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李世民把谏臣当“镜子”,为何又要砸掉魏征的墓碑?
迪丽瓦拉
2025-09-03 13:33:31
0

作为唐朝记述功德、奖励功臣的建筑,凌烟阁可以说是最为人所知的了。众所周知,凌烟阁中的贞观二十四功臣,不是天策府的旧臣,就是曾经在玄武门之变中给予了唐太宗以支持。不过,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位是例外的,此人既不是天策府旧臣,也不希望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可李世民却偏偏让他进入了凌烟阁功臣之列。

此人正是著名谏臣——魏征。

魏征曾经是李建成的支持者,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了魏征。而魏征在太宗的领导下,也展示了极强的劝谏能力。他在政务上能够不畏强权地劝谏君主,作品《十渐不克终疏》曾经被搬入课本中,详细地概括了唐太宗在军事和农业等方面的执政过失,谏言周密有理冠绝天下。在学术上,魏征对唐朝的史学研究有着独特的贡献,贞观一代的史书如《齐书》等书籍的总论都是魏征修撰。在君臣往来上,魏征与李世民更是君臣相得的一对典范。

根据《旧唐书》记载,魏征死后,唐太宗曾经对着身边的侍从说,魏征去世,对他来说就好像是失去了一面镜子。的确,魏征在世的时候,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让唐太宗反思自己的过失。有一次,唐太宗为了控制西域,想要在西域设立叶护可汗。魏征担心如此举动会让西域生出反叛大唐的心思,急忙从中阻止。对于魏征的谏言,唐太宗也是非常欣赏的,很多时候他对魏征的劝阻都是欣然接受。

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曾经亲自编制碑文,并让人刻书于石碑之上。在贞观时期的朝臣中,魏征得到的礼遇着实不错。魏征临死前,唐太宗还曾经把自己的嫡女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魏征去世之后,尽管魏征曾经是李建成的支持者,但是唐太宗还是给魏征追赠了司空等官职,准其画像进入凌烟阁。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如此尊敬喜欢魏征,可根据《新唐书》记载,魏征死后,唐太宗却命人推倒了给魏征立的墓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侯君集倒台

侯君集是唐朝时期的名将,曾经因为大破高昌而立下功勋,因为欣赏他的军事成就,魏征曾经向唐太宗推荐过侯君集做宰相。可惜,侯君集在格局方面实在是对不起魏征对他的欣赏。为了个人的前途,侯君集曾经劝说太子李承乾谋反。

可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侯君集的用心很快就被唐太宗发现了。在李承乾倒台之后,侯君集也很快被收押,最后被太宗下令斩首。侯君集被杀之后,联想到魏征曾经推荐过侯君集做宰相,太宗对死去的魏征逐渐产生了愤恨之情,他认为魏征与侯君集存在着脱离不开的关系,在他的心里,魏征耿直的形象一下子就暗淡了。

谏言进史书

褚遂良是唐朝时期的名臣,在文学和史学方面具有着突出的才能。因为欣赏褚遂良在历史方面的能力,唐太宗曾经让褚遂良担任起居郎,让褚遂良记录自己的平素言行。还因为褚遂良的字写得特别工整有力,许多大臣都很欣赏、愿意结交褚遂良,魏征就曾经赞美过褚遂良的书法水平很好,夸奖褚遂良下笔遒劲,笔体俊逸得都有点像王羲之了。

其实,最早褚遂良是魏征推荐给唐太宗做侍书的,有了这层关系,在太宗看来,两人关系是在是不寻常的。魏征去世之后,一些小人开始向太宗进谗言,说魏征曾经将自己的谏言交给褚遂良。

今天看到的《旧唐书》里的确能看到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而且,《旧唐书》的许多素材确实是源于唐代褚遂良的起居注。为什么魏征给太宗的谏言会混入史料中?因为当时担任起居郎的就是褚遂良,而褚遂良与魏征关系又好,这让太宗没法不怀疑:魏征将谏言有意送给了担任史官的褚遂良。

在我们看来,不就是几篇谏言,抄送给史官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唐代,谏言属于奏章的一种,类属公文,臣子不可以私自交给史官。而作为史书,一旦写进去,就不会更改,以此来证明史书的公正和真实性。魏征给太宗的谏言可能只有太宗自己和魏征本人知道,甚至有些话并不好听。而史料里出现了魏征的谏言,所以才让太宗特别生气,魏征这么做,不是给自己留一个耿直的好名声,反而给皇帝抹了黑吗?

