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西梅内湖战役/维基共享资源
弗拉米尼乌斯急于抓住入侵者,却没有进行适当的侦察。
简介
特拉西梅湖战役(公元前 217 年 6 月 21 日)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人击败了执政官盖乌斯-弗拉米尼乌斯率领的罗马人。就参战人数而言,汉尼拔在特拉西梅湖对罗马军队的胜利仍是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伏击战。在这场战役的前奏中,汉尼拔还实现了已知最早的战略转移[7]。
我们通常不会把 “无能 ”这个词与罗马共和时期的军队联系在一起,这些军队是由马略、庞培和凯撒等伟大人物领导的。但和其他国家一样,他们的高层也有失败的时候。迦太基将领汉尼拔之所以能战胜罗马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自己的技巧,但罗马人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公元前 217 年,执政官弗拉米尼乌斯率领一支军队在意大利追击汉尼拔,当时弗拉米尼乌斯急于抓住入侵者,没有进行适当的侦察。他盲目地向特拉西梅内湖山谷进军,遭到了隐藏在山谷一侧的迦太基军队的伏击。弗拉米尼乌斯的军队被击溃,汉尼拔继续肆无忌惮地横行罗马帝国。
安德鲁-奈顿,战争史在线
前奏
罗马人对泰伯-森普罗尼乌斯-隆格斯在特雷比亚的失败深感震惊和沮丧,他们立即制定了应对来自北方的新威胁的计划。森普罗尼乌斯返回罗马后,罗马元老院决定于次年(公元前 217 年)选举新的执政官。
新执政官是格奈乌斯-塞尔维利乌斯-杰米努斯(Gnaeus Servilius Geminus)和盖乌斯-弗拉米尼乌斯(Gaius Flaminius)。弗拉米尼乌斯因在当选执政官后未履行适当的仪式就离开罗马而受到元老院罢免的威胁[8]。元老院任命塞尔维利乌斯接替普布利乌斯-科尼利乌斯-西庇阿并指挥他的军队,弗拉米尼乌斯则被任命领导塞普罗尼乌斯的残余军队。
由于两支军队在特雷比亚战役中都遭到了失败,因此新组建了四个军团。在提基努斯战役和特雷比亚战役之后,弗拉米尼乌斯的军队转向南方,准备在罗马附近布防。汉尼拔紧随其后,但行军速度更快,很快就超过了罗马军队。弗拉米尼乌斯被迫加快行军速度,以便在到达罗马城之前与汉尼拔会战。塞尔维利乌斯率领的另一支部队也将与弗拉米尼乌斯会合。
从湖面看特拉西梅内湖战场/汤姆-贝内特(Tom Bennett)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在此之前,汉尼拔通过破坏弗拉米尼乌斯被派去保护的地区,诱使盖乌斯-弗拉米尼乌斯的部队陷入激战。波里比乌斯写道,汉尼拔算准了可以引出弗拉米尼乌斯参战,“他刚离开法苏莱附近,前进到罗马营地外不远处,就对邻近地区进行了突袭,弗拉米尼乌斯就兴奋起来,一想到自己被敌人蔑视就怒火中烧:随着国家遭到破坏,他从四面八方升起的浓烟中看到破坏工作正在进行,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景象了”[10]。 "[10][11]与此同时,汉尼拔试图通过证明共和国无力保护罗马的盟友,来断绝他们对罗马的效忠。
弗拉米尼乌斯仍然被动地驻扎在阿尔雷提姆。由于无法诱使弗拉米尼乌斯参战,汉尼拔大胆地绕过对手的左翼,有效地切断了弗拉米尼乌斯与罗马的联系,为军事史上最早的蓄意转向行动提供了记录。军事历史学家西奥多-艾罗-道奇(Theodore Ayrault Dodge)描述了这次演习的意义及其对战役的预期影响:
古代作者对战争的了解仅限于对战役的描述,他们对全局一无所知。但对我们来说,这已经足够明显了[……]汉尼拔通过这次漂亮的行军切断了弗拉米尼乌斯与罗马的联系……因为他经常从侧翼穿过罗马营地[以]嘲弄罗马将军。这里显示了……对敌人战略侧翼的清晰构想,以及它的所有优势[……]汉尼拔也没有因为他的机动而鲁莽地将自己与他的基地割裂开来,尽管他生活在这个国家,而且独立于这个国家之外,事实是,他的交通线……保持了完全的完整性。几乎找不到比这更完美的切断敌人交通的例子了。. . . 如果他(弗拉米尼乌斯)参战,那么在道义上和物质条件上肯定比他的战线畅通的情况更糟;而且在他的部下和罗马之间有敌人……对他们的影响只能是灾难性的。
尽管如此,弗拉米尼乌斯仍顽固地将军队留在营地。汉尼拔决定向阿普利亚进军,希望弗拉米尼乌斯能跟随他前往自己选择的战场。
