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庚的《题严子陵》中有这样一句话:“故人虽即位,自不愿为官。天下事已定,山中人可闲。”这用来形容刘秀的一位同学是最合适不过,皇帝请他做官,他都不做,他究竟是何等神人才会有如此气魄呢?
他就是刘秀的同学严光,字子陵。自刘秀登基称帝后,身边的很多同学也都跟着沾光,个个都飞黄腾达了。但是只有他在刘秀统一天下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刘秀祝贺,找他要个一官半职,而是从此更名改姓,隐居深林,过起了种地的生活。
其实严光的年纪比刘秀大很多,俩人是在太学学习的时候相识。而严光是一个出了名的才子,刘秀对其非常崇拜,严光也很欣赏刘秀的性情,虽然刘秀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俩人的感情却是同辈里最好的。
学业结束后,正逢天下大乱,刘秀想称霸天下,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严光却性格温和,看不见杀人放火这种事。于是俩人便分道扬镳,分开之前刘秀承诺,等有朝一日自己飞黄腾达了,定来寻你。而严光却只是笑了笑,没做任何回答。
公元25年,刘秀统一了天下,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汉”。在得知自己的老朋友成了当今圣上时,严光并没有一同去找朋友贺喜。反而是刘秀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依然记得与朋友多年前的约定。
于是便开始去全国找这个叫“严子陵”的人。几经周折,却依然一无所获。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就在刘秀想要放弃的时候,从齐国传来了消息,说是有一个反穿皮袍的人,每天都只身一人准点垂钓。
刘秀一听立马就确定了这就是他要找的人,当即便派人去接严子陵进京。而他们共同的老同学司徒侯霸也在等严子陵一起叙旧。
司徒侯霸曾帮刘秀一起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听说刘秀要请严子陵进京,自己也当即写了一封信托人送过去。
可是派去的人一连几次都吃了闭门羹,最后一次拿出了司徒侯霸的信,本以为严子陵会动摇,谁曾想人家看都没看就直接给烧了。
最后刘秀只能亲自出马,找到严子陵的住处,请他帮自己打理朝政。可严子陵根本就没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人家直接让书童通报,身体抱恙,需要静养,恕不待客。
刘秀自然也知道他是装的,便让书童回话,见不到人,我就不走了,我就站外面等。
终于刘秀的一番良苦用心打动了严子陵,刘秀终于看见了多年未见的老友,决定与其决定促膝而谈,说着便蜡烛严子陵的手直奔卧室。从同学时期的旧事聊到现在江山已定,最终还是没能改变严子陵的心意。
可是刘秀依然不死心,过了几日又邀请严子陵去自己的皇宫看看,再畅谈一番,这次严子陵没有拒绝,果断地去了。到了之后,俩人从白天聊到黑夜,同榻而眠,像极了学生时代的样子。刘秀便借此想把严子陵留在身边,给他一个职位。
可是严子陵这次却依然装作睡着的样子,没有给刘秀任何回复。天亮之后,严子陵不辞而别,一人驾着马车扬长而去,继续回归自己的隐士生活。
或许他骨子里都看不起那么那些趋之若鹜的人,才会屡次三番地拒绝刘秀的邀请,他一心垂钓,专心耕田,最后在80岁时离开人世。
可能他的一生是没有留下遗憾的,而对于刘秀却是满满的遗憾,毕竟一生都没能实现与自己挚友并肩作战的愿望。不过他们的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高风亮节,一个深明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