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将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归咎于李鸿章“避战救船”的决定,并认为正是他的怯懦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最终覆灭。同时,也有传言称慈禧太后挪用北洋舰队军费修建颐和园,导致舰船缺乏维护,炮弹生锈腐蚀。其实,还有一位“两朝皇帝”也难逃罪责,那就是翁同和。由于与李鸿章的个人恩怨,他严格限制北洋舰队的军费开支,直接导致了1894-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
道光十年(1830年),翁同和出生于江苏常熟。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于北京,年轻时随母亲徐回到常熟老家。毫无疑问,翁氏堪称书香门第。翁同和的祖父翁咸丰在乾隆年间考取了科举,后来到海州学郑。其父翁新淳遂为体仁阁学士。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翁同和自幼熟读经史,学识颇深。再加上他的勤奋好学,他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咸丰二年(1852年),22岁的翁同和考中进士。四年后,他中试第一名,俗称“第一状元”,足见其深厚的才华和学识。高中时获得状元的翁同和被任命为编修,两年后升任陕甘乡试副考官。乡试结束后,朝廷拟任命翁同和为陕西政学士。然而,他病倒了,得以回到京城。
同治元年(1862年),翁同和被封为赞善博士,负责宫中给六岁的同治皇帝讲授经书。不久,又奉命赴山西主持乡试。同年冬天,因父亲去世,他回到家乡哀悼。任期届满,重返朝廷,被封为中允。同时,还要求他每五天进宫一次,向同治皇帝讲解慈禧太后所写的《治平宝鉴》。由于教学水平高,翁同和受到慈禧、慈安两位皇后的器重。
翁同和几经升迁,官至内阁学士、礼部尚书,并授丁代一品。光绪元年(1875年),任刑部右侍郎。次年,光绪皇帝在玉清宫读书,召翁同和为师。后者虽多次谢绝,但并未得到许可。此后,翁同和先后任职户部、刑部、工部。同时兼任经研讲学、都察院左都御史。
十月,朝廷又下圣旨,批评道:“先前下令开空还乡,不足以掩罪,翁同和被革职,永不再用。” ,并移交给当地官员严格控制。”光绪三十年(1904年),翁同和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五岁。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和才恢复官职。后来朝廷追赠他“文公”。
一种说法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李鸿章弹劾翁同和之弟翁同叔,导致翁、李之间产生裂痕。正因为如此,翁同和在执掌户部时,才给北洋水师制造了麻烦。综上所述,翁同和作为同治、光绪两朝的“两朝皇帝”,虽然确实学识渊博、学识渊博,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诟病或争议的地方。尽管李鸿章应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责任,但翁同和也难逃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