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的四大辅政大臣
迪丽瓦拉
2025-08-19 23:07:34
0

正当顺治皇帝欲图大展抱负之时,他所钟爱的董鄂妃去世了,他因悲伤过度而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病逝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由于他生前崇信佛教,与高僧来往密切,并取法名“行痴”遂有清世祖遁迹空门而非崩于帝位的传说。顺治皇帝死后,年仅八岁的玄烨即位,以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

顺治遗诏虽由他人写成,但经过皇太后博尔济特氏的认可,与皇帝的诏书具有同等的效力,遗诏宣称: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伊等皆勋重臣,朕以腹心寄托,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这四人都出自皇帝直接掌握的上三旗中的元老重臣,在多尔衮摄政时他们有的受到打击与迫害,有的则最早揭发多尔衮,被认为最可靠、最值得信赖的,但这四人都不是宗室贵亲,这种四大臣辅政体制,一反“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祖宗成规,是一种新的尝试,但辅政大臣体制顺利实现,而没有引起争议,是因为人们对多尔衮以宗室亲王的身份摄政时的弊端记忆犹新,为了避免历史重演,满州贵族接受了由非宗室大臣辅政的现实。

这是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四大臣的地位只是“辅政政务”,皇帝仍然掌握着决定一切的国家最高权力,不像旧体制那样,以长辈“代天摄政,赏罚拟于朝廷”。

在祖母孝庄皇太后亲自主持下,玄烨宣读遗诏,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四大臣深感受命辅政,责任重大,担心诸王不服,便以“国家政务从来由宗室协理”为由,向皇上请求与诸王,贝勒共同辅政,但遗诏写得明明白白,诸王谁敢干预?于是四大臣便奏明皇太后,并祭告皇天上帝顺治帝之灵,宣誓不私自与诸王、贝勒府第往来,不结党羽,不受贿赂,表示了辅佐幼主,维护皇权的决心,正月十四,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以下及大臣官员等,在西安门内南侧的大光明殿,向皇天上帝及先灵位宣誓,表示要同心协力,辅佐幼主,这样,清廷便形成了以太后为中心,以异姓勋臣辅政,而亲王,贝勒加以监督的新的统治核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外... 先秦时期,不同的民族以及各诸侯国上层之间的联姻内容丰富,而且当时及后世的许多政治家、史学家把夏、商、...
原创 浅... 文|青丘 编辑|海蓝宝 戈德弗里时期因为时间紧张,军事压力过大,并没有来得及对封建关系做出充分而 全...
原创 一... 北魏时代,史册揭示了一个少数外族统治政权深受汉人百姓拥戴的罕见案例。 这个时期最能博得汉民支持的...
原创 大...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便是汉高祖刘邦著名的诗歌——《大风歌》。...
原创 1...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转折期间——虽然从表面来看,我方和老蒋依旧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是明眼人从全...
原创 《... “我还没有死!你也没有赢!” 当太后面色阴沉地一步步走向柔嘉公主时,皇帝刘俱已经死了。 柔嘉公主善...
原创 唐... 唐朝出过很多贤能的宰相,前有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后有缔造“开元盛世”的姚崇、...
原创 曹... “一吕二赵三典韦”是三国武将榜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场,而如今人们对吕布的印象可谓深刻。 在三国时期,...
原创 为... 在大多数人看来当皇帝几乎是天下第一美事,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很多女人作陪,...
原创 诸... 蜀建兴六年,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乱,开始着力于北伐。在那篇千古传诵的《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了兴复汉室...
原创 琉... 琉球岛位于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之间,是一块历史悠久的岛屿。它既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承载着中日两国关系的...
原创 陈... 导读: 陈寅恪先生,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得可能不多。 陈寅恪先生中年?照片 陈先生出生于1890年,去...
原创 1... 1980年,考古专家对崇陵进行抢救发掘,却发现被盗掘的皇陵中另有机关,早成枯骨的光绪手中,竟然还握着...
原创 中...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
原创 强... 蒙古帝国强盛一时,为什么会分裂?这确实与成吉思汗对儿子们,对皇室的分封,造成向心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西德是如何从二战废墟中恢复并发... 西德为何能在二战后从废墟中迅速恢复并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那么当时德国在分裂为西德与东德后,西德为什么能...
原创 三... 人生在世,我们会遇到很多事,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来做出决定。但是,你做出的决定不可能事事都是完美的,总有...
原创 2... #历史开讲# 公元264年1月,司马昭写信告知钟会,声言他已提兵十万,入驻长安,防备邓艾麾下谋反。收...
原创 这... 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所以搜集史料什么的比较方便,所以吸引了不少的清史粉。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也...
原创 古... 过继立嗣,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很盛行的习俗,这种举措,从先秦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绝迹。 因此,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