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有一位长期辅助过贺龙、刘伯承、陈毅、彭德怀等元帅的高级参谋,他叫李达,建国后的55年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毅元帅笑称李达上将,是“我们的好诸葛”。
下面这个事迹,是原中原野战军政治部宣传干事苗冰舒口述的,真实性应该无疑。
李达上将既有“诸葛亮的智”,也有“关羽之勇”。解放战争中,最为传奇,也是最为惊险的一次经历,当属李达带着刘伯承、邓小平两位主帅,开着吉普车,开着车灯,大摇大摆地穿过上千名敌军的阵地。
心理素质稍差的人,一见这场面,腿都要被吓软了。
1948年6月的某天,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到7纵检查武器装备的情况,到天黑时才回到中原野战军的指挥部。
刘伯承见李达回来了,就对其他同志说了一句:“我们的参谋长回来了,走吧。”于是,中原野战军的指挥部,开始移动起来;李达按照原定的行军计划,指挥着众多战士,趁着夜色进行转移。
指挥部的众多指战员们,高兴地坐上新缴获的稀罕玩意——美式吉普车。咱这也算是鸟枪换大炮,交通工具更新换代了。
行军车队中,李达和警卫员乘第一辆,在前方负责开路;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乘坐第二辆车,在后面。
晚上七八点钟,天彻底黑了,为了不暴露目标、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支车队都是没有开灯的。实在看不清路,地上坑坑洼洼不好判断,司机才会开小灯照一下,确定一下;等看清楚了,又把车灯关上,慢慢前进着。
就这样,李达作为开路先锋,带着指挥部的转移车队,停停开开,速度相当慢。开了一段时间,当司机打开小灯,看清小河的深浅,过小河时,第一辆车的李达和警卫员,被小车灯照出的景象,吓了一大跳:
小河不远处,一群戴着明显国民党军帽子的战士,正在抓紧修着战争工事。
现在的情况,明显是我中原野战军的指挥部,闯入了敌人的纵深阵地,不然也不会碰上这么多,正在修建工事的国民党军士兵。
情况危急,战斗一触即发,李达急中生智,当即命令司机:“打开大灯!”
司机有些愣神,不解为什么,反问道:“开灯!”
李达严厉说道:“没错,打开大车灯,蒙头向前跑,遇到什么情况都别管,直接冲过去!”
说完,李达吩咐司机快点照做。司机打开车灯,疾跑起来;后面跟着的第二辆车,见状也跟着开大车灯,猛踩油门,努力跟上前面车的速度。
两辆吉普车,沿着公路飞奔起来。这次的险情,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李达下令,将大车灯打开,沿路的敌人因刺眼的灯光,看不清车内的情况,嘴里咒骂着,但也不会拦下;而路面情况被照得十分清楚,司机也就能开得更快。两辆美式吉普车,猛冲过来,修工事的敌人不疑有他,连忙闪开让步。
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中原野战军三位最高指挥官,在数千名敌兵的阵地上,毫发无损地驰骋而过。
大概冲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刚开始李达和司机还有些紧张,到后面都无感了。脱离险境后,李达命令司机放慢速度,关闭车灯。这时,刘伯承连忙下车,大声问道:“李达,李达,怎么回事?”
李达没有多讲,很平静地说:“好啦,没事了,过去了。”一旁的司机连忙出面解释刚才的情况。
刘伯承瞬间明白过来,带着歉意对李达不好意思地说:“你去7纵检查武器的这会功夫,我把6纵的位置动了动。急着赶路,我也忘记跟你讲了。没想到就这会功夫,敌人就又插进来了,幸好是虚惊一场,不然我就是大罪人了。”
李达听刘伯承一说,也明白了情况,忙说:“也怪我,没问清楚,还以为这条路还是6纵的地盘。想不到他们撤走了。”
作为司令员,刘伯承临时调动部队,这是正常的;作为参谋长,李达按照既定路线转移,也是没问题的。
不曾料到,就因为刘伯承急着赶路,忘记告诉领路的李达这事;李达竟带着中原野战军的指挥部,直挺挺地闯进数千人的敌军阵地了。更没想到的是,顺利闯过去,没遇到什么冲突危险。
李达上将,真是太机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