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稳固地方,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为何反而颠覆了东汉政权?
迪丽瓦拉
2025-09-03 08:34:46
0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地方官制的建设,其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措莫过于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的举措,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以后都王朝基本上都延续着秦朝的思路治理地方,但又有所创新。以汉朝为例,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增加刺史,到了东汉末年时期,又将刺史改为州牧,当时的统治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稳固地方。

但是汉灵帝时期将刺史改为州牧,这直接加速东汉政权的灭亡,为何偏偏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反而颠覆了东汉政权?本文将浅谈州牧制度对东汉灭亡的直接影响。

东汉末年地方乱象

异族频繁入侵,边疆日益危机严重,在了解刺史改州牧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东汉末年有哪些地方乱象催使着刺史制度向州牧制度的变化。

首先就是由于东汉政府的日益腐朽黑暗,朝廷陷入了宦官、士族以及外戚三方势力的内斗之中,无暇顾及边疆地区,导致年年入侵边关,而地方却无力抵抗只能听天由命,任他们肆意妄为。

据《三国志》当中记载东汉末年异族如入无人之境的现象称:"丘力居等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瓒不能御。"频繁的异族入侵不仅仅给地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直接威胁到东汉王朝在地方的统治基础。

地方农民起义、暴动不断,除了外族入侵以外,地方内部势力也蠢蠢欲动,首先是地主豪强势力的崛起,东汉政府从本质上说是大地主阶级代言人,对于士族豪强势力多有优待。

到了东汉末年时期地方的豪强势力膨胀,直接演变成为地方的割据势力。而且由于东汉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横征暴敛,加上地方豪强势力的压迫剥削,无数平民百姓被逼上绝路。

最终只能揭竿而起,最后以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东汉王朝似乎已经陷入了地方农民起义的包围之中。据《后汉书》当中记载三辅地方势力的叛乱称:"是时,汉阳叛人王国,众十余万,攻陈仓,三辅震动"京城之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可想而知。

地方政府权力分散,无力安稳地方,东汉末年地方乱象频出,和地方政府的无能也是有莫大的关系,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豪强势力分相互勾结,任由地方势力做大做强。

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东汉时期的地方政府无法凝聚最大力量,发挥出国家机器的作用。为了防止地方官府成为割据势力,汉朝对地方权力采取了分权的方法。东汉王朝在前中期设置了郡县二级,但依旧在州一级设置了刺史。

东汉地方是不驻守军队的,一般都是一些"郡兵""乡勇",各郡之间互不相干,刺史也只有监察权,然而在地方动荡的东汉末年,这样的地方权力构架无疑不能有效平定地方,为此急需要改变地方官制,州牧制度渐渐登上历史舞台。

改刺史为州牧,真正的封疆大吏出现

何为州牧,替天子牧民?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东汉末年时期的州牧的由来,据说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州牧制度,当时天下分为十二州,称之为牧伯,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据《礼记》当中也记载称:"九州之长,天子之国,曰牧",不过当时的州牧并不在地方管理实际的事物。而东汉前中期一直延续着西汉时期的刺史制度作为地方的最高监察官员。

由于地方形式的变化,刺史俨然不能适应地方,因此州牧这一具有合理合法性质的制度便应运而生,其本意应该是为天子牧。封疆大吏的诞生,刺史变州牧,汉灵帝年间,宗室刘焉上书皇帝废除刺史制度,改建立州牧制度。

据《三国志》当中记载称:"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州牧制度正式诞生。

州牧是地方最高的长官,集行政财政军权于一身的封疆大吏,与以往的刺史有着根本性质上的不同,州牧可以直接干预地方郡县事务,有效的整合地方的力量,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是巨大的,汉灵帝寄以厚望的州牧反而成为了加速东汉灭亡的催命符。

刺史变州牧,为何对东汉灭亡有着直接的影响

州牧制度从政治上埋下了群雄割据的种子,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州牧制度给东汉王朝灭亡带来的影响,刺史制度改为州牧制度为地方豪强势力演化为割据势力提供了契机。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州牧是一州最高的长官,集行政司法财政军权于一身,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而州牧的人选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飘摇的年代,绝非中央政府可以左右的。

类似于陶谦这类的军阀在东汉末年比比皆是。从州牧的职权上看也是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现象,刺史变成州牧,意味着州牧对自己辖区内郡县一级的行政管理具有了合法性。

这是刺史所不具备的职权,不仅仅如此州牧还拥有统兵募兵的权力,这就直接造成地方军事实力的快速膨胀 据《皇甫嵩传》当中记载并州牧董卓拥兵自重的事件称:"卓拜为并州牧,诏使以兵委(皇甫)嵩,卓不从"。

而类似于董卓这样的州牧在东汉末年并不少见,这也就意味着州牧制度从政治上为地方割据势力大开方便之门。州牧制度的出台使得东汉中央政府进一步衰弱。汉灵帝听从刘焉的建议设立州牧制度。

