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历史上的皇帝,大多数都对于自己的陵墓格外重视,而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更是如此,在他登基时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动用了几十万人力,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修建而成。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人,对我国的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在对于自己的陵墓建设,可以说是倾尽了他的心血,征用大量民夫花费数十年时间建造而成。而且墓中有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一直都是考古界重视的对象,而秦始皇陵墓上的果树在冬天开花,考古队对此欣喜若狂,原因是他们凭此终于找到地宫的位置。
在我国古代,地宫是整个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秦始皇地宫又是迄今为止关注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地宫。秦始皇在继位之后便着手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但由于工程量实在是太过于庞大,只能等到统一六国之后,从全国招来几十万人到骊山进行修剪,地宫的深度穿过了几层泉水,下面的棺材全是用铜汁浇筑而成,地宫中则放置着各种先秦时期的珍贵文物。
在《汉旧仪》中对秦地宫的记录更加详细,据上面记载,在秦朝建立之后,身为重臣的李斯告诉秦始皇,由几十万人参与的这项巨大工程已经快要建好了,而且全是按照秦始皇的要求所建,陵墓深不见底。但秦始皇并不满足于此,反而下令继续挖掘三百丈,大概是七百米,这样的行为为秦地宫的位置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而在十一年之前,我国的考古学家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即遥感和探测对这片陵墓进行了探究,这是一次耗费巨大的工作,使用到的技术对于我国来说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仅是第二次。但勘测的结果表明,秦始皇地宫的位置就在封土堆的下面,但同书上所表达出来的不同,并没有大得过于夸张,只是一个深度大约四十米,长宽一百多米的长方形。
而地宫中央就是神秘的墓室,这片墓室如同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面积十分广阔。而且探测还发现地宫的四周围着一层密度十分高的花岗岩,古人验证宫墙是否坚固的方法就是用弓箭对墙面射击,若是在弓箭的射击下墙面倒塌,那么这面墙便是不合格的,需要推倒重建。秦始皇地宫的墓室之所以能够阻挡水,并且能够在经历多次地震之后依然保存完整,这堵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严密坚固对整个地宫都有着重大作用。
在进行考古探测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特别奇异的怪事,彼时正值冬天,气温很低,而大多数植物在这种气温之下无法生长,只有在封土堆上的植物能保持正常的生长,甚至有的还长出了花骨朵,这个发现也让考古队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也为地宫的具体位置提供了证据。
这一现象正是因为封土堆墙外的土壤没有进行发掘,土壤中的含水量和成分结构没有丝毫改变。但正是由于地宫的影响,导致了其表面的土壤有所改变,而不同的土壤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植物状态,以此导致了墙内植物茂盛的不同情况。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但对于地宫的发掘工作却并不能进行,因为现有的科技无法保证有效保存地宫中珍贵的文物,兵马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最开始出土的时候,兵马俑是有着颜色的,但因为接触到氧气之后很快产生了氧化作用,导致上面的颜料全部挥发掉,这个教训也使得人们不敢轻易打开那些充斥着古董文物的古墓。如果对于这些珍贵文物无法进行保存,使它们失去了原本的模样,这对于这些物品来说是一种伤害。
而且,找到了地宫的位置,贸然下去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很可能在地宫中放有一些暗器来保护自己的地宫,这也使得考古队员不敢轻易打开地宫。秦始皇一生中有着诸多的秘密,而在他的陵墓之中很可能藏着这些秘密的答案,但依靠已有的科技力量并不足以打开地宫一探究竟,只有等到人们对于秦始皇有着更深的了解,自身的科技实力也足以应对墓中的种种情况的时候,秦始皇陵才会重见天日。
参考资料:
《古风五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