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乔冠华自诩与李白杜甫齐名,季羡林称其:人还不坏,唯好大言
迪丽瓦拉
2025-08-25 07:33:19
0

一个是我国外交史上,笑对世界,贡献卓越的外交官乔冠华;一个是扎实做学问的著名学者季羡林。

两人同样的优秀,一起毕业于我国最好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彼时两人还不认识,后作为德国交换研究生一起奔赴德国留学,相识相知,相互欣赏陪伴,至此开始了这段“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

然而,留学之后因为两个人的哑巴德语,不得不先到柏林大学上德语的强化学习班。在这段时间里,两人一起吃饭,上学,外出游玩,拜访师者朋友,有的时候甚至同睡一张床,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就此成为生命中最了解彼此的朋友。在季羡林这段时期内的日记中,乔冠华成了绝对的主角。他更是称乔冠华为“同声好相应,同心自相求”的知己。而在挚友季羡林的眼中,到底乔冠华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他如是说:人还不坏,唯好大言。

持才傲物,卓尔不群

而季羡林之所以如此评价乔冠华,与他从小的生长经历是分不开的。1913年3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东乔庄,出身地主,父亲也经营一些生意,算是一个开明绅士。

乔冠华从小天资聪慧,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事。6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去叔父开办的私塾里读书。后来辗转几所中学,因为成绩极为优秀,几次跳级插班。

年仅16岁的乔冠华,就凭借聪颖无双的天资,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成为同届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大学期间更是除了本专业以外,在文学、艺术方面都有所涉猎。

毕业后,又来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继续学习哲学,因为参加了当时的红色革命活动,被日本反动组织所不容,不久之后就强行被驱逐出境。

1935年8月,乔冠华报名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的交换研究生,顺利通过。与他一起赴德国留学的还有德语系的季羡林。

当年24岁的季羡林却是22岁的乔冠华的学弟,乔冠华向来是心怀大志又不按常理出牌的激进分子,而季羡林却是踏实读书的老实之人,小学、中学、大学一路品学兼优,直到大学毕业。

大学时期两人之间既不是同一届,也不是同一个专业,并无任何交集。然而,乔冠华生的高大俊朗,一副踌躇满志,卓尔不群的形象气质却深深的留在季羡林的记忆之中。

两人结伴来到德国后同在德语学习班的这段时期,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德语补习班结束后,乔冠华来到德国图宾根大学继续学习哲学,而季羡林去了哥廷根大学,纠结了半年之后,才选定梵文方向的学习研究。

而乔冠华一年多以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局势风云变化,紧张激烈,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被激发,在课余时间学习军事科学,以及研读欧洲的战争史与军事地理方面的各种书籍。涉猎广泛,深刻研读,这也为他以后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此时,国内中日之间的矛盾已在激化边缘,战争一触即发。心怀祖国安危的乔冠华,心心念念想着祖国的危难形势,顾不上拿到他的博士学位证书,而迫切的想要回到祖国,投身到革命之中,用自己的才能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各自领域内践行诺言

回国的前一夜,乔冠华去看望了季羡林,几个朋友深谈至半夜才分手,季羡林曾回忆到:在柏林愚妄氛围中,能得到这样的谈友,也算不坏了。

虽然之后的人生两人踏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这份深厚的友谊,却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当年两人结束德语学习班之时,乔冠华曾对季羡林说:我要干一个样给他们看。对那些不读书的留学生充满了嫌恶。就这样两人肩负着各自的使命,踏上了不同的道路。

回国后,乔冠华放弃了哲学领域的研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以他出色的文学才华,和在德国留学期间对战争知识的学习研究,在各种报刊杂志中发表政论、国际评论之类的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投身外交工作,他不仅见证了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历史性时刻,更是创造了著名的“乔的大笑”成为中国外交自信的标签,被当时的各国媒体评价为“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他用他的行动践行了他的诺言,虽骄傲而狂妄,却有着这样的资本去完成他所要完成的任务。

而季羡林在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成为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为语言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一直在他的学科领域内,潜心学问的研究和发扬,教书育人,培养更多的人才。

不可磨灭的友谊

而在异国他乡的那段友谊,已经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曾经形影不离的陪伴,触动灵魂深谈,理想与激情的碰撞,季羡林在当时的时光中,更是用日记记录了这些平凡而琐碎的时光!

