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神童:反思伤仲永与现实“方仲永”》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神童的传说,其中《伤仲永》便是其中之一。方仲永年幼时无师自通,写诗惊动乡里,被誉为“神童”。然而,这位拥有天赋异禀的少年却未受过正规教育,成为父亲揽财的工具。多年后,原地踏步的方仲永已经沦为平凡,与普通人无异。这一故事在千余年后仍然有现实版的“方仲永”层出不穷。这些或许天赋异禀,或许闪耀独特光辉的个体,却因为不思进取,最终逃不过“泯然众人”的命运。
有一句古话说“逸马杀犬于道”,强调文字要精而不在多。2009年,西川省高考生黄蛉以其对古文字的独到理解成为网络上的“古文字达人”。他在高考语文科目中,用甲骨文、金文、小篆写了一篇作文,尽管充满错别字,还跑题,最终只得到6分。然而,黄蛉并非止步于此,他成功通过甲骨文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川大锦城学院决定特招黄蛉,并为他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然而,好景不长,他的一对一指导老师何崝对他的不踏实与浮夸感到失望,最终提出了辞职。原来,黄蛉选择用甲骨文写作文只是出于“搏一把”的心态,他认为自己本就无缘好学校,而这是一个“另辟蹊径”的尝试。然而,他的不实际与浮夸让何崝大失所望。黄蛉最终意识到这一切只是一时之快,他的水平其实有限,浮躁的表象掩盖了踏实做学问的真实需求。
川大锦城学院对于黄蛉的特招并非毫无成绩,但他对于甲骨文的研究并未达到学院的期望。何崝教授辞职之后,黄蛉也变得更为踏实,坦言自己当初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并无捷径可走,只有真实踏实的努力,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这个故事引出了更深的思考,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是否曾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浮躁而偏离了轨道?黄蛉通过甲骨文成功进入大学,却因为不踏实的态度失去了良师,最终影响了他的学业。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否应该更加谨慎,踏实前行,不让浮华的外表掩盖了真实的实力。
回到《伤仲永》的典故,方仲永因为未受良好教育,尽管拥有神童之名,最终也未能避免平庸的结局。而现实中的“方仲永”,或许在一时的耀眼光芒之下,也面临着未来的迷茫与挑战。这让我们思考,人生是否应该注重平实踏实的积累,而非一时的光环与虚名。
继续回到黄蛉的故事,他的经历也反映了教育与培养人才的问题。学校对他的特招并非出于对他实际水平的了解,而是基于他独特的甲骨文技能。这是否提醒我们,教育应该更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而非过于追求某一技能的光鲜表面。
最后,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共同的启示:人生之路,需要的是真实的踏实努力,而非一时的浮躁与冲动。不论是古代的神童还是当代的“方仲永”,亦或是像黄蛉这样的“怪才”,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