其本意绝非是加速东汉王朝的灭亡,而是寄希望于地方官府对大汉的忠心,能够平定地方叛乱,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而历史事实却证明,东汉州牧制度的出台无疑于饮鸩止渴,让东汉王朝灭亡成为不可挽回的事实。

州牧制度的出台使得朝廷直接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东汉中央政府渐渐名存实亡。首先是中央政府财政日益困难,据《后汉书》当中记载汉灵帝卖官鬻爵的行为称:"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这一行为本质上是东汉中央财政困难的表现,而州牧制度的更是加剧中央财政"钱荒"。除此之外,州牧制度的出台使得中央政府丧失了地方官吏的任命权,这也就意味着,地方郡县长官的直接效忠对象由皇帝变为了州牧。

据《九州春秋》当中记载袁绍任命自己的亲信为地方官吏的举措称:"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而当时的州牧任用官吏往往只需要"通知"朝廷即可,不需要朝廷的认可。这样一来,中央政府的权威大跌,权力也遭到了分化,无力对抗地方割据势力,只能听之任之。

州牧制度让天下人对东汉政府离心离德,州牧制度给东汉王朝灭亡带来的直接影响不仅仅在政治军事经济层面,还有在思想认识上宣判了东汉政府的"脑死亡"。

当时州牧制度出台之前,天下人依旧认为东汉王朝是正统,是天意的选择,毕竟东汉四百年权威早已经是深入人心,即使是地方豪强蠢蠢欲动,也不敢公开的对反叛东汉王朝。

但是州牧制度的出台,使得东汉政府的权威不再,人心思动之下,难免会产生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比较州牧是合理合法的地方"皇帝"而人性的欲望是沟壑难填的,自然会产生国际音标的想法,最典型莫过于袁术称帝事件。

据《魏书》当中记载称:"术归帝号于绍曰:"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袁术的这一番话无疑是说出了天下州牧的心里话,也可以看出州牧制度出台以来,天下人思想观念上的变化。

改刺史为州牧是东汉王朝灭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诱因,州牧权力的膨胀使得地方割据势力的做大做起以及东汉中央政府的进一步衰弱,更可怕的是州牧制度改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东汉皇权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汉失其鹿的思想在天下人心中确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近代时期的中国,也就是晚清统治时期,备受外国列强的欺辱,领土、资源也被人肆意宰割。清政府因为其错误的...
原创 古... 退休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古代常用“致仕”“告老”“乞骸骨”等词汇来形容...
阿富汗古代和中世纪简史 内部是沙乌·舒贾·乌尔·穆尔克(Shauh Shujah Ool Moolk)宫殿的内部,他是卡布尔...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坐,张随口... 输出靠谱、有料的战争史,欢迎关注“今晚听历史”! (接上文)张宗昌有三个数不清:兵数不清、钱数不清、...
原创 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历史上的皇帝,大多数都对于自己的陵墓格外重视,而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更是...
原创 原...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 由洛阳出发,再到世界瓷都景德镇,途径东方大港,如今终于来到了中国八大古都之...
原创 赵...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时期战火纷飞,不论是《三国演义》的书籍,还是影视剧的播出,让我们对这个时期都有了...
原创 明... 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引得各大藩王不满,最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走皇位。如果建文帝的父亲朱标没有死,众藩王...
蜀汉这3大名将,只要有一人在成... 263年那会儿,司马昭派了三路大军去攻打蜀汉。姜维挺厉害,带着兵把魏军的主力钟会大军挡在了剑阁那边。...
清代有四个荣誉极为稀缺,哪怕功... 达到尚书、侍郎等高级官职的官员,往往能够获得众多荣誉。然而,在异姓贵族大臣中,仅有四项荣誉最为罕见。...
黄宗羲:明末清初的思想巨匠与政...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思想和深远的影响力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其中,黄宗羲(161...
原创 秦... 皇帝和皇后是封建社会里拥有最高权利的夫妻了,在我们看电视剧时候,看见了皇帝总会想起皇后来,似乎皇帝和...
原创 宋... 科举制在隋朝建立,经过唐朝五代和宋太祖时期的发展和奠基,随着宋太宗的即位,科举取士人数进一步扩大,取...
原创 清...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年女真民族入关之后,就开始了对中原的统治,这个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是...
原创 秦... 秦始皇陵考古挖掘工作,为何迟迟不开始?专家:需要满足3个条件! 1974年1月,秦始皇陵兵马俑被陕西...
家传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 在福建省闽侯县,刘先生珍藏着一枚世代相传的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枚铜币不仅是刘家世代守护的瑰...
原创 诸...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发前往岐山伐魏。 但这次在路途上,他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在昼夜兼程的高度紧张...
原创 原...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国际发展如同滚滚长江,不断东流。也就是说,世界大势,超级大国不断更替,那是无...
原创 清... 清朝让中国发生了巨变,为何历史上总有人抹黑清朝?原因很简单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过最后一个朝代...
原创 小... 《大明王朝1566》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奸臣严嵩在垮台的前一刻,准备给酱菜店六心居的老板题一块匾额,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