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胡瑗》谈,中国书院文化,在江苏一带的发轫与奠基
迪丽瓦拉
2025-08-25 11:33:30
0

2月26日和2月27日晚21:10,纪录片《胡瑗》在江苏卫视、ai荔枝、荔枝新闻、inJiangsu等平台播出。这部纪录片,对于很多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宋明理学和中国书院文化,都有极大帮助。要讲宋明理学,要讲中国书院文化,就绕不开大儒胡瑗。

黄宗羲《宋元学案》第一卷,便为《安定学案》,讲的便是胡瑗。钱穆先生著《宋明理学概述》,提纲挈领地讲完“宋学之兴起”后,立马便讲胡瑗。可见,胡瑗在宋明理学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位江苏如皋的大儒,在中国书院文化的发轫与奠基上,也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所以,他的牌位,配享孔庙。

以纪录片样式,呈现胡瑗的文化地位。

纪录片《胡瑗》,以兼具历史深度和艺术美感的创新视角,生动展现了宋代大儒胡瑗的生平、思想、风采和影响。

叙述方面,通过引子和解说词的交替,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时空背景和历史脉络,以胡瑗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刻画他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同时,通过30余位权威讲述者(包括高校教授、历史文化专家学者、胡瑗后裔等),呈现胡瑗在人才观念、教育理念,甚至在音乐、物理、军事、水利等方面的贡献。

纪录片《胡瑗》在画面上,匠心打造极具光影美学的画面和叙事性极强的镜头语言,通过三维技术,AI技术等复原历史场景,生动有趣,让人身临其境。

纪录片《胡瑗》对于胡瑗的“分斋教学”和“明体达用”有深入浅出地呈现,这些思想内容,是洞悉胡瑗文化脉络的根本,也是宋明理学发轫、中国书院文化奠基的前提条件。要谈中国书院,就必须也只能从胡瑗谈起,这和《宋元学案》《宋明理学概述》均需从胡瑗开始谈,一样。

胡瑗思想,对中国书院文化的奠基与影响。

胡瑗生平与学问之必然。

在纪录片《胡瑗》当中,已经对宋代大儒胡瑗的一生,有了详尽而扎实地展示。胡瑗其人,有个人儒学之灵光,也有历史发展之必然。诚如钱穆先生所言:

除却佛学,所剩只是晚唐以来进士轻薄的诗,以及如南唐二主之词,这一类颓废无力的小文艺。在此形势下,时代需要有新的宋学之出现。但新的宋学之出现,还是迟迟其来。需要虽急迫,而产生则艰难。所谓新宋学,须到胡瑗、孙复才像样。所以说宋世学术之盛,安定胡泰山孙为之先河,这已在宋兴八十年的时期了。

宋代泰州如皋县(今天江苏省如皋市)的胡瑗,就处于这种中国学术的大变革时代,唐代佛学、晚唐诗词的轻薄颓废(钱穆先生语),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程度上。时代需要新宋学的产生与兴盛。到胡瑗、孙复等人这里,宋学的大幕,正式开启。

纪录片《胡瑗》以深远的历史视野和宏阔的国际眼光,纵览中国思想文化长河,深度还原这位理学先驱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庆历新政的推行,书院教育的发展,士大夫精神的觉醒,成就了以胡瑗为代表的“宋初三先生”。作品生动讲述了安定先生的人生旅程和学术经历。从少年“即以圣贤自期许”、到青年“颛意经学”、直至终身钟情于学术教育,从泰山脚下十年苦读、到苏州湖州等地办学、再到执掌太学,从“苏湖教法”的教育创新、到“以义理解易”的学术创新。

胡瑗与安定书院。

1042年,范仲淹推行教育改革,胡瑗应滕宗谅(湖州知州)之邀,主持湖州州学(即安定书院前身),成为其教育思想的试验田。湖州地处江南文教中心,远离汴京政治漩涡,为教育创新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1044年朝廷将胡瑗的教学规程定为太学标准,全国州县学相继推行分斋制。因胡瑗号“安定先生”,其逝世后门生尊称“安定书院”。1131年宋高宗敕建“安定先生祠”于原址,正式确立书院名称,开以教育家命名书院之先例。

