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那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年代,既有揭杆起义的豪杰,又有乱世中的枭雄,既有维护周王朝统治,维护宗法礼乐制度的君子,也有辅佐春秋争霸的治世能臣。
那段英雄人物,叱咤风云的历史,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
春秋时期的君主是高危职业,今天被砍了头,明天被下了毒。春秋时期,豪杰并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闾阖,越王勾践。
而他的名字是郑庄公,一个叱咤风云,类似曹操的英雄人物,却因冒犯王权,未被列入春秋五霸之中。古代五大著名阵法,其中鼎鼎大名的鱼丽阵法就是他创作的,足以看出他是一个响彻历史的风云人物。
甚至著名的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讲述的都是他的故事,他黄泉见母,成了历史中讲述爱母故事的反面题材,有的人说他黄泉见母的目的只是作为一个稳定他政权的政治因素,毕竟他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弟弟。
可就算他囚母杀弟又如何?一个一心想要取而代之的弟弟,一个恨不得自己死去的母亲。历史中总是标榜那些母可以不母子,子却不可以不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仁在其中矣的故事,这是愚孝。
有人说他助公叔段成恶,就像是雍正对年羹尧那样,说他姑息养奸。可弟弟都妄想取而代之了,为何不杀了他以绝后患。
就像他的大臣们说的那样“您当他是弟弟,他未必当你是哥哥,”在皇权的争夺中,从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心慈手软一说。
其中一个大臣献记说“这就像蔓草一样,您如果再不除,留下就是祸患了。”如果想要除掉他,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所以必须让弟弟直接冒犯王权,只有弟弟的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那么郑庄公才有不得不杀了他的理由,这就是著名的养恶。
郑庄公的母亲甚至不配成为他的母亲,一个没落的周王王朝的公主,嫁给郑伯,每日飞扬跋扈,自以为高人一等,就因为在生郑庄公的时候是难产,所以给他取名寐生,从此从心里恨上了这个儿子。
有哪个母亲会因为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就恨不得杀掉自己的儿子?而郑庄公的母亲做到了,她一个娇滴滴的公主,自然不甘心受这种苦。所以她哪怕知道郑庄公几乎是个天生的神童,是一个当国君的料子。
她依旧不怀好意的向前任国君说“不要要立你的大儿子当继承人,他对你不恭敬,私下里总是想着谋朝篡位。”如果不是前任国君察秋毫,那么郑庄公能早早就死在了他的童年时代。
郑庄公登上王位之后,将郑庄公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在政治上他假命伐许,联合了齐鲁两国,扩大郑国的疆域,所以哪怕处在当时的中原地界,四国交战之地,哪怕被五国联军攻打,他依旧云淡风清,谈笑间退去五国联军,一种瑶琴退司马懿的感觉。
他被称为春秋小霸,是春秋初期名副其实的霸主和强者,哪怕郑国的地盘很小,疆域很小,国家很弱,他依旧能凭一己之力将郑国发展到霸主的地位,后来郑国失去了他,成为了朝秦暮楚,风雨飘摇的国家。
历史上最早的围魏救赵不是出自于孙膑,而是出自孔子的祖先,孔子的祖先昔日被谁打的落花流水呢?是郑庄公,郑庄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孔子祖先率领的三国军队打的屁滚尿流,当时孔子的祖先趁郑国出兵攻打许国,所以率兵偷袭了郑国的都城。
郑庄公依旧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于色,轻而易举的便化劣势为优势,不仅结交了齐鲁两国,为后来他们为其效力打下基础,同时将孔子祖先一心想要攻取的国家收入囊中,跟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第三气相似,“不牢都督费力,这城池军师已经收入囊中了。”这是他的著名战役。
郑庄公是一个寿命很长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后期,周天子招了四国联军共同攻打他,周天子亲自挂帅出兵讨伐,郑庄公依旧赢的不费吹灰之力,他听取了大臣祭足的意见,先攻取敌军最薄弱的地方,同时又围城必阙,赢的轻而易举,可他也因为手下大臣射中了周天子的左肩,被列为冒犯王权的典范,被儒家学子所不齿。
英雄迟暮,红颜枯骨,前人田地后人收,叱咤风云的人物,百转千回的故事,最终在历史上留下的不过是那么几行名姓。春秋是个不管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异常灿烂的时代,在文化上百家争鸣,在经济上铁器的发明,在政治上,诸侯国并立,英雄辈出。
参考资料
《史记》
《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