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年,成吉思汗带着蒙古大军首次向西出征,他们的目标就是花剌子模。
这次他带兵出征,手下只有十多万将士,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花剌子模这个国家彻底消失了,蒙古的西南边境留下一大片又一大片的荒凉地带,这些地方之后再也没能恢复生机。
但奇怪的是,花剌子模明明有40万精兵强将,怎么碰到蒙古骑兵就变得那么弱不禁风呢?后来人们研究了一番,发现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蒙古骑兵有三个很厉害的长处,另一个就是花剌子模其实只是个外强中干的空架子。
【蒙古铁骑的三大优势】
从简单的轻装马兵到装备厚重的铁甲骑兵
有人说,蒙古骑兵之所以能横扫天下,全靠轻骑兵,但这其实是个误会。蒙古开始往西边打的时候,他们的重骑兵已经占了骑兵总数的四成了。
草原骑兵最离不开的就是弓箭、箭矢和战马,蒙古战士也是这样。他们打小四岁就骑马,有时候困了在马鞍上都能睡着,不出意外的话,这三种宝贝会一直陪着他们到老。
蒙古人用的弓是很厉害的复合弓,劲儿大得能和当时有名的英格兰长弓相提并论,射得最准最远大概是150米。
箭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轻便的,头儿又小又尖,适合在远处射箭;还有一种是重的箭头,离近了射能穿透铠甲。
蒙古骑兵的战马虽然个子不大,大概在1.32到1.42米高,但别看它们小巧,肌肉可结实了,特别有耐力。而且喂养起来也不费事,不挑食,什么样的草料都能吃。
因此,这种战马特别擅长跑长途,而且蒙古人带着它行军时,不用带很多草料,只要每天快结束时让它们自己找吃的就行。
蒙古骑手骑着战马,就像有了一个稳稳当当又能跑很久的坐骑,这让他们的骑兵队伍更加灵活机动了。
这种马的瞬间冲刺力量比不上那些高大的战马,因此更适合轻骑兵使用。对于统一蒙古的各个部落来说,它还算够用,但要是想去完成那些大规模的远征,可就力不从心了。
在攻打花剌子模之前,成吉思汗已经和西夏、金朝打过交道了。他在1205年、1207年和1209年三次攻打西夏,最后让西夏屈服,还让他们献上贡品;到了1211年,他又和金朝正式开打,这场蒙金战争一打就是23年。
早些时候,蒙古打仗主要是为了抢东西和征服别人,但当他们往南打,成功打败了远东的金朝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金朝因为猛安谋克制度垮了,以前那种靠精锐骑兵打天下的日子没了,现在主要靠步兵。不过,他们的骑兵装备还是最顶尖的。
蒙古跟金朝打得火热,抢到了好多马匹和上好的装备,还占领了不少城市。有了这些缴来的宝贝和被抓的工匠,再加上他们自己出色的骑兵,蒙古人慢慢组建起一支大部队,里面的重骑兵跟轻弓骑兵一样,让全世界都害怕。
蒙古重骑兵装备比轻骑兵丰富多了,他们穿着厚重的铠甲,连马都披上了马铠。骑手们不光拿着复合弓,还有一根可能从宋或金那里学来的长骑矛,这矛头上带着倒钩,关键时刻能把敌人从马上钩下来。
要是下马打仗,他们就会掏出随身带的小圆盾牌。除了这个,他们还有像钉头锤、狼牙棒这样的重型砸人武器。
看来,蒙古的重型骑兵已经变得和中原的重型骑兵有点像了,都是重骑嘛,连马匹也换了新品种。
除了以前的短小精悍的蒙古马,蒙古军队现在还增添了来自中亚和东北亚的高大威猛的战马。
更吓人的是,蒙古人的战马多得让人咋舌。
早在7世纪的时候,唐朝的那些厉害骑兵部队,像朔方军、河西军,他们每人都能配备两匹马。后来,金朝强盛的时候,也能做到这一点。
但在蒙古人眼里,一个人配上两匹马只是最基本的配置,好多骑兵其实都有3到5匹马。这些马跟着军队一起走,不管是行军路上还是打仗时,骑手们都能随时换马。
轻装的弓骑兵和重装的甲骑兵在战场上携手作战,这样能把蒙古军的战术长处发挥到极致。
蒙古骑兵打仗有一套很厉害的方法。
二战那会儿,德国打波兰那一仗,我们管它叫“闪电战”。德军靠着飞机和坦克跑得快的优势,来了个突然袭击,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战术的要点就是:要让人想不到、力量得集中、动作得飞快。
蒙古骑兵打仗时常常用“快速突袭”这招,他们会让重骑兵和轻骑兵一起上。轻骑兵跑得远、跑得快,重骑兵呢,在战场上皮糙肉厚,更擅长正面硬刚。
蒙古军除了擅长“闪击战”外,他们的大绕圈战术也特别厉害。这种绕圈战术是从蒙古人打猎时学来的,他们打仗时就把打猎那套本事给用上了。
这种战术的特色是,它的目的不是打败敌人,而是要彻底包围他们,让他们无路可逃,最后慢慢消耗掉敌人的力量。它既要用脑子想计策,也要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而且用的方法都很隐秘。
虽然上面说到的轻骑兵和重骑兵,还有他们的战术,别的民族也可能做到,但为啥就只有蒙古军能横扫欧亚大陆呢?
