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与史家张宏杰商榷:“极简”不能伤及“精气神”
迪丽瓦拉
2025-08-20 02:34:35
0

史家张文杰先生在他的《简读中国史》里,有相当多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他第七篇“两个世界的碰撞”之中,论及“国民性格”这个方面,不仅描述的不准确,甚至可以说“以偏概全”,关于“顺民”一词的解读当中,更是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张宏杰沿用了传统史学家的方法,比较注重正史,而忽略了“野史”这一重要史学参考资料,他在第7篇第40章当中,引用了外国公使或使者的记录文字,大致可以当做“野史”看待,其中有真实的一面,但一时且不完整不准确的“个人印象”,也有歪曲之嫌;史家应该明白清史研究当中,最大的问题是经过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销毁了“中华记忆”的大量史料;但许多“野史”包括但不限于北京大学学者在研究民间“会社史”等史料中,可以挖掘出许多“血性汉民族”对抗满清民族压迫的鲜活故事,为了补正张宏杰等一些史学家不完整的史学研究,现仅就笔者掌握的资料,补充如下:

第一 江阴八十一天案

江阴八十一天案,通常称为“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反清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在这场斗争中,江阴城内的居民和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清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包括三位王爷、十八位大将,以及七万五千余名士兵。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亡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亡七万五千余人,仅有五十三名遗民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江阴城守纪》

  • 内容概述:详细记载了1645年江阴城抗清81日的经过,包括战斗细节和重要事件
  • 历史价值:作为第一手资料,提供了江阴抗清斗争的详实记录,对于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江阴城守后纪》

  • 内容概述:对《江阴城守纪》的补充和后续,记录了江阴城破后的情况

《江上孤忠志》

  • 内容概述:记载了阎应元等人的忠烈事迹,强调了他们的抗清决心和牺牲精神

《明季南略》

  • 内容概述:明末清初的历史资料汇编,其中包含了关于江阴抗清的记载

《江阴续记》

  • 内容概述:对江阴抗清事件的后续发展和影响进行了记录

以上资料,被清政府销毁,后被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从流散在日本的“遗墨”中寻回。

嘉定三屠图记

第二 嘉定三屠案

嘉定三屠是清军首领李成栋,于清顺治二年(1645)七月二十六日开始,连续三次率兵对嘉定平民进行大屠杀,这次历史事件是惨不忍睹的。当时清军限制十天之内所有百姓必须剃发,民间传有“留发不留头”的说法。此召令引起了嘉定平民的强烈不满,当时嘉定百姓都纷纷起来反抗。

当时嘉定被清军攻破,李成栋下令第一次对城中百姓进行大屠杀一天,当时尸体都堵塞了河道。城中百姓有的投井,悬梁,如有抵抗的都一一遭受了酷刑。嘉定三屠这次历史事件,第一次屠城大约就有三万人遇难。一次屠城之后,李成栋本以为已经平定了嘉定,率领军队离开了嘉定城。

一次屠城之后,没想到这次劫难并没有对束,三四天之后嘉定的一些幸存者都纷纷回了城。后来在一个叫朱瑛的领导下,聚集了两千多人又与清军反抗起来。李成栋又率兵直入,当时把睡梦中的百姓都杀了,这就是嘉定三屠中的第二次屠城事件。这次屠城,由于城中尸体到处都是,李成栋 命令 士兵放火焚尸,整个嘉定城空中全是浓浓的黑烟。

嘉定三屠第二次屠城后的二十多天,一位名叫吴之番的人率兵攻占嘉定,周边百姓纷纷响应。吴之番带领百姓杀光了整个嘉定城的清军,又一次惹怒了李成栋。于是李成栋又重新整军把吴之番等人全杀了,当时还把刚刚前来嘉定避难的百姓都屠杀了,第三次屠城将近死了二万多人。

著名的嘉定三屠就是上海的嘉定区,但随着时间的变迁,上海境内的一些行政区划都有所变动,所以这些区域多少有些出入。当时嘉定城还只是如今上海的一个区,就有那么多人,可想而知当时的上海就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吧。虽然那时嘉定城与如今的嘉定区多少有点出入,但总还是在嘉定境内。虽已时过境迁,但是对于如今上海人民来说,那段历史是不堪回首的。

李成栋三次血洗嘉定城,这个历史事件是骇人听闻的。此次事件之后,反清运动基本上再也没有发生了。这次大屠杀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人,有史家测算为死者高达二十万人。到底这次事件死了多少人,我们现在也无从考证,但足见此次屠杀的残酷。

目前史料主要来自 朱子素所著《嘉定乙酉纪事》以及嘉定县志等。

第三 扬州10日案

扬州十日大屠杀是指顺治二年(1645年)5月,清军在南下攻占扬州城后对城内人民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屠杀。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阐述:

事件背景

  • 清军南下:清军在豫亲王多铎的带领下,大举南下,直逼扬州。
  • 扬州地理位置重要:扬州地处长江北岸,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关键。
  • 史可法坚守扬州: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在扬州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整顿军队,安抚百姓,加固城防,誓死抵抗清军。

事件经过

  • 清军劝降:清军攻城前,曾派人给史可法送去劝降书,但被史可法坚决拒绝。
  • 清军攻城:清军随后搬出红衣大炮,对扬州城进行猛轰。经过激烈战斗,扬州城防失守,清军大量涌入。
  • 史可法就义:史可法在城破之际欲拔剑自刎,被部下所阻。面对清军的劝降,他严词拒绝,最终被清军处死。
  • 屠城十日:清军占领扬州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这场屠杀从四月二十五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初一,整整十日。

