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埃塞俄比亚凭借地理优势和坚韧的意志力,成功击退了意大利的入侵,并且迫使意大利支付了赔款。这一战不仅让人们见识到了埃塞俄比亚的强大,也让非洲国家首次让欧洲列强感受到“赔款”的滋味。埃塞俄比亚的强悍与众不同,甚至在那个时候,海地曾希望将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推选为全球黑人的领袖。一般来说,在面对这种“劝进”,塞拉西一世可能不会接受,但他会表面上表示感谢并赞扬海地的热情,然而,内心里,塞拉西一世早已将海地的提议痛骂一遍:“你才是黑人!你全家都是黑人!”
非洲常常给人留下贫穷、落后的印象,尤其是在大航海时代,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被贩卖到美洲作为黑奴,近代更是成为了殖民地的象征。然而,埃塞俄比亚却是一个例外。它不仅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还是唯一一个在近现代始终保持独立的非洲国家(利比里亚除外)。埃塞俄比亚的“支棱”让它在人类历史上独树一帜。正如之前提到的,埃塞俄比亚不仅击退了意大利的侵略,还在冷战时期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争相拉拢,这两大超级大国轮流为其提供援助,国家的福祉可见一斑。
因此,埃塞俄比亚人对于其他非洲国家的贫困和不幸有着一种无法掩饰的优越感,他们甚至认为自己并不属于“黑人”这个群体。这种情感可以从埃塞俄比亚的名字看出来,“埃塞俄比亚”在希腊语中意为“晒黑的脸”,这反映了他们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我只是肤色较深,但我不等于黑人!这也是塞拉西一世对海地提出的建议感到愤怒的原因之一——他觉得被称为“黑人”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至今,埃塞俄比亚人口已超过一亿。与中国类似,埃塞俄比亚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一个像汉族那样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主体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身份认同,其中一些民族与以色列有着较深的联系,而另一些则与阿拉伯国家更加亲近。然而,无论怎样,大多数埃塞俄比亚人都不认为自己是黑人。如果你称一个埃塞俄比亚人是黑人,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愤怒。
从外貌上看,埃塞俄比亚人也与典型的黑人有显著差异。埃塞俄比亚人的肤色通常偏向棕黑,而不是那种深黑色,五官也明显不同于传统的非洲黑人,高鼻梁、皮肤细腻,甚至可以说,更符合中国人审美的标准。那么,为什么埃塞俄比亚人会与众不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溯到人类早期的历史。人类的祖先最初源自非洲,但大约六万年前,部分智人开始迁移到欧洲和亚洲。从那时起,人类的肤色逐渐发生了变化。对于热带地区的人类,深色皮肤有助于抵挡强烈的紫外线,而在紫外线较弱的中高纬度地区,深色皮肤反而成了不利因素。为了合成维生素D,人体需要通过皮肤吸收紫外线,而深色皮肤却在紫外线较少的地方不易吸收足够的紫外线,因此北纬和南纬地区的人类肤色逐渐变浅。
尽管埃塞俄比亚位于低纬度地区,但其气候却与典型的热带气候截然不同。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年平均温度仅为15度,最高温度通常不会超过20度,气候干爽宜人,这与其他热带国家如南苏丹相比,差异显而易见。南苏丹的最高温度常常高达40度。
除此之外,埃塞俄比亚人的历史背景也与其他非洲国家不同。这个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在希伯来圣经中提到过示巴女王来访以色列王国,并与所罗门王建立了亲密关系。这一历史背景使得埃塞俄比亚政权自诩为所罗门王的后代,至今仍有不少埃塞俄比亚人相信,他们的血统中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尽管这段历史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埃塞俄比亚在历史上与阿拉伯和基督教文明有着深厚的联系,是继古埃及之后的非洲文明古国之一。
作为红海沿岸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自古以来就与阿拉伯和欧洲进行着频繁的商业往来。这种长期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埃塞俄比亚民族的融合,许多现代埃塞俄比亚人的祖先是黑白混血,正是这种混血背景,塑造了他们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人既保留了阿拉伯人和雅利安人的外貌特点,又形成了与其他非洲国家不同的全新民族。
事实上,埃塞俄比亚就像是拉丁美洲的缩影,是一个多元文化和混血的国家。尽管许多埃塞俄比亚人自认为是“晒黑的白人”,但他们其实更接近于拉美的混血人种,是一个具有多元基因特征的新型民族。
看一看塞拉西一世的照片,你会发现,他的容貌并不像典型的黑人,而更接近阿拉伯人或波斯人,这也是他不满被称为“黑人”的原因之一。除了独特的外貌,埃塞俄比亚还被誉为“美女之国”,从这里走出的超模和选美冠军数不胜数。
然而,尽管埃塞俄比亚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也遭受过外部势力的干预,尤其是在厄立特里亚的独立问题上。厄立特里亚曾经是埃塞俄比亚的一部分,但由于西方列强的干预,埃塞俄比亚失去了原本属于它的海岸线,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失去了红海带来的发展机遇,这无疑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永久痛点。
尽管如此,埃塞俄比亚如今以其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美丽资源,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