分斋教学与苏湖教法。

胡瑗创立的分斋教学和苏湖教法,可以视为是宋明理学发轫与中国书院文化奠基的历史思想前提条件。

所谓分斋教学,是胡瑗首创。他在苏州、湖州办学的时候,实行“经义斋”与“治事斋”双轨制:前者专攻儒家经典(明体),后者培养实务专才(达用),打破传统书院“通儒”培养的单一模式。这是宋明理学能够实现明体达用的前提条件和历史准备。

在专业细分方面,治事斋下设边防、水利、算数等实用学科,成为中国最早“分科教育”实践,比欧洲大学分科早600余年。这一分斋教学的方法,经过太学发酵之后,被全国书院继承,绵延不断,也为中国古代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专门型的人才。

苏湖教法,除了上边说的分斋教学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教法,也为后世的中国书院们继承与发展了。比如说,苏湖教法”招收寒门学子,使书院从世家大族的“家塾”转变为社会性教育机构。允许生徒跨书院流动研习,促成学术思想的跨地域交融。制定《学政条约》规范师生行为,确立“德行优先”的考评标准。设置“学长制”,由优秀生徒辅助管理,开后世书院自治传统先河等等。

在教学内容方面,胡瑗的苏湖教法也对中国书院文化有奠基作用。比如说,他将儒学义理(体)与现实实践(用)结合,扭转汉唐以来“注疏之学”的空疏倾向。他提出“一道德而同风俗”,强调书院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直接影响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定。每日晨讲经典,午后分组研讨,夜间自修巩固,形成“讲授-思辨-践行”闭环。治事斋以黄河水患、边防策略等现实问题为课题,开创中国问题导向教学(PBL)雏形。鼓励生徒“疑经问难”,湖州书院因此被称为“东南议论之渊薮”。虽以儒学为本,但允许探讨兵法、历法等“杂学”,为南宋事功学派埋下伏笔等等。

胡瑗的“明体达用”对于宋明理学和中国书院的影响。

胡瑗的“明体达用”思想,对于宋明理学的发轫,和中国书院的奠基,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先来看胡瑗思想,对于宋明理学的发轫作用。

胡瑗任国子监直讲时,程颢、程颐曾从其学《易》,其“体用合一”“格物穷理”思想为程朱理学奠基。二程提出的“天理”观与胡瑗“明体达用”一脉相承,将道德本体与经世实践结合。

胡瑗高徒刘彝,总结“苏湖教法”精髓,提出“圣人之道,有体、有用、有文”,将师门思想系统化,直接影响王安石变法中的教育革新。

朱熹继承胡瑗“分斋教学”理念,在白鹿洞书院推行“经义”与“治事”分科,强调“穷理”与“践履”并重。《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修身、处事、接物”之纲,源自胡瑗“明体达用”的德育框架。

吕祖谦(浙东学派领袖)在丽泽书院教学中融合胡瑗“讲习结合”法,开创“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的务实学风,编纂《宋文鉴》时特选胡瑗奏议,彰显其“通经致用”思想。

陆九渊(心学开创者)虽重“本心”体悟,但象山书院“六经注我”的实践精神,与胡瑗“治事斋”培养专才的目标暗合。等等。

我们再来看胡瑗思想对于中国书院发展的作用。

元代吴澄、许衡复兴书院时重提胡瑗“分斋法”,将“治事”扩展至算学、水利等实用学科,推动理学官学化。

明代东林学派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以胡瑗“风声雨声读书声”精神倡导“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士人担当,延续经世传统。

清代颜元(实学代表)批判程朱理学空疏,却高度评价胡瑗“实学实教”,在漳南书院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斋,直接效仿“苏湖教法”。

此外,胡瑗思想也实现了东亚儒学的跨国辐射。朝鲜李滉(退溪学派)16世纪创办绍修书院(韩国最早书院),引入胡瑗“分斋”制,强调“理气兼修”,推动朝鲜实学运动。日本江户儒者山崎暗斋等朱子学者通过《宋名臣言行录》吸收胡瑗思想,京都学派倡导的“经济之学”可见其影响。

