以最终选择李治做了太子。

所以

与其争斗,还不如勤恳做事,毕竟最终的选择是李世民。

而李治靠的就是这份不争不抢,行事温和才得到了李世民的选择。

所以说,李治这个皇位的确有两个哥哥相争,他坐山观虎斗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从李治不站队又心系李世民当中,我们是可以看出李治的心思细腻的,

他不是不争,而是不表现

。对于李世民而言,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兄弟相残。

所以

他的不争反而给他带来了最大的收益

,没了两个哥哥,唯一剩下的嫡子李治就是板上钉钉的太子。而在他成为太子后,李治跟随李世民上朝听政,参政议政,处理许多事物,都十分得当,李世民对他很满意。

所以能够看出李治是有治世之才的,他能够登上帝位靠的也不绝对是运气。而在登基之后,征战四方的表现,也可看出李治并不是传说中的那般昏庸无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公元263年,诸葛亮去世已经有一段时间,蜀国日渐凋敝。与此同时,魏国却越来越强大。魏国大将军邓艾奉皇...
原创 春... 周武王灭商后,以分封制的形式分封各路诸侯以拱卫周王室的统治,在西周时期相对来说还比较平稳,但是自周平...
原创 你... 通过各种历史剧我们了解了很多的历史知识,然而历史剧终归只是娱乐性质的,所以的它里面的内容很多都不是真...
原创 都... 吴三桂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了。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其实是一个样貌帅气,而且年少有为的男人。十...
原创 清... 光绪帝是清朝倒数第二个皇帝,也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皇帝,因为其一生都在慈禧的掌控下,甚至“戊戌变法”失败...
原创 夏...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遗址复原图 在国际史学界,夏朝是不被认可的,理由是没有出土文字。但《史记》等古籍都...
原创 几...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近现代,国家落魄,让不少国家欺负。在我国附近的日本也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举全国之...
原创 历... 唐朝无疑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即使是汉朝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早就有强汉盛唐之说。...
原创 正... 三国演义中,关羽虽然斩杀华雄、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但他并不是第一猛将,三国第一猛将另有其人,是...
杨得志来看望住院的朱德,朱德:... 2025蛇年新篇 1976年4月的一天,朱德元帅的病房里来了一位客人。朱德抬头一看,是武汉军区司令员...
原创 雍... 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怡亲王胤祥病逝,年仅44岁。雍正听闻,悲痛不已。不顾身体抱恙,亲自前...
原创 中... 我们从小就从教科书中学到,中国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那么,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是怎么来的呢?...
原创 着... 引言 中国古代武器发展历史悠久,长剑和宝剑是其中两种代表性的武器。长剑是早期的剑种之一,又称为“吴钩...
原创 元...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自古就有后来的朝代修订前朝历史的习惯,可是,为何元朝建立72年后朝廷才拖拖...
原创 汉...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胜利,在长达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中,刘备终于在与曹操的正面对...
原创 吕... 吕布、关羽、张飞、赵云是三国演义排名前四的超一流猛将,任意一位拿出来都是能击败曹将。然而,曹营诸将对...
原创 大...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的一个夜里,同治在养心殿东暖阁的皇位宝座上闭上了眼睛。同治去世后,慈禧...
原创 “... 庄子曾言:“繁华皆是虚妄,执念无非为梦。” 清朝是一个充满称颂与唾骂的朝代,晚清让人印象深刻的其中一...
原创 阿... 文|鹏遨游 编辑|鹏遨游 前言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中美洲两大帝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比较分析 前言 ...
原创 晚...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褒贬不一,但对慈禧的评价却很是到位 朱玉林 虽然后人对李鸿章有不同的看法,但他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