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是如何轻而易举的推翻了后周的统治?
迪丽瓦拉
2025-08-24 21:04:10
0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世宗柴荣去世时曾托孤于他和几位重臣。其中有文官,也有武将。本想着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

可世事难料,去世以后的事情,又岂是他能够左右。在"君臣义绝,天下无道,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五代十国,又有谁能够信任。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一位武将,成了皇帝。而后迫使后周皇帝退位,自己建立起了大宋,终结了自唐末以来割据的局面。而赵匡胤为何能轻易代周立宋,因为百姓倦了,也厌了。

(一)、轻而易举夺江山,英雄豪杰只等闲

按照常理而言,臣子推翻皇权,必定会经历一场腥风血雨。就像当年王莽谋权篡位时,各地的起义不断,民变不绝。可是赵匡胤上位,只是死了寥寥几个人。既没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反对,也没有百姓不愿意承认赵匡胤为皇帝。

1. 兵不血刃即大宝,后周皇帝空寂寥

其实赵匡胤就和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没什么两样。此二人都是前朝的顾命大臣,趁着国家危亡之际,登基继位。"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当时北汉投靠契丹,想要借力打力,不断的攻击后周。

作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奉命出征,瓦解敌人的进攻。彼时赵匡胤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推脱不进。而无奈的范质,只得将兵权全部移交给赵匡胤。到了陈桥以后,赵光义和赵普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

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当时赵匡胤也假模假样的推辞了一番,那只不过是做给他人看。

他当即率领大军班师还朝。当时开封的守卫王审琦等人,都与赵匡胤兄弟有着很深的交情,一看兵变成功,当即打开城门,放赵匡胤等人入城。

就此,轻而易举的推翻了后周的统治。不到十岁的柴宗训,退位让贤。这场兵变,没有烽烟四起,兵祸连结,也没有大规模的清洗运动,第二天一切都是照旧如常。那么,赵匡胤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 势力之壮孰能敌,人心所向成大器

这场兵变来的快,结束的也快,没有腥风血雨,也没有人心惶惶。归根结底,还是赵匡胤的势力太过庞大。后周朝中的老臣,又怎会对那个政权没有感情,他们又怎会心甘情愿的臣服于原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赵匡胤。

不是不能打,而是打不过。对他们而言,既然明知道打不过,还去抵抗,那就等于平白浪费无辜生命。更何况,赵匡胤的准备做的十分充足。他早就想好了,该怎么做。

首先,赵匡胤不能以叛军首领的身份自居,他要伪装成是被迫接受众人的意愿。如果贸然进城,那么得不到众人的拥戴,同时也愧疚世宗

所以,约法三章,规定"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要对柴宗训及其母亲以礼相待,同时众大臣曾经都和他是同僚,也不能肆意欺辱。

总而言之,赵匡胤未雨绸缪,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军纪。大家一看,觉得叛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堪,所以就不会激起太大的反抗。

此外,对于老百姓而言,常年忍受兵戈之害,已经麻木了。谁当皇帝,自己都是最下层的人,不论他姓柴还是姓赵,又有什么区别。

(二)、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

自从唐末藩镇节度使割据以来,南方的几个国家还算相对平宁。而北方的政权们,为了抢夺地盘,不断的大打出手。

百姓们急需一位救世主一样的人物出现,将他们从苦海中拯救出来。本来柴荣制定了"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

太平",让百姓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年幼的柴宗训继位,又让希望再次被浇灭。

1.得民心者,得天下

提到兵变,往往会想到那些叛军首领,把自己当成土匪一般,在城中纵兵劫掠,搞的民不聊生。那些人目光过于短浅,只为了一时之快而丧失了民心,同时还会遗臭万年。陈桥兵变,赵匡胤和众兄弟们筹划已久,他想建立的是同唐朝那样的大一统政权。

因此,入城之前,他曾经多次"敕军士,勿令剽劫",让人们觉得这是王师入城,而非叛军作乱。中原这片土地,自唐末以来,历经了太多的战乱。

那些小政权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闹了天翻地覆誓不罢休。自秦始皇统一六国来,结束分裂,吞并他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后周的百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希望能够尽早的结束战争,回归平宁的状态。显然,功勋卓著的赵匡胤就是他们的希望。柴宗训年纪尚小,什么也不知道,他的母亲更是目不识丁,指望着这娘俩,敌人只会趁着主少国疑不断袭扰,根本不可能实现和平。

而赵匡胤名声赫赫,百姓们对他也很有好感。当得知其进城的时候,纷纷列队欢迎。

2.众人归附,君权神授立于先

从"大楚兴,陈胜王"开始,很多的开国君王都习惯性的创造迷信,来为自己上位找到合理的依据。比如刘邦,还有武则天等等。到了赵匡胤这里,同样如此。

"军校河中苗训者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久相磨荡,指谓太祖亲吏宋城楚昭辅曰:"此天命也 。"

除了编造谎言之外,他还在开封城中找人散播"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的谣言。如此一来,就为自己的上任打下了坚实的舆论基础。当时的百姓们能知道什么,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城中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流传着真龙天子即将出现的传闻。