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有着十分严谨的军事管理规矩。
蒙古军的作战指挥体系
法国的拿破仑曾经说过,蒙古军向西征战,可不是亚洲的一盘散沙在胡乱跑动,他们是有严格的军事安排和周密计划的指挥。因为他们行动比敌人更快,所以才战无不胜。
成吉思汗是靠军队打下江山的,所以他特别重视军队的建设。早在1204年,他就把手下的人分成十户、百户和千户的小组,开始建立起千户制度,用这样的统一组织来指挥和管理军队。
千户制度是个结合体,它既是蒙古国管理地方的一套行政班子,也是搞经济和负责打仗的组织,随着时间推移,它慢慢变成了蒙古国的政治体系。
为了让自己更安全,既能守护大汗,又能对外打仗,成吉思汗创建了护卫军制度,叫做怯薛。
怯薛是大汗的贴身卫队,主要由蒙古贵族家庭的子弟和身强体壮的人构成,他们是蒙古军队里的佼佼者。后来,随着蒙古地盘越扩越大,怯薛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后来,成吉思汗自己决定怯薛军要有1万人,这里面包括1000名弓箭手,1000名守卫军,还有8000名其他士兵。他们的唯一工作就是守护大汗,并按照大汗的命令去处理各种事情。
成吉思汗很懂当皇帝的窍门,怯薛军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既帮他在国内维持政治上的平衡,也确保了他稳稳地坐着皇位。
因此,成吉思汗对他的军队拥有完全的掌控力,而且每一层级的军队都得严格听从上级的指挥。把服从命令当作最重要的事,这在中世纪的其他军队里,可真没法比。
上面这些情况说明,蒙古骑兵很厉害,就算人数不多也能打赢,而且,花剌子模本来就不是什么老牌的强国。
【花剌子模是纸老虎】
花剌子模民族经历过多次被征服,他们历史上先后被波斯、亚历山大、贵霜、嚈哒、萨珊、阿拉伯等好多大国打败并统治过。
到了阿拉伯帝国的时候,他们开始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灭亡后,花剌子模又被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加兹尼王朝和塞尔柱帝国这几个朝代轮流管辖过。
1132年,耶律大石,他是辽太祖的第八代后人,自封为大汗,建立了新的国家,国号还是叫“辽”。因为这个国家在西边,所以也被叫做西辽。到了1142年,西辽和塞尔柱帝国打了一场大战,结果是西辽赢了。后来,花剌子模也被迫低头认输,每年都得给西辽送上贡品。
塞尔柱帝国没落之后,阿富汗地区又冒出了一个新王朝,那就是古尔王朝。这个王朝也得给西辽进贡。不过呢,到了1197年,古尔王朝和西辽打了起来,结果是西辽吃了败仗,丢了一万多人的性命。
然后回过头想从花剌子模那儿找回点儿损失,可人家不买账,两边又一通大打出手,西辽这回又输了,它们的老大地位也跌到了谷底。
1203年的时候,花剌子模和古尔王朝打了起来,结果花剌子模打不过。于是,他们转头向西辽求救。西辽出手帮忙,成功地把古尔王朝给打败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花剌子模却反悔了,不承认之前的求援。
结果就是,西辽和古尔王朝都变得非常虚弱,而花剌子模则趁机占了便宜。又因为中亚的大部分国家都信伊斯兰教,所以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西辽是他们的老大。
因此,当花剌子模变得强大起来后,那些伊斯兰教的国家都转而站到了花剌子模这一边,随后,花剌子模也踏上了他们的对外扩张之路。
1210年,摩诃末带领花剌子模打败了快要垮掉的西辽,这下子,他们在伊斯兰世界里名声大噪,成了新一代的老大。
1215年的时候,它的地盘大到了极点,整个阿富汗都被它占了。可没想到,到了1217年,因为去攻打巴格达的路上遇到了超级大雪灾,好多士兵都冻死了。
从那以后,摩诃末的威望大大下降,导致内部出现了分裂。他的母亲图尔汗哈屯另外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而摩诃末则慢慢被边缘化了。
因此,到了1219年蒙古大军大举攻打花剌子模的时候,摩诃末身边没有厉害的军队能应战,他只能逃跑。
换句话说,花剌子模在壮大过程中没碰上过啥真正厉害的对手,因此,当真正强悍的敌人出现时,他们根本抵挡不住。
根据上述原因,花剌子模被蒙古骑兵给攻占了,这其实很正常。而且蒙古军队就像杀人机器一样,没给花剌子模留下半点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