而季羡林给予乔冠华“唯好大言”的评价,也是出于知己至交之间的中肯说法。真正朋友便是如此,独在异乡时的陪伴照拂;忧思之中的宽慰劝解;迷茫疑惑时的指路明灯;形神无状时的当头棒喝。

而在这段友谊里,季羡林对乔冠华是真正了解的,乔冠华曾自诩为“李、杜、乔”称自己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与李太白,杜甫齐名。乔冠华博览群书,文学基础也颇为深厚但说与李、杜比肩,确实是言过其实了。而季羡林对此却也看的十分清楚,曾说:乔有多大本事,我一眼就能看透。

虽然性格不同,所热衷的领域也不同,但在对祖国的热爱上,两个人却是完全一致的。革命之中,乔冠华一腔热血,犀利的笔锋直指战争的本质,以文字为武器走在抗日战争的前列,引导舆论,调动国人的爱国热情。

胜利后,转战外交平台,更是因为他的傲气和才能,让中国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所以说他有他狂傲的资本。

而季羡林相对平淡的一生也许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挚友,而变的有所不同,晚年时两人还经常喝茶聊天,谈论文学、艺术,年少时所有的一点一滴,以及彼此对生命的感悟。

结语:

但对于乔冠华来说,再过持才傲物,再狂妄自大,他始终铭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责任,在第一时间回到危难的祖国身边,承担起自己的义务,不忘本,不逃避,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小就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而作为朋友的季羡林,或许是欣赏的,嫉妒的,但对于他乔冠华同样是敬佩的,并且自己也将一生所学献给祖国,所以说他们是志同道合的。

友谊不同于爱情的醇香浓厚,但也同样不失为一瓶陈年发酵的老酒;不同于亲情一样的要相伴长久,却是留在心底里那一份温暖的守候。是危难之时拉你的那只手,是迷失时牵引着你向前的那股力量。青年时期的乔冠华和季羡林正是如此,彼此欣赏,敢于直言,给予忠告。让彼此都成为那个更好的、更完美的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国二十四将新排序:典韦马超排... 说的是吕布第一,赵云第二,典韦第三,关羽第四,马超第五,张飞第六,但这只是小说和民间故事里的排名,并...
领跑者让位:为什么英国会衰落,... 《经济史的趣味》,赖建诚 著,格致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 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史学界大致都同...
原创 仔... “世界七大洲,欧洲最独特。”这句话听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当你仔细审视世界地图,你会发现,欧洲的存在,...
原创 清...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留下了许多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清朝为中国现代...
原创 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经历过改革开放的热潮之后迅猛发展了起来,将我国的政治、经济、...
打好政策组合拳 优化营商软环境 晋中市知名民营企业龙湖精密电子(山西)有限公司展厅一角。本报记者郝光明摄 历史上,晋中是晋商故里,书...
罗马共和国的最大败仗:特拉西梅... 特拉西梅内湖战役/维基共享资源 弗拉米尼乌斯急于抓住入侵者,却没有进行适当的侦察。 简介 特拉西梅...
原创 “... 韩信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的人生履历看上去,比许多的小说主角还要更加不可思议。出身非常普...
原创 “... “八路军”一词在我国可谓耳熟能详,即便不熟悉历史的朋友,也知道这是人民解放军的前身。很多影视作品里面...
原创 汉... 悠悠国之大,上下五千年,岁月淡然绕过长河,历史也有浓墨重彩,自古以来我国便注重和他国的外交,为了避免...
原创 雍... 世人皆知雍正帝是个雷厉风行的皇帝,却不知他在位期间曾遇到过一次严峻的考验。那一年,西北战事频繁,江南...
宋代建盏底款“太师栋”考(之二... 前文已经分析了宋代生前被封为太师或者检校太师之人的名单,其中无有名字带“栋”者,这就意味着“太师栋”...
从纪录片《胡瑗》谈,中国书院文... 2月26日和2月27日晚21:10,纪录片《胡瑗》在江苏卫视、ai荔枝、荔枝新闻、inJiangsu...
原创 德... 德国和日本都想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正常国家,但是显然德国人更加务实。 你什么时候听到了德国人满世界吵...
原创 诸... 221年,曹丕篡位称帝,刘备为与其抗衡,在成都建立蜀汉,立诸葛孔明为丞相,统上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原创 戊... 晚清戊戌变法,出现很多“君子”。但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大英雄”的,只有谭嗣同。这里面最牛逼的人物,...
原创 1... 108将中有一个顶级高手,九个一流,剩下的不值一提 导语:《水浒传》中讲述了108位好汉的故事,他们...
王景:重塑黄河命运,点亮华夏曙... 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东汉时期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治水之星 —— 王景,他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以非凡...
原创 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我们一直要懂得的一个道理便是,世界要远比你想象的大的多的多。还有许多的奇闻异事...
原创 百... 前言: “铁骨铮铮”能够形容中华儿女。李百药在《元景安传》中写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敌人面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