所以,赵匡胤进城以后,根本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可能有些人对于谣言信以为真,也有部分人知道这不过是小把戏,但是早就已经厌倦了拆穿。反正正值壮年的赵匡胤在位,国家肯定要比乳臭未干的柴宗训把持要好的多。

总而言之,赵匡胤继位没有喋血宫门,没有引起风云突变,主要还是他进行了充分的谋划。他早就想好了一定要严明军纪,好生对待城中的王宫贵胄以及大臣僚属还有不同阶层的百姓。因此,入城之际,"市不易肆",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

(三)、蝼蚁草芥何敢言,只求好生在人间

在战乱年代,人命其实是最不值钱的。当时就算赵匡胤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也并不妨碍他让柴宗训退位。

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严明军纪和大众秋毫无犯,只是为了让事情进展的更顺利一些。假使开封的人对后周有着很深的感情,那以他们的力量又怎么对抗身经百战的赵匡胤和他手下的众将士。

1. 烧杀抢掠何时休,不如以仁示君侯

其实赵匡胤的实力以及兵力,只能保证政变最终的成功。至于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那就完全取决于发动兵变者自身的水平。赵匡胤明白人们最怕的就是被殃及无辜,乱世之人连盛世之犬都不如,他们已经活的非常不易了。

所以,赵匡胤把自己打造成能救万民于水火中的角色。他在各方面,都比乳臭未干的柴宗训要优异很多。而后周不过才经历到第三代,百姓又能对它有什么样的感情。何况,它也没有表现出要结束战乱的意思。

反倒是赵匡胤在穿上黄袍的那一刻,就宣布自己有着统一天下的伟大愿望。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流血牺牲,不过能够换回最终的和平,那也是值得的。当人们厌倦了战争,

到不如

选择相信赵匡胤。在他和柴宗训之间,显然是前者更具有王者气魄。

2. 饱受战火摧,盛世何时回

"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然正当兴王之运,所至成功,固无事诛杀"。他能够轻而易举的成功上位,与其本身的才能分不开关系。此人从不滥杀无辜,并且与百姓秋毫无犯。取得了上至朝中大臣,下至黎庶之民的支持。

若当时赵匡胤没有三令五申的严明军纪,想必大军入城以后又与流民贼寇无异。那时候,还何谈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此外,赵匡胤和城中之人秋毫无犯,不妨碍其做生意,也不打扰他们正常的生活,只不过皇帝从姓柴的变成了姓周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受影响。如此一来,他们就没有理由去反对赵匡胤,至少不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结语:

百姓虽然是社会底层,但他们占据了大多数。这些人经历过长久的战乱,已经对战争产生了麻木也看惯了王朝的更迭。因此,谁上位,只要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反抗情绪。

何况,赵匡胤又重新引燃了他们结束战争的希望。跟着他,要比跟着柴宗训要好的多。百姓们没有理由为了柴家的天下,白白浪费自己的性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毅和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展开作战,屡次取得胜利。毛主席曾评价各大野战军的作战能力,其...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深爱自己的长子朱标,最终决定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即后来的建文帝)。然而,最...
原创 军... 1950年,在全军召开的群英会上,毛主席与一名战士握手,并深情地说道:我知道你,你非常厉害!这句简单...
原创 胡... 在明朝的历史上,胡惟庸是一个非常有权力和影响力的人物。他曾经担任过宰相,辅佐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治理国家...
原创 陈... 1947年,山东战场的局势错综复杂,而华野13纵37师的崛起无疑成为了抗战中的一大亮点。与那些历史悠...
原创 历... 最近,韩国传出一段视频,画面中一名韩国作家接受采访时,发表了关于汉字的言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争...
原创 揭... 首先,历史上确实有妲己这个人物,按照正史记载,商纣王在征伐苏部落的过程中,曾经攻打了位于今天河南省西...
原创 鸿...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且充满悬疑的饭局之一,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历史上许多人都对此事件议论纷纷,然...
原创 此... 大家都知道,成为皇帝的责任是非常重的,绝非任何人都能轻松担任。然而,历史上却频繁发生了皇位易主的事件...
原创 蜀... (一)事不见传,难掩其锋 由于蜀汉的历史资料相对匮乏,很多蜀汉人物的事迹未能被充分记录下来,使得...
原创 他...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刘备领导下的蜀汉初期,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人物,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五虎上将:关...
原创 南...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浔城记忆 | 11月11日 浔城记忆 11月 11日 九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每天...
原创 日... 日本右翼代表高市早苗近期陷入尴尬境地,原本的算盘彻底落空。此前,高市早苗发表不当言论后选择闭嘴,试图...
原创 朱... 沈万三,元朝末年一位极其富有的商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戏剧性。沈万三的原名是沈富,出生于浙江,年轻...
原创 为...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刘备在临终时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并特别嘱咐刘...
原创 算... 1.书名:《赘婿》 作者:愤怒的香蕉 标签:架空历史、商战、家国 字数:500万+ 故事背景:武朝末...
京气神儿丨影像里的中轴记忆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 7.8 公里,串联起永定门城楼、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
原创 中... 姓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家族文化的传承。由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且延续...
原创 成... 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的统治在蒙古人到来之前就已经显得十分脆弱。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