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跟长孙皇后,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恩爱夫妻,他们的故事在战火纷飞、权力斗争的年代里传为佳话,一直流传到现在。两人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但爱情始终如一。在那动荡的时代,他们的情感没有被战乱和权谋所击垮,反而更加坚固。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歌,唱出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隋朝末年到唐朝初期,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反抗的起义。长孙皇后就是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年代出生的。尽管长孙家族历来显赫,但据历史记载,长孙皇后的老爸去世后,家里头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她和哥哥长孙无忌,还被他们同父异母的哥哥给赶了出来。好在,他们有个好舅舅,高士廉,他出手相助,把兄妹俩给收留了。
之后,长孙无忌因为跟李世民走得很近,高士廉有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李世民,觉得他特别有气质,非同一般,于是就把年仅13岁的长孙皇后许配给了李世民。
【夫妻二人相濡以沫】
隋朝末年世道混乱,李渊瞅准时机,拉起队伍造反。李世民跟着老爹冲锋陷阵,而后方的事务,就全靠长孙皇后张罗了。
结婚以后,夫妻俩一直互相扶持,每当碰到难关,都会给对方加油鼓劲,就这样一路走过,直到唐朝终于成立。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结合,不光是两个人感情上的相投,更是政治上的联手。他们一块碰上过好多大事,要说最让人心惊胆战的,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了。
玄武门事件是在唐朝成立八年后发生的,那时候,李渊已经立了他的大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
不过,李建成对自己的位置并不心满意足,他打算把李世民给解决掉,把军权抢到手,好让自己的统治更稳当。他偷偷地琢磨了一个坏主意,想在玄武门那儿给李世民来个突袭,把他和他的心腹都给干掉。
李世民的智囊团瞧出了这个诡计,立马给李世民通了气。李世民一合计,觉得得赶紧动手,就带着自己的亲卫队,直冲玄武门而去,跟李建成的兵马干了一仗。
最终,李世民动手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坐上了唐朝太子的宝座。
李世民成功坐上了皇位,这背后少不了长孙皇后的助力。她默默站在李世民身后,为他出谋划策,助他一步步实现目标。可以说,没有长孙皇后的支持,李世民的夺位之路可能会更加艰难。长孙皇后不仅聪明睿智,还非常懂得如何辅佐夫君。在她的帮助下,李世民才能够顺利夺得皇位,开创了大唐的盛世。
以前,长孙皇后经常到后宫,在李渊面前尽心地尽孝,还跟其他妃嫔搞好关系,这么做就是为了缓和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之间的矛盾。多亏了长孙皇后的这些努力,李世民在对抗李建成的时候,才有了更大的胜算。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就成了唐朝的第二把手。他和长孙皇后在政治上配合得挺好,一起打造了那个有名的贞观盛世。
那时候,唐朝可真是强大到了极点。经济嗖嗖往上涨,文化也是灿烂得一塌糊涂。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安稳富足,社会和谐得很。唐朝还特开放,跟周边的国家都友好往来,整个世界都对它竖起大拇指,敬佩不已。
李世民是个特别有眼光和脑子的皇帝,他特别会挑能人来帮忙,也爱听大家的建议。他懂得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对打仗有功的人也大力奖赏。他还制定了好多好的法律,给唐朝的昌盛铺平了道路。
长孙皇后是个既聪明又有品德的皇后,她认真担当起皇后的责任,两次亲自主持了先蚕礼,来表达对农夫们的敬重和关心。她还写了本叫《女则》的书,这本书讲的是怎么教育女孩子和礼仪规矩,给以后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她老给李世民出主意,帮他管国家大事,解难题,因此赢得了李世民的信赖和敬重。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生活中彼此扶持,关系特别好,他们结婚后生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浪漫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经常被拿来拍成电影电视剧。不过说实话,身为皇帝的李世民,感情生活挺丰富,长孙皇后并不是他唯一的女人。
李世民封的五个老婆里头,有两个原本竟是囚犯,她们跟其他人之间,肯定有着不少纠葛。
古时候,男人可以有一个正妻和多个妾室,这是被允许的。所以,长孙皇后作为正妻,那地位真的是没法比。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长孙皇后离世后,他就没再立过皇后。
一是因为心里头一直惦记着长孙皇后,不想再让别的女人来顶替她在心里的位置。
二是为了朝政安稳着想,免得后宫跟外戚那边闹出啥乱子。