被太子牵连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性格非常顽劣,不但喜欢效仿突厥人,在生活作风上也有点问题,甚至和一个叫做称心的男乐童有着说不清的关系。因为这些问题,唐太宗对李承乾越来越失望。

与此同时,魏王李泰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渐可以与李承乾匹敌,支持者越来越多的魏王逐渐产生了取代李承乾的心思。敏感的唐太宗意识到两个儿子之间必然有一场争斗,为了保护李承乾,就让魏征做了李承乾的太子太师,负责辅佐李承乾。

常言道祸福相依,辅佐太子看起来是好事,可是一旦太子倒台,太子的辅佐者就要跟着倒霉。公元643年,李承乾模仿父亲的玄武门之变,率先发难,想彻底解决李泰。可是,他跟父亲比还是差的太远了。逼宫失败后,立刻成为了废太子。

之前太子府的官员很快就成为了太宗打击的对象。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被流放到了驩州。已经过世了的、做过太子太师的魏征也受到了冲击,其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被撤销。魏征墓前的石碑都被推倒了。

现在看来,唐太宗推倒魏征墓前的石碑也许也只是一时气愤,因为太宗后来又重新把石碑立起来。而因为侯君集卷入谋反案,因为谏言进入史书,因为太子李承乾的反叛,确实也影响了魏征在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印象。

不过,不论如何,魏征的一生,对于大唐来说,肯定是功大于过的。而他死后遭到李世民的厌恶,也跟他个人的行为和个性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始皇,是绝对王权的意味,他是历史上第一位,一统天下的帝王,也是神话的发明的。几千年来,他的功过是非...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有哪些武将做到了封狼居胥?除了霍去病还有谁?在古老的汉朝时期,霍去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将军。他...
原创 原... 在三国当中,如果东吴的势力不去偷袭关羽,那么三国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头来看,在...
原创 刘... 刘备野心究竟有多大?后人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发现了秘密 导语:说道刘备这个人大家肯定会想起三国...
原创 毛... #打开眼界# 1956年,毛主席在出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工作人员让主席填写登记证。而在入党时...
原创 武...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古老而沉重的武士道如影随形,成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追求。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
原创 朱... 朱见深登基后,之所以要替朱祁钰平反跟为了安抚人心,因为只为于谦平反而不给朱祁钰平反在法理上说不过去,...
原创 房... 房玄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一路务实苦干,平步青云到一朝宰相。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他是“玄武门事变”的主...
原创 记...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鞠躬尽瘁,为国家操碎了心。而在他逝世后,不仅举国哀悼, 就连联合国还为其...
原创 原... 孟良崮是山东蒙山山系的一座险要山峰,北宋时期,杨家将部将孟良曾在此驻扎,此山因此而得名。这座山本来是...
关羽总是中箭,赵云一生为啥从未... 在战场上负伤对武将而言实属常态,以襄阳阵营的关羽为例,这位威名赫赫的战将经历了四次重大战役,每次都身...
原创 原... 这反映了梁山英雄的直率和狭义。 在梁山行走的过程中,英雄遇到不公,敢于为弱者而战,依靠自己的好武功,...
原创 为...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能臣干吏,为后人所铭记,例如赫赫有名的改革家——商鞅,一代名...
原创 历... 阿拉斯加的面积有170多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的20%,是美国最大的一块飞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
原创 原... 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吴承恩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地位最高的人,无数人为了成为了...
原创 清... 自从某个学者发表“清朝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谬论后,这一论调给清朝爱好者打足了气。且不谈观点是否...
原创 蒋... 1949年12月,此时距开国大典已经过去两个月之久。 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这段时间在疯狂收集黄金...
天龙八部里的大辽南院大王究竟官... 人们喜欢看金庸武侠,我想不单单是因为金庸笔下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武林江湖,儿女情长,应该也包括金庸武侠中...
原创 原... 顺治皇帝就是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就继位,在位十八年,然而在顺治帝十八年的时...
原创 原... 希腊城邦,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存在于爱琴海周围的城市国家,也被视为希腊文明的象征。希腊城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