屠杀惨状

  • 平民惨遭屠杀:据《扬州十日记》记载,屠杀中,扬州城内的平民百姓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过八十万(80万)具。
  • 妇女受辱被杀:在这场屠杀中,无数妇女惨遭凌辱后被虐杀。史料中记载了清军对妇女的残忍行径,令人痛心疾首。
  • 城市沦为废墟:扬州城在屠杀中遭到了严重破坏,繁华之地转瞬沦为人间炼狱。

依据亲身经历,文人王秀楚写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对清军自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在扬州的暴行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如二十七日,“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口交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直到五月初二日才安官置吏,“查焚尸簿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

除《扬州十日记》之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和《明季南略》 等诸多史书记载屠杀事件,然皆远不及《扬州十日记》详细。

面对汉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激烈抵抗,清朝不得不采取了多种政策,以加强对汉族的统治和融合。

  1. 尊孔崇道:清朝初期,顺治和康熙都推崇孔子和儒学,以示尊重汉族文化。同时,清朝也推崇道教,将道教视为“国教”,并利用道教来控制汉人思想。
  2. 文字狱:清朝实行了严厉的文字狱政策,以控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许多学者和文人因为文字作品被指控为“反清复明”,而遭受迫害和屠杀。
  3. 四库全书:清朝组织编纂了《四库全书》,这是一部大型的丛书,收录了大量经典文献和古籍。虽然这项工程对保存和传承汉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编纂过程中,许多与清朝统治不符的内容被销毁或篡改。
  4. 推广满文:清朝在推广满文的同时,也积极学习汉族文化。这有助于满族贵族更好地统治汉族,同时也能提升满族的文化水平。
  5. 改穿汉服:清朝初期的满族官员和贵族曾被强制改穿汉服,这种政策在康熙时期逐渐废除。然而,在清朝中后期,随着满族文化的复兴,一些满族人开始重新穿起满族传统服饰。

总结:

关于所谓“汉人”是“生来顺民”且不抵抗,逆来顺受,自愿臣服等等说法,没有史料支持;相反,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史料不少,且较为翔实。当然,所有这些都不能被概括为“国民性格”,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草率不得;国民性格的多面性,对于一个历尽沧桑且多民族融合过的古老民族来说,似应再做研究,事实上无法概括,即便无解,也属正常。

(完)

参考:

“乾隆盛世”什么样的“盛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古籍里的历史# 刘秀的光武中兴,其含金量还是颇高的。 咱们做个小结: 1、中央集权 鉴于西汉前期...
原创 夏... 公元前2070年,大禹驯服洪水,将天下划为九州,其威望达到了顶点。随后,他在涂山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在...
原创 为... 前言 1935年,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困,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这样的危...
原创 宋... 1033年冬天,大宋皇宫内吵吵嚷嚷,年轻的宋仁宗气急败坏地派人召来宰相吕夷简,让他查验自己脖子上那新...
原创 李...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亲手射死太子李建成,逼宫李渊禅位,继位太宗皇帝。在...
中国宋代著名兵书《虎钤经》 0870-虎鈐經[四冊] 书名:《虎鈐經》 刻印方式:手抄本 格式:PDF电子书 册数:四册 大小...
原创 晚... 前言 在一张百年前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被吊在空中,身上布满了弹孔,嘴里还塞着一团黑色的东西...
原创 明... 明末崇祯皇帝遗憾的事恐怕就是没有能够逃出京城吧!崇祯在最后时刻,曾带着兵冲击过宫门,可惜没有能够突破...
原创 沙... 1917年3月,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宣告沙皇时代从形式上来说,彻底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原创 看... 你知道“青楼”这个词的来历?从古代的国家妓院到如今的民间妓院,青楼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更有趣的是...
陕西近150处新发现旧石器遗址... 一批颇有研究潜力、可望在解决旧石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方面带来新突破的旧石器遗址陆续被发现,如陕西榆林佳...
原创 如... 其实每当大家说起秦始皇的时候,相信肯定都会津津乐道。因为此人一生中的成就可以说影响整个中国,乃至全世...
原创 岳... 现在我们一提到岳飞,就会想到“精忠报国”四个字,继而联想到“岳母刺字”的故事。当初岳飞决心投军报效国...
原创 他... 雍正皇帝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个皇帝完全就是一个劳模啊。因为这位皇帝最喜欢做的...
原创 从... 西伯利亚是整个亚洲北部地区的统称,也是近代以来被沙俄,苏联掌握的一块儿地区。由于终年严寒所以很长一段...
原创 秦... 秦始皇,我国历史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一统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的秦朝之君,其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
原创 女...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怀庆府河内县有一女子唤做 刘二凤 。这个女人从小就非常聪明,虽然出身于农户,家里比...
迟浩田不愿当总参谋长,聂凤智将... 迟浩田将军今年91岁了,老将军身体康健、精神矍铄。 迟将军早年参加革命,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立下无数...
原创 尉... 短短68天,尉迟迥将一手的王牌打成了死牌,这场惨败被有的人归咎于吃瓜群众的插手。 然而,在下认为,...
原创 为... 文| 夜谈 编辑| 王图往迹 李斯死后没多久秦朝就灭亡了,巧合还是必然?李斯背后有何黑幕? 大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