更甚至,胡瑗思想,也有近现代回响。张謇(近代实业教育家)创办南通师范时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将胡瑗“治事”精神转化为近代职业技术教育。钱穆、唐君毅等新儒家学者,在香港新亚书院重构“明体达用”,以儒学回应现代性危机,视胡瑗为“中国文化教育之原型”等等。

用纪录片方式,打开中国书院的传承,与中国文化的自信。

通过这部作品,观众可以真切感受一位毕生专注的教育家,安定先生“倡明正学”的教育理念、“分斋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明体达用”的教育原则,不仅在当时颇具影响,对今天也有深刻启迪。

通过这部作品,观众可以深切认知一位勇开先河的思想家,安定先生和他的同道孕育和催生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发展,为宋明理学由衍生到成型奠定了基础;先生主持的书院教育及其人品学问对于北宋理学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绵延千年的书院文化,见证了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与生生不息。

此外,通过江苏台的这部《胡瑗》的纪录片作品,观众可以真切走近一位世代敬仰的江苏人,安定先生穿越时空在与当代人进行对话,他的智慧与情怀跨越千年、照耀古今。《胡瑗》这部纪录片,也很好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江苏如皋人胡瑗,为什么是彪炳中华文化史册的先哲,他的思想,为什么可以为宋明理学和中国书院的发轫,奠定基础。中国书院文化,果真应该从《胡瑗》这里打开。黄宗羲、钱穆等大儒,诚不欺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四千多年前尧、舜、禹三代以天下为己任,以其崇高的个人品德,建立、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在夏朝时期终于...
曹操有多少个儿子 其中一些主要... 曹操共有25个儿子。他们分别由不同的后妃、夫人和姬妾所生,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才能。这些儿子中,一些...
刘备入蜀后收获一员大将,实力比... 刘备前半辈子过得挺坎坷,东奔西跑的,直到打下了益州,他的日子才算是好起来。接着,他又把汉中给平定了,...
《三国志·战棋版》PK5官渡之... 哈喽大家好啊,今天给大家讲一下PK5官渡之战系统及战场环境变化,其中第一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几个比...
原创 他... 导语: 这世上本来没有导航,因为某些公司不断用车辆为我们探路,所以也就有了导航。在三国时期,要想有个...
东西问丨王润泽:“刘平国治关亭...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27日电 题:“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有何独特价值和意义? ——专访新疆社会科学院历...
宋明理学开山者之一胡瑗,“苏湖... 今明两晚21点20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胡瑗》将在江苏卫视首播,分上集《分斋教学》、下集《千年木铎...
原创 东... 导读:东吴在三国中有些属于小富即安型的特点。江东孙氏是三国君主中出身相对卑微,没有正统的合法性。三国...
原创 清... 在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长河中,清代可谓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时期。那些厚重的牢房墙壁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
总统就职演讲简史:从乔治·华盛... 2025年2月21日 亚伯拉罕·林肯于1861年3月4日的首次就职典礼。/Bettmann/Gett...
原创 中...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十四年的抗战过程中,苏联对我国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也一样取...
原创 他... ###他是曹魏第二代中的第一武将,战功赫赫,却因伤病发作而去世 在三国历史的浩渺长河中,英雄辈出,...
吕布麾下有三大猛将,为何曹操只... 曹操把吕布打败后,却把张辽和臧霸给收了,这让大伙都挺纳闷——为啥曹操不留下更厉害的高顺,反而把他给杀...
原创 明... 既然世界分为黑白和善恶两方面,那么古代的朝廷也不例外。在朝政之上,既有正义的一方,也有邪恶的所在。正...
原创 一... 导言:一首奇诗,包含四句诗,八个“至”,诞生了一句爱情的至理名言。 提起唐朝,总是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
战国时期名将李牧是什么结局? 战国时期名将李牧是什么结局? (上图为影视剧图)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的时代,这个时...
原创 上...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977年,恢复高考,很多下乡知青纷纷报考,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
原创 随... 很多中年以上的人,经历过大集体时代。他们对大集体时代很怀念,毕竟他们的童年、青少年时代是在那样的环境...
原创 亚...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发展的恶最高目标,都是成为发达国家。因...
蜀汉如何步步实现“跨有荆益”?...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摄影 陈羽啸 坊间流行一句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有人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