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5世纪末英国进入都铎王朝时期,这是英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英国著名史学家陶尼说,都铎王朝时代是商业时代。都铎王朝的历代君主在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推行大力发展国内外贸易的政策,使得英国的国内外市场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
国内市场的发展
16世纪,英国的国内市场数量有了空前的发展。在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格兰地区有市场城镇(MarketTown)760个,威尔士地区有50个。这些城镇的市场有的是集市,每周定期开集一二天;有的是定期市集,每年开集一二次。尽管16世纪的人口只相当于现代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当时的市场数量却比现代的多。这些市场有的早在诺曼征服前就已经建立了,例如格洛斯特郡的格洛斯特集市、温彻康比集市和布里斯托尔集市就是如此。
图|诺曼征服前的英格兰人
但是,英国大多数市场还是在诺曼征服后的两个多世纪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在13世纪末达到顶峰。14世纪时,由于黑死病的肆虐,经济衰退,市场数量也大为减少。
16世纪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城镇的数量又在不断激增,可以说每个郡都有新的市场不断建立,并且获得新的权力和特权。这些市场一般是由当地居民自发建立的,过了若干年之后,才获得官方的正式的认可。市场所在城镇的规模在都铎时代一般都不太大。人口大都在600-1000人之间,也有为数不多的城镇人口达到2000人。
16世纪英国大多数公开市场是地方性的,经营地方的土特产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分工的扩大,在16世纪末,出现了专门市场,即专门经营某种商品如粮食、牲畜、羊毛和呢绒的市场。英国东部,专门市场较为发达,在这一地区的近200个市场城镇中,就有77个专门市场,其中,专卖粮食的市场有46个,占其总数的60%,可见东部专门以出售粮食为主。中部米德兰平原的专门市场以出售家畜为主,尤其是牛羊市场占了很大比重。例如,这一地区有大约80个专门市场,专卖牛的25个,专卖羊的14个,两者占该地区专门市场总数的约50%。西部专门市场以出售羊毛和呢绒为主,例如,德文郡的每个城镇全都设有专门出售克瑟密呢或者羊毛的专门市场。北部的专门市场则以出售羊毛、毛线、呢绒以及大牲畜为主。
图|都铎王朝时期王室成员剧照
总之,16世纪,在都铎王朝统治的区域内,有近800个市场城镇,其中大约有300个专门市场,这里面有粮食专门市场133个;大牲畜专门市场92个;出售羊的专门市场32个;出售马的专门市场13个;出售猪的专门市场14个;出售鱼的专门市场30个;家禽专门市场21个;奶酪专门市场12个;羊毛及毛线专门市场30多个;呢绒专门市场27个。
16世纪70年代之后,英国的市场发展得最快,专门市场的出现,表明都铎王朝后期,英国的商品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很大程度地超过了以往的时代。
英国中世纪的市场经过国王或封建主的允许就可以建立。封建主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征收市场税。为了保证市场贸易的正常进行,封建主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买卖双方的人身安全和公平交易。各地的市场城镇都设有自己的市场官员,其数量因地而异,有的市场只有四五个人,而有的市场多达几十人。
16世纪,英国税收种类繁多,市场税的标准各地也不尽相同,例如粮食税,有的市场,例如在朗福德市场(Romford),每4蒲式耳粮食的贸易中,征收粮税1品脱。但是,也有的市场免征粮食税;牲畜税,每头2便士;摊位税,每个屠夫交纳肉摊税6便士,其他商贩,每个摊位税1-3便士不等。一般来说,本地商人的税收负担比外来商人要轻许多,有的学者估算,大约要轻一半左右。市场税收有时过重,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武力抗税事件的发生。例如,1537年,在丹拜地区(Denbigh),当地人就拒绝纳税。愤怒的群众在“市场日”这一天,武装冲进市中心,高呼“威尔士人要像英吉利人那样自由地生活,不应缴纳任何摊位钱。”
图|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画像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时期,随着商业的扩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地管理市场,政府设立了独特的官员——市场监督员(Clerk of the Market)。他具有一定的司法权,是陪审团的成员。他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市场安全、控制物价、检查度量衡、确保商品质量、打击欺行霸市等行为。
市场监督员是从那些办事有能力的人当中挑选出来的,但是商人和客店老板不得担任,并由王室或者当地大的封建贵族的总管加以任命。市场监督员的任期各地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短的任职期限为一年。
国外市场的发展
呢绒业是英国的民族工业,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有相当大的部分依赖于呢绒出口创汇。英国的呢绒出口离不开海外市场的开拓。为了有效地从事海外贸易,英国成立了一系列的海外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规章公司”,其成员在统一的规章约束下,凭借自己的资本进行经营;一类是股份公司,商人们合股集资,组成一个整体进行贸易,按股份大小分红,这种股份公司属于资本主义性质。
图|如今的安特卫普
英国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海外市场是安特卫普。安特卫普最初只是一个小地方,根本无法与布鲁日或伦敦相比,但是,后来因成为英国呢绒贸易的集散中心而迅速繁荣起来,经过几代的发展,已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
