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美国的源起,要从1620年的英国说起,那时候这个世界还没有美国。100多名受迫害的英国清教徒,指和英国国教-安立甘教会意见相左的那一批人,乘坐五月花号海船逃往荷兰。
到了荷兰以后,也是因为教义不同,和当地人产生了矛盾,自然遭到当地人的强烈排斥,他们在荷兰也无法立足,又不知去哪儿?荷兰的领导人威廉一世出于同情,建议他们去美洲碰碰运气,毕竟是在异国他乡,除此之外,他们也别无选择。
他们只好横跨大西洋前往美洲,这事说起简单,做起来却有种听天由命的味道,大家不要忘了那时候没有蒸汽机,也没有柴油机和汽油机,完全靠一条不大的帆船,一波大的海浪就可以打翻他们,让他们葬身鱼腹。还有大西洋上的海风,给船的转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他们想往某个方向转,风却往另一个方向吹,直接造成了他们去向的目的地不确定。
他们原本是要去弗吉尼亚,却跑到了距离弗吉尼亚五百海里外的鳕鱼湾,因此“鳕鱼湾”成为了美国最早的移民登陆地,这批人成了美国最早的登录移民。
他们登陆前,有人提议并起草了一个公约,这个公约就以他们乘坐的海船的名字命名,史称《五月花号公约》,此公约也被广泛认为美国民主制度渊源之一。
本是一个狼狈不堪逃亡的故事,却被美国的历史学家美化成了奇异的发现新大陆式的冒险之旅,还被冠上一顶“民主”的帽子,在美国的政客们满世界宣扬美式民主的今天,他们所谓的美式民主,大家一定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可能是殖民,可能是动乱,可能是颜色革命,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入侵。
就是从那批人开始,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来到了这里,真正的北美原住居民-印第安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高级别文明和低级别文明如果发生碰撞会发生什么?似乎只能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低级别文明被同化或消灭。印第安土著文明和欧洲文明存在着的“级代差”让作为入侵者的那些人难以善待他们。
于是,入侵者撕下了伪装,露出了真实的面目,他们开始大量奴役甚至屠杀印第安人。除此之外,他们还从欧洲带去了可怕的天花病毒,原住的印第安人对这种致命的病毒毫无招架之力,直接导致90%以上的原住印第安人悲惨地死去。
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大量杀死印第安人的不是病毒,只是入侵者为了美化这段血腥的历史,把印第安人突然的大量死亡甩锅给病毒。这是美国惯用的伎俩。
即便是在好莱坞的电影里,这种对于“殖民”的美化也随处可见。以《风中奇缘》为例,女主宝嘉康蒂是原住民印第安部落首领的女儿,却义无反顾地爱上了来自西方的殖民者庄迈斯,在印第安部落想要处决庄迈斯时,宝嘉康蒂不顾个人安危和族人的危险处境,挡在爱人与行刑者之间,呼唤爱与和解。
民族的危亡和个人情爱谁更重要?迪士尼硬是想从表面上化解这种内在的冲突,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因此《风中奇缘》才会遭到印第安人的抵制。因为在印第安人的眼里,宝嘉康蒂这是把个人的爱情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无论爱情的力量多么的伟大都难以掩饰这赤裸裸的背叛。
大量的印第安人死亡使殖民者失去了劳动力,于是,他们把罪恶之眼转向了非洲,那是一片比其它洲更贫瘠的土地。黑奴被当做“商品”被贩卖至美洲,充当劳动力,这又为美国在种族人权问题上的斑斑劣迹添上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现在的美国怎么美化,历史的真相却永远不会改变。
美国的殖民史就是一部印第安人和黑奴的血泪史。美国没有独立之前,英国对于美洲的十三个殖民地具有常臂管辖权,在英国人固有的意识里,自己就是母亲,殖民地是儿子,儿子必须听母亲的,母亲有困难,儿子必须分担,当时英国和法国进行了长达7年的战争,国家正是困难的时候,英国开始对殖民地的随意加税,自然引起了殖民地的极度不满,于是才有了后面美国的独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