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高欢,孝武帝急匆匆回宫,他要先解决掉三个心腹大患,这三个人都曾做过皇帝,目前都还住在洛阳城里。
他们是东海王元晔、广陵王(前废帝、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后废帝)元朗。
元修一想到这仨人,就食不甘味,心里不爽,必须马上除掉,可一下子杀三个人,还都是前任皇帝,动静有点太大。想来想去,那就先除掉一个吧。
元晔已退位多时,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无关紧要。而元朗是高欢拥立的,贸然对他动手,万一高欢不高兴咋办。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元恭了。
元恭为尔朱世隆拥立,高欢对他没多少好感,除掉他高欢也没有话说。
于是,太昌元年(532年)五月丙申,元恭被杀于门下外省,时年35岁。《魏书》称之为前废帝,后来西魏追谥为节闵帝。
元恭死后,孝武帝命百官参加丧礼,又令大鸿胪监护丧事。葬用王礼,加以九旒(亲王所戴的礼帽,挂九串垂珠)、銮辂(亲王銮驾)、黄屋(帝王马车上的黄缯车盖)、左纛(帝王马车上的装饰物),班剑百二十人(120人的仪仗队),二卫(天子的左右护卫军)、羽林备仪卫。
这待遇对于元恭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元恭的葬地,很显然是故意低调处理。
衡山路大墓
2012年,洛阳在修衡山北路的过程中发现一座没有封土的北魏大墓,此墓位于洛阳涧西区红山乡张岭村东南,历史上这里是北魏皇陵区。
考古发现这座大墓曾遭遇官方有组织的破坏,墓葬遭到严重毁坏,没有发现任何文字文物,甚至连墓砖都被拿走。另外还发现了大火焚烧过的痕迹,墓中出土了一枚东罗马帝国金币,推测为墓主把玩之物,种种迹象显示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大墓。
通过对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的分析,判断墓主可能就是这位元恭。因为这里是皇陵区,这座大墓的规格很高,说明墓主可能做过皇帝,但死后并没有以皇帝身份下葬。
北魏迁都洛阳后,葬在洛阳的有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四人。后废帝元朗死葬邺城野马岗,孝武帝元修死葬长安,只剩下元晔和元恭两个人葬处不明。
元晔在位只有五个月,时间很短,来不及修这么宏大的陵墓,而元恭在位一年多,完全有时间修建。另外衡山路大墓的位置离宣武帝景陵、孝庄帝静陵很近,元恭和元恪、元子攸是堂兄弟的关系,他们的墓地围绕孝文帝长陵分布,也符合古代丧葬昭穆制度。
综合判断,衡山路大墓的主人只能是元恭。
考古发现元恭下葬后不久,这座大墓便遭到了报复性破坏,推测很有可能是高欢第二次进京后的蓄意破坏。
七月,高欢回到邺城,随即召集部属商议出兵收拾尔朱兆。
封隆之奏道:“侍中斛斯椿、贺拔胜、贾显智等人曾经都是尔朱氏的宠臣,后来背叛尔朱氏归顺大王。如今他们都留在京城,皇上非常信任他们,只怕这帮人背地里说大王坏话呀,大王不可不防。”
高欢深以为然,通知在京师的高乾严密监视这帮人的动向。另外为了敲山震虎,他命人把押在军中的尔朱天光、尔朱度律送回洛阳,斩杀于都街,那意思是警告斛斯椿等人,不要私下搞小动作。
不剿灭尔朱兆,斛斯椿等人就始终心存幻想,寄希望于尔朱兆的反攻,高欢决定亲自带兵追击尔朱兆。
高欢自领一军出滏口,一路由大都督库狄干统领出井陉,孝武帝又派骠骑大将军封隆之带领步骑十万北上,与高欢相会于晋阳。
尔朱兆听说高欢追来了,纵兵大掠一番后,退往秀容,高欢兵不血刃进入晋阳。
尔朱兆逃回秀容后,派兵守住险要关隘,死守不出。高欢也不想强攻,尔朱兆这家伙如果逼急了,只怕会狗急跳墙。于是便暂缓攻击,隔几天便放出消息,要发动总攻了。
连续放出四次总攻消息,尔朱兆戒备了四次,始终不见高欢出兵,便以为高欢是虚张声势,逐渐懈怠了下来。
眼瞅着马上要过年了,高欢断定过年期间尔朱兆必定会放松警惕,大宴部属,那时是歼灭尔朱兆的最佳时机。
于是派出大将窦泰带领精兵一日一夜疾驰三百里,悄悄赶到秀容,高欢带大军随后进发。
永熙二年(533年)的春节,窦泰军袭击尔朱兆老巢,尔朱兆的部众毫无防备,一哄而散。尔朱兆逃到赤洪岭(今山西方山西北),被窦泰军追上,穷途末路的尔朱兆命手下杀自己,手下不忍,尔朱兆只好自己动手。他先杀了自己的坐骑,随后自缢而死。
尔朱兆的死标志着,尔朱荣建立的庞大尔朱氏军事集团彻底瓦解,尔朱荣的荣耀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听闻尔朱兆自杀,他的谋臣慕容绍宗带着尔朱荣的遗孀北乡长公主、尔朱荣的儿子和尔朱兆的部众投降了高欢,盘踞并州多年的尔朱兆灰飞烟灭了。
消灭尔朱兆后,高欢仿效当年的尔朱荣,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坐镇晋阳遥控洛阳政局,成为尔朱荣之后又一位超级权臣。
下一篇:原创 三国时期十大败笔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