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鞠躬尽瘁,为国家操碎了心。而在他逝世后,不仅举国哀悼,
就连联合国还为其连续七天降下半旗。
这个人就是令人敬爱的周总理,他待人和蔼可亲,总是一副笑模样。对待老百姓更是没有架子,经常嘘寒问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在了行动上。
可你们知道吗?
就是这样的周总理,面对外国记者,竟然也有冷言相对的时候。
有一次,还因为一只美国产的钢笔,把记者怼得十分羞愧。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总理曾经在少年时期立下了一个宏伟壮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而周总理也用他的一生来诠释这一句话。
当时说出这句话的周总理,还是一个12、3岁的孩子。只是因为心性成熟,在看到世道上许多不平之事后,结合其父亲所言“一切皆因中华不振”而发出的感慨。
在听到此话时,魏校长就已经预感到,此子日后并非池中之物。
之后在1917年,
周总理远赴日本求学,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他立刻明白这就是自己余生的追求,穷极一生也需要做的事情。
之后周总理一边不忘初心的读书,丰富自己的学识,一边组织学生发展爱国运动,
哪怕被捕入狱也不忘宣扬马克思主义。
而后周总理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创始人之一,之后也一直按照周总理说过的话一样,一直努力让中华崛起。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并兼职外交部
长,周恩来总理也没有忘记初心,而是一直说要把我国建立成社会主义强国。
周总理说,我们用了20年,把我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初步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再用20年,就要把我国建立成社会主义强国。
周总理永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证明,他少年时说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下去。
他一直鼓励领导干部组成学习小组,去学习政治经济学。之后又强调不要光读有字的书,也要多去看看“无字的书”,要多走,多看,多学,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周总理永远坚信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只要在工作之余,他就会拿起一本书仔细地钻研其中奥妙。
因为他深知为了实现中华崛起这一伟大目标,一定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进步,中华民族才能长盛不衰。
周总理外交轶事
除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外,周总理还是一个有名的外交官,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周总理在二十世纪时,可谓是真正的风云人物,先后六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并被公认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他凭借一己之力,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对中国并无好感,甚至在公共场合多次挑衅我国总理。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优秀的周恩来同志有如此优秀的外交能力。
在面对拥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和出色外交能力的周总理,美国记者不仅没有占到半分便宜,甚至被周总理几句话弄得哑口无言。
马王堆汉墓是我国建国以来,震惊全世界的发现。全世界数百个国家在这一瞬间,眼睛再也离不开这个传世的“宝贝”了。就连美国都派出了大名鼎鼎的基辛格来和我国进行交易。
当时,基辛格带着美国人特有的傲慢气质,想要用中国所没有的东西来交换马王堆汉墓附近的木炭,周总理也很奇怪
,什么东西是我们中国没有的
。
基辛格更加傲慢地说,这是他们美国航天部门从月亮上带回来的土壤。
此时,我们的周总理显得非常惊讶反问道:
没有人跟你说过,五千多年前我们中国的老祖宗嫦娥抱着一个兔子住到了月亮上,我们还要派人上去问候一下她老人家呢。
听闻此言基辛格再也没有平时的傲慢神色,有的只有尴尬陪笑。
还有一次,美国记者看到我们的周总理后问道:你们国家的路为什么要叫做马路,是不是因为你们太穷了,还没有开化只能骑马,开不起汽车啊。
周总理听闻立刻回复道:
那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所走的路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简称马路。
这时,美国记者不依不饶地继续刁难:那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低着头,不像我们美国人每天都是昂首挺胸,低头是不是因为你们对自己的国家没有自信呢?
周总理不假思索的说道:
只有下山的人走下坡路的人,才会天天抬起头无忧无虑的向前走。而上山的人,只有一步一步地向上走,因为要更上一层楼。
所以脚下一定要稳,要低着头确保自己的脚下没有杂物拦路,才能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远。
这一下子把美国记者怼得哑口无言。但其实这并不是周总理第一次怼这些傲慢的美国记者了,派克钢笔事件,到今天都为人津津乐道。
一支钢笔的故事
在一次记者发布会上,美国的记者看着周总理蠢蠢欲动。
因为当时的周总理使用的,正是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当时我国的制造业还不是很发达,美国人就特别喜欢拿这件事情嘲笑中国,甚至还希望以此来发掘一些“文章”,贬低中国的同时也获取第一手情报。
这支钢笔正中了美国记者的下怀。于是轮到他提问的时候,他故意问总理说:“
您一个中国的总理,为什么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不怀好意了。
当时中国刚刚开始和各国国家建立外交,树立良好的形象十分重要。大家都知道
“弱国无外交”
,若是连制造行业都被人瞧不起,就更别谈建交合作了。
可是如果直接跟这个美国记者说出了中国制造业的真实情况,又免不了被敌对势力掌握自己的发展情况,
总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美国记者得意极了,他觉得自己这次胜利了。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周总理淡定地看着他,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周总理表示:“
这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一位朝鲜的朋友送给我的
,说是
战利品
。
我本来不想用,可转念一想,
这算是代表胜利的钢笔
,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于是就拿来用了。”
这句话明里暗里都带着嘲讽,当时的美国号称自己各种强大,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输给了中国,提起这事,美国人脸上都会不禁红上一红,这个记者也算是自讨苦吃了。
结语
正是因为周总理在外交上的铁腕手段和幽默细胞,才让我国在外交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让每一次与这些记者的交锋,都成为了我国树立大国风范的一次机会。
希望周总理能够看到,我们的祖国真的崛起了,无数青少年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国人民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