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蒋经国是蒋介石的儿子,也是唯一一个亲生的儿子,因此蒋介石对他非常器重,一直把他当接班人来培养。
但是,在蒋经国当年从苏联回国时,周恩来曾经派李克农亲自出马,争取把蒋经国拉拢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7年3月,李克农正在西安,跟随周恩来、叶剑英与国民党谈判,一天晚上,周恩来突然对李克农说:“你明天立刻跟着张冲坐飞机去上海,有重要的任务。”
李克农认为,这里的谈判工作正在紧要关头,自己不便离开,但周恩来说:“你去上海的任务比这里的工作更重要。中央已经得知,蒋经国马上要从苏联回国,你负责去上海迎接他,争取把他拉拢过来,就算拉不过来,也要赶在蒋介石前面,跟他详细说明我党的情况。”
李克农一听,也感觉这个任务确实很重要,就连夜收拾了一下行李,第二天坐飞机去了上海。
那么,这个任务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其实,周恩来当然也知道,蒋经国与蒋介石毕竟有血缘关系,血浓于水,是不可能把他完全拉拢过来的,李克农这次的任务,重点就是要跟蒋经国详细介绍我党的真实情况,化解他对我党的成见,以利于国共合作抗日。
蒋经国是在1925年去的苏联,还加入了苏联共产党,但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尤其是后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成了共产党的敌人,因此蒋经国在苏联的处境也变得非常尴尬,甚至被捕入狱。
当时,王明、康生也在苏联,对蒋经国自然没有什么好印象,经常刁难他,蒋经国被捕入狱,王明和康生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蒋经国的心里,对王明、康生非常反感,不可避免地也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一些偏见。
如果不消除他的这些偏见,等他回国后,对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是很不利的,因此,周恩来才要特地派李克农去上海,务必要接到蒋经国,跟他解释清楚。
李克农到了上海后,找到了潘汉年,两人一起策划了迎接甚至抢夺蒋经国的方案,并不断地在码头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但是,到了迎接那天,还是功亏一篑!
1937年4月19日凌晨,李克农早早就在码头等待着,等看到一艘客轮驶过来时,立刻指挥大家做好准备,只等客轮一靠岸,立刻展开行动,务必要赶在国民党的人之前把蒋经国接走!
但是,让李克农没有想到的是,客轮还没有靠岸,突然从远处飞出来两只快艇,迅速向客轮靠近,然后,李克农就远远地看到快艇上的人登上了客轮,不一会儿,蒋经国就从客轮里走了出来,登上了快艇,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李克农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他千算万算,都没有想到国民党的人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把蒋经国接走!
再说蒋经国,见过父亲蒋介石后,被父亲派到了老家浙江溪口,闭门读书。
因为蒋经国从15岁就去了苏联,在这段形成人生观最重要的12年里,一直接受的是苏联的教育,对中国的文化已经有点陌生了,因此蒋介石就找来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化著作让他读,包括《论语》《孟子》《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公全集》等等。
另外,蒋介石还特地派文强经常去见蒋经国,给他讲国民党的一些事,来消除这些年来共产党对蒋经国的影响。有趣的是,这个文强,还是毛主席的表弟。
蒋介石的良苦用心还是很有“成效”的,蒋经国从刚回国时的“偏左”思想,逐渐转向了国民党这边,从此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助手,蒋介石也开始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
为了锻炼蒋经国的施政才能,蒋介石还在1939年把他派到江西南部,主持著名的“赣南新政”,成为蒋经国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
再说李克农,那次迎接蒋经国失败后,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想方设法与蒋经国取得联系,在蒋经国主持“赣南新政”时期,李克农就派了很多人打入赣南,其中有不少人都成为蒋经国的重要助手,对蒋经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即便在蒋经国退到台湾后,李克农仍然与蒋经国身边的人秘密保持着联系,尤其是在1958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据李克农的孩子回忆,在1958年的一天,李克农回到家后,显得非常兴奋,大声说:“拿酒来!”
等到酒菜上来后,李克农举起酒杯,对大家说:“肥仔这件事办得好!总算和小蒋联系上了,祖国统一有望了!”
李克农说的“肥仔”,就是廖承志,是民国元老廖仲恺的儿子,跟蒋经国的关系也非常好,有他出马,自然更方便办事。
但可惜的是,不久后风云突变,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再次对大陆剑拔弩张,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将军不幸病逝,年仅63岁,这件事,也成为他的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