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今日:中山县?1949】(29)
8月25日早上8点左右,中山县小榄镇大庙前天然茶室热闹非凡,忽然一声枪响,茶客受惊四散,很多人没有“买单”就走了,导致茶室损失不少,老板直呼“倒霉”。事后了解,原来是前一天夜里,茶室派出伙计携枪参加当地自卫队巡逻,回来时伙计顺手把枪放置在楼下。第二天早上有伙计把枪拿来玩弄,结果不小心走火了,子弹从一楼穿过二楼直至三楼,幸好没有伤到人,只是茶室老板“破财挡灾”而已。
作为民间武装组织,小榄镇自卫队的枪支基本都是该镇商户认出的,平时由认枪者自行保管,遇警时出动自卫。当时有的商店故意把枪放在店面显眼处摆放,枪支管理也比较松散,因此上述意外就在所难免了。
近代中国民间武器有多泛滥?邱捷教授在《近代中国民间武器》一书中有详细论述。他指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以后,鸟枪、火铳等武器冲破王法在民间普遍出现。咸丰、同治年间以后,西方的新式火器在装备清朝军队的同时也流向民间。在近代中国外忧内患的社会环境下,全国各地各阶层居民都不乏拥有武器者。
广东无疑是近代中国民间武器特别多的省份之一。1924年10月《香港华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枪械以广东为最多,合商团乡团各种自卫枪械与现役军队并土匪等军,共有四百万(支)。”军警枪支在其中所占比例有限,如果按照这个数字,广东的民间枪械就有三四百万。
邱捷教授在上述书中也引述了一些香山县(即后来的中山县)涉枪伤人案件,反映出当时广东民间枪械泛滥达到了何种地步:1909年,香山县谷都麻子村一名十三四岁少年持枪“演放”,把一名17岁的放牛女子误伤致死,乡人马上把开枪者抓到下涌公约锁押。但尸亲考虑到开枪者并无亲戚,而自己与其雇主是族亲,且雇主又不富有,所以在局绅主持下只索赔100元;
次年,香山县下恭都耙齿村黄亚林开枪打伤山场村渔人郭启,以为郭已死,打算把“尸体”拖到海边抛弃,但刚好有船在附近,船上人上前救援,黄亚林惊走,郭启才捡回一条命。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1910年的香山县地方刊物《香山旬报》报道,一位刘姓女子嫁到李家,小两口新婚不久就闹出矛盾:讵料闺中戏谑,李某以口角之故,竟触狮威,刘氏恼羞成怒,即开衣箱,取出手枪追击李某,李畏而逃。于是李某之母及家人咸出劝解,再三向刘氏谢罪而后已。
最令人惊讶的是,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顾问鲍罗廷一同乘船视察广州附近的水道和炮台,途中遭到不知来自何人的枪击,一名水手被打死。鲍罗廷认为“袭击来自农民,他们手执武器保卫自己的稻田”。”当时沿江都有大元帅辖下的军队布防,而民间武器的子弹居然打到大元帅的座船上!
8月25日当天,小榄还有一则消息值得关注:小榄自卫后备独立大队聘任李子文先生为大队教官。此人是何背景,还有待考证。
资料来源:
《中山民国日报》
中山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
《近代中国民间武器》(作者邱捷)
《抗战机密档》(作者火器堂堂主)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作者约翰﹒汤姆逊)
《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