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是如何轻而易举的推翻了后周的统治?
迪丽瓦拉
2025-08-24 21:04:10
0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世宗柴荣去世时曾托孤于他和几位重臣。其中有文官,也有武将。本想着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

可世事难料,去世以后的事情,又岂是他能够左右。在"君臣义绝,天下无道,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五代十国,又有谁能够信任。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一位武将,成了皇帝。而后迫使后周皇帝退位,自己建立起了大宋,终结了自唐末以来割据的局面。而赵匡胤为何能轻易代周立宋,因为百姓倦了,也厌了。

(一)、轻而易举夺江山,英雄豪杰只等闲

按照常理而言,臣子推翻皇权,必定会经历一场腥风血雨。就像当年王莽谋权篡位时,各地的起义不断,民变不绝。可是赵匡胤上位,只是死了寥寥几个人。既没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反对,也没有百姓不愿意承认赵匡胤为皇帝。

1. 兵不血刃即大宝,后周皇帝空寂寥

其实赵匡胤就和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没什么两样。此二人都是前朝的顾命大臣,趁着国家危亡之际,登基继位。"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当时北汉投靠契丹,想要借力打力,不断的攻击后周。

作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奉命出征,瓦解敌人的进攻。彼时赵匡胤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推脱不进。而无奈的范质,只得将兵权全部移交给赵匡胤。到了陈桥以后,赵光义和赵普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

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当时赵匡胤也假模假样的推辞了一番,那只不过是做给他人看。

他当即率领大军班师还朝。当时开封的守卫王审琦等人,都与赵匡胤兄弟有着很深的交情,一看兵变成功,当即打开城门,放赵匡胤等人入城。

就此,轻而易举的推翻了后周的统治。不到十岁的柴宗训,退位让贤。这场兵变,没有烽烟四起,兵祸连结,也没有大规模的清洗运动,第二天一切都是照旧如常。那么,赵匡胤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 势力之壮孰能敌,人心所向成大器

这场兵变来的快,结束的也快,没有腥风血雨,也没有人心惶惶。归根结底,还是赵匡胤的势力太过庞大。后周朝中的老臣,又怎会对那个政权没有感情,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的臣服于原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赵匡胤。

不是不能打,而是打不过。对他们而言,既然明知道打不过,还去抵抗,那就等于平白浪费无辜生命。更何况,赵匡胤的准备做的十分充足。他早就想好了,该怎么做。

首先,赵匡胤不能以叛军首领的身份自居,他要伪装成是被迫接受众人的意愿。如果贸然进城,那么得不到众人的拥戴,同时也愧疚世宗

所以,约法三章,规定"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要对柴宗训及其母亲以礼相待,同时众大臣曾经都和他是同僚,也不能肆意欺辱。

总而言之,赵匡胤未雨绸缪,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军纪。大家一看,觉得叛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堪,所以就不会激起太大的反抗。

此外,对于老百姓而言,常年忍受兵戈之害,已经麻木了。谁当皇帝,自己都是最下层的人,不论他姓柴还是姓赵,又有什么区别。

(二)、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

自从唐末藩镇节度使割据以来,南方的几个国家还算相对平宁。而北方的政权们,为了抢夺地盘,不断的大打出手。

百姓们急需一位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出现,将他们从苦海中拯救出来。本来柴荣制定了"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

太平",让百姓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年幼的柴宗训继位,又让希望再次被浇灭。

1.得民心者,得天下

提到兵变,往往会想到那些叛军首领,把自己当成土匪一般,在城中纵兵劫掠,搞的民不聊生。那些人目光过于短浅,只为了一时之快而丧失了民心,同时还会遗臭万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和众兄弟们筹划已久,他想建立的是同唐朝那样的大一统政权。

因此,入城之前,他曾经多次"敕军士,勿令剽劫",让人们觉得这是王师入城,而非叛军作乱。中原这片土地,自唐末以来,历经了太多的战乱。

那些小政权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闹了天翻地覆誓不罢休。自秦始皇统一六国来,结束分裂,吞并他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后周的百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希望能够尽早的结束战争,回归平宁的状态。显然,功勋卓著的赵匡胤就是他们的希望。柴宗训年纪尚小,什么也不知道,他的母亲更是目不识丁,指望着这娘俩,敌人只会趁着主少国疑不断袭扰,根本不可能实现和平。

而赵匡胤名声赫赫,百姓们对他也很有好感。当得知其进城的时候,纷纷列队欢迎。

2.众人归附,君权神授立于先

从"大楚兴,陈胜王"开始,很多的开国君王都习惯性的创造迷信,来为自己上位找到合理的依据。比如刘邦,还有武则天等等。到了赵匡胤这里,同样如此。

"军校河中苗训者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久相磨荡,指谓太祖亲吏宋城楚昭辅曰:"此天命也 。"

除了编造谎言之外,他还在开封城中找人散播"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的谣言。如此一来,就为自己的上任打下了坚实的舆论基础。当时的百姓们能知道什么,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城中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流传着真龙天子即将出现的传闻。

所以,赵匡胤进城以后,根本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可能有些人对于谣言信以为真,也有部分人知道这不过是小把戏,但是早就已经厌倦了拆穿。反正正值壮年的赵匡胤在位,国家肯定要比乳臭未干的柴宗训把持要好的多。