英国向安特卫普出口呢绒,主要是通过规章公司——商人拓殖家协会承办的,这些呢绒到达安特卫普口岸后,再转运到德国、东欧、意大利和利凡特等地出售。据拉姆齐的研究,1520-1550年期间是英国向安特卫普出口呢绒最多的时期,此时英国的呢绒占该城商品进口总量的1/3左右。从1551年起,英国向安特卫普出口的呢绒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危机。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经济方面,安特卫普进口的呢绒过多,市场上已供大于求,欧洲市场上对呢绒的需求量接近饱和。其二,政治方面,16世纪中叶,英国政府相对软弱,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经济衰退,货币贬值。都铎王朝为了偿还外债,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人为地提高先令的兑换率,使得先令对安特卫普市场上的克朗汇率上升,其结果是英国出口的呢绒价格上涨,导致出口量锐减,据统计,1551年英国呢绒出口减少15%,到1552年又减少20%。
安特卫普市场的萎缩迫使英国商人寻找新的市场。从16世纪中叶之后,英国走上了商业扩张的道路,其扩张路线如下:
首先,向南,与北非国家建立商业往来关系。1551-1552年,在航海家卡波特导航下,伦敦商人到达摩洛哥,从而与摩洛哥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往来。然后,英国商人又向南发展,到达几内亚,16世纪末又抵达西非的冈比亚和塞内加尔。1588年埃克塞特的商人从伊丽莎白女王那里领到特许证,获得垄断这一地区十年贸易的特权。英国在非洲地区贸易的规模虽然不大,却揭开了英国海外商业扩张的序幕。
图|摩洛哥风光
其次,向北,与俄罗斯建立商业关系,并以此为基地开辟了中亚市场。1553年,英国远洋探险队在航海家卡波特(S.Cabot)率领下,试图通过东北航线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结果意想不到地抵达俄国。1550年,英国商人经玛丽女王批准,正式成立了俄罗斯公司。俄罗斯公司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发展很快,于16世纪70-80年代达到鼎盛。
英俄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很大,英国主要向俄国出口呢绒,此外还有其他手工业产品。俄国主要向英国出口土特产品,例如,大麻(Hemp)、亚麻(Flax),皮毛、蜡和绳索(Cordage)等,其中,绳索是英国发展海军急需物资。英国于1557年派遣手工业者去俄国经办制绳工业,不久,大批的成品绳索供应英皇家的需要。据统计,在16世纪末英国海军一年购买俄国的绳索费用高达10000镑。
俄罗斯公司的建立,不仅为英国呢绒出口找到新的市场,而且还为英国海军建设找到了重要的军需物资,这对都铎王朝后期的海军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英国民众扮演的16世纪英国士兵
为了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商人派遣旅行家詹金松(Jenkinson)开辟中亚市场。詹金松于1557年5月离开英格兰,指挥一支俄罗斯公司的航队,于同年12月到达莫斯科。1557年4月詹金松带着沙皇伊凡四世颁发的特许证,从莫斯科出发,沿水路南下,抵达中亚的布哈拉。由于战争缘故,布哈拉与中国的贸易中断了,詹金松只好返回莫斯科。然后,詹金松等人又受公司的委托与波斯人交往。1566年,波斯国王授予俄罗斯公司贸易特权,使得英国可以向波斯大量出口呢绒,据记载,仅16世纪后半叶的一次贸易中,英国就出口克瑟密呢1000匹。
第三,向近东,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都铎王朝早期,英国曾与地中海地区有过贸易往来,后来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中断了贸易几十年。1571年,西班牙与威尼斯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的贸易扩张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578年,哈伯内(Harborne)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由伦敦大商人奥斯伯内(E.Osborne)派遣,前往君士坦丁堡洽谈贸易。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三世对英国使者表示友好,愿意通商。1580年,穆拉德三世正式授予英国一个阐述详尽的贸易特许证书,同时明确表示英国享有与法国同等的贸易权。随即,以奥斯伯内为首组成的利凡特公司。1581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期限为7年。利凡特公司建立后,得到英国达官显贵的广泛支持,伊丽莎白女王本人就曾向公司投资4万英镑,占该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英国利用该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镑的呢绒。
图|英国人抵达印度(油画)
第四,向远东,与印度等东方国家进行贸易。英国与印度等东方国家进行贸易的主要是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1599年,伦敦的101位商人,集资30,133镑6先令8便士,准备打开通往东印度的商路。1600年12月31日,东印度公司正式得到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特许证书,获得垄断从好望角以东到麦哲伦海峡广大地区的贸易特权,期限为15年。
为了与葡萄牙和荷兰争夺海上贸易权,东印度公司成立了自己强大的武装,通过蚕食政策,侵占了印度的大片领土,将葡萄牙势力排挤出印度。
东印度公司有自己的庞大的商人船队,据统计,1600-1640年,共有76艘舰船,其中有49艘船吨位在300吨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0吨。东印度公司通过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它第一次航行时集资7万镑。以后股金不断增加,红利也不断上涨。据统计,1600-1617年,该公司进行了13次航行,纯利达1028281镑。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它为英国争夺海外贸易霸权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向西,开拓美洲市场。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初步确立了海上霸权,打开了通向美洲的道路。1607年,英国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一弗吉尼亚,然后,不断扩大殖民地范围,到17世纪后半叶,已经在北美洲占有辽阔的领土。英国在美洲购买的商品主要是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特别是烟草,越来越受到重视。
