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是草根出身,他身边所聚集的文武官员也大多是草根,樊哙是屠夫,韩信是无业游民,比较好一点的萧何也只是县吏,但张良是个例外,他家祖上担任过五代韩王的国相,算是地地道道的贵族世家。
只是等到张良出生的时候,韩国已经渐渐没落,等到他成年以后,韩国更是直接被秦国给灭掉了,于是他也就失去了继承祖上荣耀的机会,虽然凭借着家里的遗产过着不错的日子,但是心中始终有很多的不甘。
为了给国家也为了给父祖先辈们报仇,张良散尽家财,到处访求奇人异士,哪怕是弟弟生病去世也不下葬,只是一心一意要反秦。在经过苦心孤诣地寻找以后,张良终于找到了一个力大无比的大力士,还专门给这个大力士打造了一个重武器:重达120斤的大铁锤,想要完成对秦始皇的刺杀。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张良打听到秦始皇的车驾要经过阳武县,于是在其必经之地古博浪沙,在见到天子的车驾来临以后,大力士将手中的大铁锤投向最为华丽的那辆马车,马车直接被打破,乘坐在马车中的人也是死得不能再死,张良眼见刺杀完成迅速撤离。
只是秦始皇由于受到刺杀的次数比较多,在如何防刺杀这件事情上已经有了经验,所以经常改换所乘坐的马车,而最为华丽的那辆马车更是专门为了吸引眼球而设,所以张良尽管成功完成了刺杀任务,但并没有成功杀掉秦始皇,只能够继续亡命天涯。
同时张良因博浪投锥而名满天下,遭到了秦朝的通缉,只能到处游荡,没有稳定的住所。在下邳隐居的时候,张良曾经到城里的圯水桥上散步,正在他观赏河流风景时,忽然有个穿粗布衣服的老翁路过,脱下自己鞋子扔到桥下,然后极其无礼地指示说:“小子,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听到以后很是惊愕,第一反应是要上去打这老头一顿,但又看到他年纪很大,于是就本着尊老之心,把这位老人的鞋子给捡了上来。没想到这个老人依然不肯罢休,直接把脚给伸了出来:“小子,帮我穿上!”
张良此时已经即将压抑不住自己的怒气,但是他在被通缉的时间里,已经是历经人世沧桑,深知制怒的道理,于是又帮那个老人把鞋子给穿上了。老人看着眼前毕恭毕敬的张良,哈哈大笑之后扬长而去,而张良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个老人究竟是干嘛的。
老人走出去几里路又返回,看到张良还站在原地以后更是大笑,说:“孺子可教”,也就是你这小子值得培养的意思。随后与其约定五天后凌晨再会,张良一脸懵地答应了,并在五天之后凌晨赶到桥头,结果被早就已经在桥头的老人骂了一顿,又约了五天之后再来,结果还是慢了半步。
第三次干脆半夜就在那里等着,张良这才比老人领先,并且因此得到了那个老人传下的《太公兵法》,在日夜研究以后成为了名震天下的“智囊”,这就是圯下拾履的故事。
“博浪投锥”与“圯下拾履”这两个故事看上去是截然不同的,前者非常刚烈,哪怕是面对天下至强者也要血溅五步,后者非常谦卑,哪怕是面对一个寻常老头也是毕恭毕敬,而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张良的身上,让人不禁疑惑张良身上的特性究竟是怎样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博浪投锥与圯下拾履,只不过是一个旧贵族的正反两面,而张良身上的特性就完全是一个六国旧贵族的特性。所谓贵族,就是在享有高等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承担更高社会责任的人,所表现出来是一种涵养与风度。
博浪投锥是给君王尽忠,给父祖先辈尽孝,为了忠孝而一往无前,圯下拾履则是包容众生尊敬长者,可以承受很多莫名其妙的委屈而无怨忿。现在人们说到张良的时候,往往会说他是“汉初第一谋士”,很少有人会想到,其实留侯张良首先是一个真正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