要是李世民又选了别的妃子做皇后,那后宫里头的嫉妒和争斗可能就刹不住车了,这样皇帝做决定时也容易分心。再说了,新皇后那边的家族说不定会瞅准机会,使劲儿扩大自己的势力,把手伸到朝政里头来,这样一来,国家的安全可就悬了。
第三点,他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避免他们被卷入争夺皇位的乱局中。李世民非常疼爱长孙皇后所生的儿女,他会亲自照顾他们,教导他们成长。
要是李世民选了别的妃子当皇后,那她的孩子和长孙皇后的孩子之间可能会有矛盾,抢皇位继承权,最后说不定会闹到兄弟打架,出大事儿。
另外,按照当时的规矩,长孙皇后之下还有五位受到正式册封的妃子,这里面的杨贵妃咱们就先不提她了。
【第一位是杨妃】
杨妃出身非常高贵,她是隋朝皇帝隋炀帝的亲生闺女。
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世道很不太平,隋朝垮了,唐朝开始崭露头角。隋炀帝在江都被造反的人给杀了,他的两个兄弟,齐王杨暕和赵王杨杲,也没能幸免,一块儿丢了性命。他的姐姐南阳公主被抓了起来,至于他的母亲和其他亲戚,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没了消息。
她是咋躲过那场大难的,又咋就进了唐朝秦王府,做了李世民的侧室,这事儿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
不过,她给李世民生了两个娃,老大叫李恪,老二叫李愔。
李恪是李世民第三个儿子,他被封为了吴王。而李愔呢,他是李世民的第二个儿子但排行第六,所以被封为了蜀王。
【第二位是燕妃】
燕妃呢,她是涿郡昌平县的燕家人,隋朝时幽州总管燕荣的宝贝孙女,还是隋观王杨雄的外甥女。她打小就因为长得漂亮还有才华,在世上出了名。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把她选进了后宫,先给了她个贵人的头衔,没多久又升她做了贤妃。在宫里,她还给李世民生了越王李贞。
唐太宗驾崩后,她跟着儿子李贞去了封地,在那里被人们尊称为越国太妃。
然而,燕妃有一件事情长期以来让不少人对她有些非议。
唐高宗在666年,也就是乾封元年的时候,跟武则天一块去了泰山,他们要进行封禅大典,祭拜天地,还要告诉祖宗这件事。越王的母亲燕妃,也跟着一起去了。
按照老规矩,封祀天的时候,得让高祖和太宗一块儿配享;到了禅社首的仪式上,就让太穆皇后和文德皇后一起配享。皇后武则天她觉得,地属于阴,所以祭地的仪式得由皇后来主导,带着六宫里的妃嫔们,自己动手献上祭品。
燕妃被排在了最后献祭的位置,也就是终献。这本来是个挺有面子的事儿,可武则天却拿它当了个工具,帮她一步步走上夺权称帝的路子。
由于以前从来没有女性担任过终禅主持,所以当武则天提议让燕妃来主持终禅时,燕妃特别开心,直接一口就答应了,没有丝毫犹豫。
燕妃明显不懂后宫不能插手朝政的规矩,她高高兴兴地跑去参加终禅仪式,结果却被武则天给利用了。
但没多久,燕妃就走了。她居然还把这事儿当成荣耀,刻在了墓碑上。
【第三位是李世民的阴妃】
阴妃的老爹名叫阴世师,是隋朝末年到唐朝初期的一位大将军。他以前是给隋炀帝打工的,跟李渊之间有着不小的梁子,俩人算是冤家对头。
他在乱世里头,跟李渊杠上了,不光如此,他还下手干掉了李渊的一个庶出儿子李智云,甚至把李渊家的祖坟和祠堂都给砸了。
所以,在击败阴世师后,李渊占领了大兴城,还砍下了他的脑袋。阴世师这一走,他家里人可遭了殃。还好他儿子阴弘智年纪小,逃过一死,但他闺女阴氏就没那么幸运了,成了李渊的战俘。不光财产被抄了,还被带进宫里,成了罪妇,最后被安排给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
一开始,李世民对阴氏特别有好感,两人关系很和睦,还一起生了个儿子,就是李祐。
但是关于她最后的结果,历史上并没有详细地说太多。
【最后一位是韦贵妃】
韦贵妃,本名韦珪,出身显赫,是京兆韦氏这一大家族的人。她原先嫁给了隋朝重臣李子雄的儿子李珉。但好景不长,李子雄卷入了杨玄感叛乱,结果被杀了头,韦珪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成了罪臣之妻。
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挑中她进了皇宫,做了他的妃子之一。韦珪长得漂亮,气质出众,还会写文章,因此特别受李世民的喜欢。
贞观元年那会儿,李世民就给了她贵妃的封号,让她在四夫人里头排第一,就排在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后面。韦珪给李世民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纪王李慎,还有一个是女儿临川公主李孟姜。
韦珪为人低调朴实,态度谦逊,从不跟其他妃子抢风头,也不插手国家大事,因此赢得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敬重与信赖。
长孙皇后过世后,韦珪就成了后宫里地位最顶尖的那个。但她没因此变得傲慢,反而更加小心谨慎,从不主动找麻烦。
唐太宗去世后,韦珪就成了纪国太妃,跟着她儿子李慎去了封地。她晚年过得挺舒心,孩子们都很孝顺,唐高宗对她也挺尊重,经常请她去祭奠昭陵。
麟德二年那会儿,韦珪走了,终年六十九。她被葬在了昭陵旁边,是所有陪葬墓里头地位最高、规格也最大的一个。
说白了,李世民一开始选妃子,不看家世背景,只要模样俊俏就行。可日子一长,他却觉得后宫里多了不少不合规矩的妃子,这感觉就像是他的皇室血脉被玷污了一样。
说起来挺逗,我把这些姑娘给耽误了,最后还把责任推到她们的家庭背景上,这种事儿也就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能干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