弗拉米尼乌斯急于为农村遭到的破坏报仇,同时又面临罗马越来越多的政治批评,最终向汉尼拔进军。[15]他的顾问建议他只派出一支骑兵分队骚扰迦太基人,防止他们再毁坏更多的国土,而将主力部队保留到另一位执政官塞维里乌斯率军到达时。事实证明,与轻率的弗拉米尼乌斯争辩是不可能的。
李维写道:“尽管议会中的其他人都建议采取稳妥而非炫耀性的措施,敦促他等待自己的同僚,以便联合他们的军队,以一致的勇气和谋略继续战争......弗拉米尼乌斯在暴怒中......发出了进军作战的信号”[11]。
战术部署
特拉西梅内湖战役(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地图展厅)/维基共享资源
当汉尼拔经过特拉西梅内湖时,他来到了一个非常适合埋伏的地方,听说弗拉米尼乌斯已经拔营追击他,便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北面是一连串森林茂密的山丘,马尔帕索路沿着特拉西梅湖的北面经过这里。汉尼拔沿着湖边的小山扎营,在进入北面隘口的人都能看到的地方,他整夜整顿部队,准备战斗。在营地下方,他将他的重步兵(伊比利亚人和非洲人)安置在一个略高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有充足的地势,当罗马纵队到达阵地时,他们可以从这里向左翼的罗马纵队头部发起冲锋。
他的骑兵和高卢步兵隐蔽在罗马人首先进入的林木茂密的山谷深处的山丘上,这样他们就可以迅速出击,关闭入口,封锁罗马人的退路。然后,他将轻装部队部署在俯瞰平原的高地上,命令他们隐蔽在树林中,直到接到进攻信号。此外,在战斗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汉尼拔命令他的部下在相当远的图奥罗山上点燃篝火,以便让罗马人相信他的部队比实际距离更远[7]。
战役
摘自美国军事学院历史系/维基共享资源
6 月 21 日上午,罗马军队沿着靠近湖泊北边的道路向东行进。渴望战斗的弗拉米尼乌斯使劲催促他的部下,并在后方催促纵队前进。汉尼拔随即派出一支小规模战斗部队,将先锋部队从阵线前方引开,以分割罗马部队。
迦太基骑兵和步兵从周围山丘的隐蔽阵地席卷而来,封锁了道路,并从三面与毫无防备的罗马人交战。罗马人大吃一惊,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来不及拉开战斗阵型,被迫在开阔地上展开了一场绝望的徒手搏斗。罗马人很快被分割成三个部分。最西边的队伍遭到迦太基骑兵的攻击,被迫冲入湖中,其他两支队伍无路可退。
杜卡留斯在特拉西梅内湖战役中斩首弗拉米尼乌斯(1882 年),约瑟夫-诺埃尔-西尔维斯特尔(Joseph-Noël Sylvestre)(贝济尔美术馆)/贝济尔美术馆,维基共享资源
正如李维所描述的:
战斗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到处都在进行殊死搏斗,但执政官周围的战斗更加激烈。他率领精锐部队紧随其后,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他的部下陷入困境,他都会立即赶去帮助他们。他的盔甲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他是敌人最猛烈攻击的目标,他的战友们竭尽全力击退了敌人,直到一个英苏布里亚骑兵认出了执政官--他的名字叫杜卡留斯--向他的同胞们喊道:"就是这个人杀死了我们的军团,毁坏了我们的城市和土地!我要把他献祭给我被杀害的同胞们!" 他策马冲进密集的敌群,杀死了一名在他驰骋时扑上来的铠甲手,然后用长矛刺向执政官。
李维,《Ab Urbe Condita Libri》,22.6
在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大部分罗马军队被击毙。罗马先头部队几乎没有参加战斗,一旦他们后方的灾难显露出来,他们就拼命穿过小兵,冲出森林。最初的罗马部队约有 30,000 人,其中约 15,000 人要么战死,要么在试图逃入湖中时被淹死,包括弗拉米尼乌斯本人,他被高卢人杜卡里乌斯杀死。据报道,另有 10,000 人通过各种途径回到了罗马,其余的人则被俘。[17][18]
波里比乌斯报道汉尼拔阵亡 1,500 人,其中大部分是高卢人,[4] 而李维则报道有 2,500 人阵亡,“许多人 ”伤重身亡。[19] 大约 6,000 名罗马人在大雾的掩护下逃了出来,但第二天就被马哈巴尔俘虏了。李维和波里比乌斯都写道,马哈巴尔承诺如果他们交出武器和盔甲,就可以安全通过(“每人一件衣服”),但汉尼拔却不顾承诺,将他们卖为奴隶[20][21]。
