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迪丽瓦拉
2025-08-25 22:06:10
0

武汉3月2日电 题: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记者 梁婷

近日,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文物修复室内,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轻轻拿起存放于有机玻璃板内的简牍,读取文字。这批2016年出土于荆州凤凰地遗址的简牍,近期将交付于荆州博物馆展陈。

在东汉造纸术发明之前,竹简是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简牍文献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对中华文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揭取、清洗、测量记录、脱色、脱水……修复简牍的这套流程,方北松烂熟于心。今年已是方北松从事文物保护的第37个年头。

在修复室内,一批荆州秦家咀楚墓出土简牍即将“重生”。“清洗力度要轻,一定小心细致。”方北松指着浸泡于蒸馏水中的简牍介绍道,清洗时,需用软毛刷轻沾、轻扫,避免破坏墨迹的同时,清理干净附着的泥垢。简牍属有机质文物,埋藏于地下千年,出土时已呈漆黑软烂状,长时间接触空气,容易长霉或失水收缩。

2023年11月,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指导秦家咀楚简揭取整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修复一枚竹简,大约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他介绍,修复需经过清洗、采集信息、脱色、脱水、绑夹、封护等20多个步骤。其中,脱色、脱水十分关键,直接决定修复的质量。

为更好修复简牍,方北松进行了长时间实验。最终,创造了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和十六醇填充脱水法,用于饱水简牍修复。他介绍说,通过脱色,将简牍复原最初风貌;脱水,就是利用化学物质将竹简纤维和细胞里的水置换,充填支撑起竹简内部,起到隔绝和保护作用,便于其长期保存。

这套独创的简牍脱色、脱水工艺,抢救保护了国内大批珍贵简牍文物。2014年,方北松带领团队,修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出土简牍6000余枚,包括海昏侯汉简、云南河泊所遗址汉简等。

2024年4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整理河北定县汉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目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为国内13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完成了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修护,其中包括长沙走马楼吴简、湘西里耶秦简、湖南沅陵侯墓汉简、湖南郴州晋简、湖南岳麓书院秦简、阜阳汉简、荆门郭店楚简、荆州谢家桥汉简等。这些文字信息,涵盖楚、秦、两汉、三国、晋等时代的珍贵文献资料,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信息。

在方北松眼中,每件文物都有生命,承载着历史密码,尽己所能,让深埋地下的简牍“重述历史”,并为其“延年益寿”,是自己的职责和初心所在。在他看来,文物修复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不容懈怠。

“文物保护并非简单的一个配方就能解决,它有很多调整。”方北松表示,技术需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做好简牍文物后期的保管维护,探索创新无止境。

今年全国两会,方北松结合在基层工作和多地调研实际,围绕简牍修复技术提出建议,他希望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力度。“如果能在精度上实现突破,将更有利于信息提取解读。”他还补充道,在一些抢救性发掘现场,如果能随身携带小巧的检测设备,将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希望这类便携性仪器早日研发投用。

科技不断迭代升级,让文物修复有了新力量加持。方北松说,例如高精尖仪器的使用,对文物病害进行分析,提高了效率。科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传统技艺仍是基础,需要修复者沉下心,脚踏实地。

如今,他的团队中,越来越多年轻面孔加入。在方北松看来,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投入,是文物保护这场“接力赛”重要的后备力量,“我们在老一辈专家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希望他们再多走几步。”方北松说。

【记者手记:文物修复师的“双重使命”】

1988年,方北松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来到荆州博物馆工作,修复过包括简牍、漆木器、丝织品等在内的众多文物,完成了众多重要文物抢救项目。此外,他还主持研究课题、担任导师培养文保科研人才。

在当年,文物修复尚属“冷门”行业。是否产生过放弃转行的念头?这么多年,会觉得枯燥无味吗?在采访时,记者将问题一一抛出。“从来没有。”方北松的回答简短、坚定。“每件文物记录的历史信息不同,对我而言,都有一种新鲜感。”

修复文物、重现历史,是方北松坚持的初心与动力。他说,如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极大改善,新设备、新科技手段对文物保护多有助益。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围绕新的保护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令人欣慰。

文物修复师,是历史密码的破译者。每件文物的“重生”,都意味着人类文明记忆库的扩容。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文物、热爱文物,在方北松看来,他们的参与,是文物事业长远发展的保障。修复师肩负着修复、传承的“双重使命”。希望在研学活动中,开展多元化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修复,亲身体验其中。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方北松原本紧凑的日程中,“被迫”挤出时间接受不同媒体的采访,这让他忙碌异常。采访结束后,他又将踏上出差的旅程。在那里,一批文物正等待着“新生”。(记者 梁婷)

【编辑:刘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俄罗斯从近代崛起开始,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俄罗斯人一向以英勇善战,...
原创 太... 事出反常必有因,李隆基之所以不杀害薛崇简,还不是因为薛崇简早早的选择与李隆基站在一队了。 大唐以武立...
原创 晚... 载涛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七叔,晚清最后一位贝勒。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登上皇位,载涛...
朱元璋对道教的认知与政策选择及... 朱元璋对道教的认知和政策选择,确实受到道教功臣及其实践经验的深刻影响。在元末明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原创 横... 世界上在两个或以上大洲占据土地的国家不少,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但他们在本土外占据的多是小岛,横跨...
原创 苏... 导语:“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李白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描述了苏武被匈奴囚禁...
原创 刘... 先秦诗人屈原写道:“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对国家忠爱一生,在得知楚国覆灭时,伤心欲绝...
原创 原...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古代的科技还...
原创 韩...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国家经历过繁华也经历过沧桑,经历过荣誉,也曾有过耻辱。落后挨...
原创 区... 钓鱼城位于今天重庆的合川,其不过是一个占地2.5平方公里的高地。从公元1259年开始,蒙古人集结了几...
原创 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今已是21世纪,人类生活在一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生活处处充满便利的现代社会。所...
海宁市许村镇:一块“布”织出一... 万物皆可纺,经纬织文明。历史上,海宁许村就以布扬名天下,“家家织机响,户户织布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卜姓: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 卜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姓氏之一,其来源多样且涉及多个民族与文化,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而深刻...
原创 补...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乾坤。"中国的服饰文化,自古就和政治礼法息息相关,历朝历代也都有极...
天津师范大学“民间文献调查团”... 今晚报 2025年2月25日 第05版 人民日报 2025年2月26日 第11版 如今,很多年轻人...
原创 他... 开元三年(715年)正月,唐玄宗李隆基下旨,册立郢王李嗣谦(后改名李瑛)为皇太子。可是到了开元二十五...
原创 韩... 他打下半个江山,却输给一介屠夫的老婆 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的钟室里,一位披发跣足的中年男...
将唐诗“还原”到诗人生命中 著名学者、作家林语堂先生在随笔《论读书》中写道:“萧伯纳说许多英国人终身不看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塾...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赵国永远的痛,此战之后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一蹶不振,直到覆灭的前夕也没有恢复元气。 事...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一枚木牍... 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藏的东汉“朱建木牍”是南京地区较罕见的出土的汉代文字实物。这枚墨书木牍以工整隶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