图|英国殖民美洲(油画)
从16世纪末起,英国商人大规模地将美洲烟草运往英国,据17世纪初,詹姆斯(K.James)出版的小册子记载,1610年,英国从美洲进口的烟草价值达6万镑。由于烟草盈利甚厚,探险家沃纳(T.Warner)鼓动20多名伦敦商人去美洲投资种植烟草,这些人被称为“绅士冒险家”(Gentlemen Adventures),他们在沃纳的带领下,于1624年1月到达圣基特岛(St.Kitts),开办烟草种植园,这是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烟草传入旧大陆,对其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对英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具体影响如下:
其一,加速小生产者的自然分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小生产者的自然分化过程,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历史的前提。
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英国以自然经济为主,生产者与市场不发生直接联系,但是到了15世纪之后,这种状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正如科斯敏斯基所说:“生产和市场在15世纪时期都发生了性质上的深刻变革,而这一变革的意义是很难用一些数字上的指标来衡量的。”
图|圈地运动时期场景绘画
16世纪时,因大量农业剩余产品流入市场,使得英国市场经济空前发展。千百万小生产者卷入市场经济,加速了他们的两极分化,少数的富裕者在商品经济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而盈利,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新的剥削者;而多数生产者地位下降,有的甚至破产,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为资本关系的产生创造了历史的先决条件。
尽管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是圈地运动,但是,16世纪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生产者的自然分化所形成的资本原始积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其二,促进呢绒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呢绒产品需求量增加,结果促进了英国国内呢绒工业的发展,并为殖民扩张奠定了工业基础。
英国16世纪国内外商品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呢绒市场的迅猛发展,使得市场对呢绒需求量增加,结果促进国内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当时,绝大部分呢绒是农村家庭手工业者生产出来的,特别西南部成为重要的呢绒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绒面呢占全国呢绒产量的半数以上,大部分呢绒是由呢绒商雇佣的工人织成的,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已在呢绒业比较发达。在呢绒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英国在16世纪进行商业扩张,揭开了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序幕。
其三,促进国内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粮生产的发展。都铎王朝时期,粮食越来越成为国内最主要的商品之一,粮食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伦敦市场对大量粮食的需求,刺激了东南部农村加紧商品粮的生产,例如,埃塞克斯郡、诺福克郡、肯特郡的农民都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许多约曼也参与了此项生产,比如一个叫西思的约曼农民,将自己的100多英亩耕地和一半资金投入小麦商品粮的生产,为的是能够在伦敦粮食市场上获得厚利。
图|英国农民耕种场景绘画
其四,改变贸易的经营方式。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改变了贸易经营方式,产生了具有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股份公司。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对商业资本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其结果导致了贸易经营方式的改变,由规章公司发展成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是个比较典型的股份公司,17世纪初,该公司股东达954人,股金为160多万镑。
尽管当时的股份公司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有一定差别,但就其本质来说,它已具备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股份制的出现,使商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加速了海外商业扩展的步伐,同时,这些海外股份公司利用它们掌握的一定政治、外交权力,对亚、非、美洲进行巧取豪夺,掠夺了大量金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其五,促进文化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日益突显,特别是伦敦大商人的地位更是十分显赫。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市场信息为政府服务,赢得国王的信任。此外,他们还涉足司法、济贫、税收、公共设施建设货币铸造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又插手宗教、文化事业,推动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参考资料:
《欧洲经济史》
《英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