罗马的灾难并未就此结束。在一两天内,一支由Gaius Centenius率领的4000人的增援部队被拦截并摧毁。
战后
其他战役/美国军事学院,维基共享资源
根据巴希尔-利德尔-哈特(Basil Liddell Hart)的说法,汉尼拔在取得又一次辉煌胜利后,成功策划并实施了 “历史上最伟大的伏击战”[24]。同样,历史学家罗伯特-L-奥康奈尔(Robert L. O'Connell)也写道:"[这是]唯一一次通过这样的策划有效地吞没并摧毁了整支大军。
战败的消息在罗马引起了恐慌。昆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韦鲁科斯被罗马议会推选为独裁者,并采取了 “法比乌斯战略”,即避免正面冲突,而是依靠低层次的骚扰来消耗入侵者,直到罗马能够重建其军事力量。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汉尼拔基本上可以自由地蹂躏阿普利亚,直到罗马人结束独裁,选举保卢斯和瓦罗为执政官。
附录注释
·
李维说,特拉西梅内湖的屠杀是如此可怕,以至于两支军队都没有意识到地震的发生,就在战斗打响的那一刻,地震 “推翻了意大利许多城市的大部分,使河流转向,并以可怕的撞击声夷平了山脉”[25]。
·
·
古老的传说称,由于三天多来湖水中充满了鲜血,一条注入湖中的小溪被改名为 Sanguineto,即 “血河”。 [26] 在特拉西梅内湖附近,还有一些地区保留着特殊的含义,包括奥萨亚(Ossaia)(“地狱之屋,白骨之地”)、塞波塔利亚(Sepoltaglia)(“墓穴”)、卡波罗索(Caporosso)(“红色之角”)、皮加罗(Piegaro)(“被征服之地”)、普雷吉奥(Preggio)(源自 peggio,“更糟糕”)、普格纳诺(Pugnano)(“战斗之地”)和马尔特河畔(Pian di Marte)(“火星之地”)。
·
工具书类
1.
P.S.Derow,“罗马历,公元前218-191年”,凤凰城,30(1976),第275页
2.
3.
特拉西梅内湖战役,M.R.范德沃夫,《地面战争:H-Q》,斯坦利·桑德勒主编,(ABC-CLIO,2002年),486。
4.
5.
特拉西梅内湖战役,M.R.范德沃夫,《地面战争》:H-Q,486。
6.
7.
Polybius,《历史》,3.85
8.
9.
Livy,Ab Urbe condita 22:7.3-4(引用历史学家Quintus Fabius Pictor的话,他参加了战争并撰写了关于战争的文章)
10.
11.
Livy,22:7.2-4(引用皮克特的话)
12.
13.
1001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
14.
15.
Livy,Ab urbe condita,21:64
16.
17.
Livy,Ab Urbe condita,21.63
18.
19.
Polybius,《历史》,3.82。
20.
21.
Livy,Ab Urbe condita,22.3
22.
23.
http://www.punicwars.org/second-punic-war/battle-of-lake-trasimene.php
24.
25.
Polybius,《历史》,3.81-3。
26.
27.
Livy,Ab Urbe condita,22.4
28.
29.
Polybius,《历史》,3.80
30.
31.
Polybius,《历史》,3.83。
32.
33.
Polybius,《历史》,3.84。
34.
35.
Livy,Ab Urbe condita,22.6-7(伤亡数字引用了参加过第二次布匿战争并撰写过关于第二次普匿战争的历史学家Quintus Fabius Pictor)
36.
37.
Livy,Ab Urbe condita,22.7(引用皮克特)
38.
39.
Livy,Ab Urbe condita,22.6。
40.
41.
Polybius,《历史》,3.84-5。
42.
43.
Livy,Ab Urbe condita,22.8;Polybius。
44.
45.
历史3.86
46.
47.
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爵士(1991年)。策略子午线第26页。
48.
49.
Livy,Ab Urbe condita,22.5
50.
51.
汉尼拔与布匿战争存档于2006年3月24日,Hilary Gowen在Wayback Machine。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