总而言之,赵匡胤继位没有喋血宫门,没有引起风云突变,主要还是他进行了充分的谋划。他早就想好了一定要严明军纪,好生对待城中的王宫贵胄以及大臣僚属还有不同阶层的百姓。因此,入城之际,"市不易肆",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

(三)、蝼蚁草芥何敢言,只求好生在人间

在战乱年代,人命其实是最不值钱的。当时就算赵匡胤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也并不妨碍他让柴宗训退位。

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严明军纪和大众秋毫无犯,只是为了让事情进展的更顺利一些。假使开封的人对后周有着很深的感情,那以他们的力量又怎么对抗身经百战的赵匡胤和他手下的众将士。

1. 烧杀抢掠何时休,不如以仁示君侯

其实赵匡胤的实力以及兵力,只能保证政变最终的成功。至于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那就完全取决于发动兵变者自身的水平。赵匡胤明白人们最怕的就是被殃及无辜,乱世之人连盛世之犬都不如,他们已经活的非常不易了。

所以,赵匡胤把自己打造成能救万民于水火中的角色。他在各方面,都比乳臭未干的柴宗训要优异很多。而后周不过才经历到第三代,百姓又能对它有什么样的感情。何况,它也没有表现出要结束战乱的意思。

反倒是赵匡胤在穿上黄袍的那一刻,就宣布自己有着统一天下的伟大愿望。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流血牺牲,不过能够换回最终的和平,那也是值得的。当人们厌倦了战争,

到不如

选择相信赵匡胤。在他和柴宗训之间,显然是前者更具有王者气魄。

2. 饱受战火摧,盛世何时回

"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然正当兴王之运,所至成功,固无事诛杀"。他能够轻而易举的成功上位,与其本身的才能分不开关系。此人从不滥杀无辜,并且与百姓秋毫无犯。取得了上至朝中大臣,下至黎庶之民的支持。

若当时赵匡胤没有三令五申的严明军纪,想必大军入城以后又与流民贼寇无异。那时候,还何谈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此外,赵匡胤和城中之人秋毫无犯,不妨碍其做生意,也不打扰他们正常的生活,只不过皇帝从姓柴的变成了姓周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受影响。如此一来,他们就没有理由去反对赵匡胤,至少不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结语:

百姓虽然是社会底层,但他们占据了大多数。这些人经历过长久的战乱,已经对战争产生了麻木也看惯了王朝的更迭。因此,谁上位,只要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反抗情绪。

何况,赵匡胤又重新引燃了他们结束战争的希望。跟着他,要比跟着柴宗训要好的多。百姓们没有理由为了柴家的天下,白白浪费自己的性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百... 穆桂英在历史上并无此人,她是演义虚构人物,奇怪的是,她的生年在演义上有明确记载,卒年却并没有记载,而...
原创 商... 封神演义作为一代经典,不论是小说本身还是其延伸作品都是一代人的回忆。其中商纣王的形象被定型为一代昏君...
原创 电...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看到死鹰后昏厥的情节,是一个极具戏剧张力和象征意义的桥段。这一事件并非单...
原创 《... 在俄罗斯莫斯科无名烈士墓上有一句话“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这句话是写给所有默默无名的...
原创 难... 司马懿,喜欢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人。司马懿在三国后半期出场的,出场之后,就一直是主角。曹魏建立之后...
民国最出名的书画作伪团伙大佬,... 网络上能找到的唯一一张谭敬的照片(图左为谭敬) 他是中国“首席鉴定专家”张葱玉的发小,澳门赌王何鸿燊...
原创 大...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内侍卫都是非常威风且武功高强的形象,最早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此诚危...
伊犁条约割让大片土地给沙俄,为... 1881年那会儿,清朝跟沙俄在圣彼得堡搞了个《中俄新约》,里面说了说伊犁那块地怎么分。虽然咱们拿回了...
原创 地... 《走西口》剧照 人口迁移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秦汉时期就开始有人口陆续向平原四周流动。历史上有著名的...
原创 历... 当我们看过了很多著作后,会对里面的人物熟记于心,并且这些人物鲜明的形象也会使读者印象深刻。所以我们深...
原创 未... 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千年来,无论什么民族得了天下,都难免被汉族同化,汉族得益于文化和数量,任何民族都可...
原创 太... 滨哥侃历史:太平天国原创系列第81篇,欢迎大家分享转发! 洪宣娇是太平天国传说中的著名女将领,她在太...
原创 红... 《本草纲目》:番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 提起红薯,在当今社会无人不晓,毕竟谁...
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广大边疆地带,发生了一场比拼智慧和胆识,还有大自然与打仗技巧的较量。这可不是一...
李世民的四位夫人,两个是女犯人... 李世民跟长孙皇后,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恩爱夫妻,他们的故事在战火纷飞、权力斗争的年代里传为佳话,一...
原创 周... 将《神雕侠侣》的故事读完,你是怎样的感受?是否觉得意犹未尽?这很正常,因为金庸只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让...
原创 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性中有谦逊的一面,也有狂妄的一面,往往身居高位、财源滚滚或者著作等身时就会忘...
原创 殷... 武德五年(622年)春天,眼看着刘黑闼带领窦建德的旧部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都占有了,李渊派出李世民平定...
桐城:“桐”的最早实物记录被发...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工作人员发现“桐”的最早实物记录,该资料对研究桐城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图为翏...
原创 麦... 麦克阿瑟在日本的生活有多爽?日本绝色女神作陪,天皇像他儿子 麦克阿瑟与日本:一场“改造”与被“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