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中国文史学界的规范和底线崩溃了吗?
迪丽瓦拉
2025-09-13 04:02:06
0

近年来,学术界的想像和杜撰很泛滥,我先说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若干年前,我打开电视,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报道,说陕西有一个自学成才的人,“破译了《石鼓文》”,证明这个石鼓文是秦的散文诗。我觉得实在是缺乏常识,以前的人难道就不认得石鼓文么?那么以前的古文字学者他们干了些什么?郭沫若不也有讨论石鼓文的文章吗?到了1996年,还是在陕西,又出来一个发现竹简本《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的故事,连《文汇报》都登了,有的报道还借了李学勤先生的名义说,这个发现多么多么重要,多么多么值得研究。其实这是一个骗局,如果不是有意的骗局,至少也是一个缺乏常识的笑话。

可是遗憾得很,这一类事情很多,并不都发生在学术界外。我再举一些例子吧,像某个自学成才现在当了研究员的人,出版了厚厚的著作,他发现殷商人不仅在朝鲜建立了第一个“箕子王朝”,而且创造了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他说,“印第安人”为什么叫印第安呢?原来是因为殷商人流亡到美洲,思念故国,见面总是问“殷地安否”,所以才得名的。

这种奇谈怪论很多,最近我又在互联网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某研究员已经证明,不是西洋人,而是中国人最早到的北极,是谁呢?原来是汉代的东方朔,根据呢?是《十洲记》和《神异经》里面那些含含糊糊的描述加上他自己的想像,且不说东方朔是一个半真半假的人物,而这些含糊之辞也不能当作证据,就是《十洲记》和《神异经》,你也还得考证一下,是不是真的是东方朔的作品?这都是没有常识的哗众取宠。这还不说,有人连外国的传说也拉扯上了,有一个叫宫某某的人根据《山海经》发现,西方人说的伊甸园,就是那个传说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住的地方,其实在云南。外国不够,更把宇宙外星人扯上,有人说,经过研究,河图洛书就是外星人的地图,而和它相似的一个说法说,《周易》是一部神秘的日记。

这些匪夷所思的发明,学界中人看起来是笑话,但是在报纸上、电视上、广播上,却在很严肃地报道着,乍一看,好像是“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新发现一个又一个呀。特别麻烦的是,很多算起来是学术界的人,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也在那里制造惊人的话题,这并不完全是无知,有的人有知识得很。我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郭沫若当年看到新疆发现的所谓“坎曼尔诗笺”,上面抄了白居易的《卖炭翁》,好呀,又是维族人,又是抄这样反映阶级压迫的诗歌,顿时大喜过望,写文章演绎了唐代中外文化传播的一段考证,结果是文学所的杨镰先生,后来经过考证揭开了这个谜局,证明这个被当做唐代东西的,其实,是明代的,这样就说明,郭老上了当了,为什么上当?因为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想证明大唐盛世中国和外国的交往,想证明维吾尔族接受汉族文化很早,有这样的先入之见在那里,哪里还能平心静气地思考?

第二个,是关于古罗马军团在中国的故事,有人研究说,两千多年以前一支古罗马军团当了俘虏,被安置在骊?,就是现在永昌这个地方,所以至今永昌这里的人,还是古罗马人的后裔。这本来是英国人德效骞很早的一个说法,可是后来很多中国人也跟着说,甚至连当地政府也跟着来,希望变成一个神奇的故事,变成旅游资源。可是台湾的学者邢义田和北京的学者杨共乐,以及上海的学者葛剑雄等人,都反驳了这种追求轰动效果的故事,因为你没有任何实际的证据,捕风捉影嘛,后来就连原来被当做证人的那个“罗马人”宋国荣,也否认了自己的外来血统。可是,为什么会有一些很有水平的学者,也把这件事说得这么神?这是值得好好想一想的。

另外再举一例,大家看近日的报道,说一个很有名很有成就的教授,最近把陈寅恪的一个推测加以新证,说崔莺莺,就是《西厢记》里面的主角,是“酒店外国女招待”。其实,陈寅恪早年在《元白诗笺证稿》里面是猜测过,可能崔莺莺是曹九九,可能是出于中亚种族的女子,但他只是推测,而且他反复说“未得确证,姑妄言之”,而现在这个教授的原意,也只是进一步讨论蒲州的粟特移民,可是经过报纸的夸张,就变成崔莺莺为“酒店外国女招待”,好像是介绍学术研究,其实只是在哗众取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出现?我以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市场的影响,如今一切市场化,那些老老实实、可能也是干巴巴的东西,没有市场效应,可是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够引人瞩目,能卖得出去呀。像有一个人写《袁世凯传》,这名字不行,就得改成《窃国大盗》、《偷天大王》,内容呢?你一五一十地老老实实讲不行,得说到宫闱秘事,最好来点儿加油添醋的有色佐料。本来学术研究是像跳高,只能一公分一公分地长,可是市场导向却逼得你去“偃苗助长”。所以,现在市场就搞得学术界里面,常常有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现象,在那里制造各种看上去很新鲜,可是只是泡沫的东西,所以有人说是“泡沫学术”,这并不奇怪呀。

二是媒体的推波助澜,为什么?很简单,媒体和市场是一样的,新闻界有句老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它老是要找“人咬狗”的怪事呀,只有这样,电视、报纸才有人买,有人看,你们看一看,上面我们说的这些古怪的东西,大半都和传媒有关,有的记者并不是学术界的内行,可是他们手里的笔却影响很大,应当说,“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它要是对学术作严肃的宣传,那是很有用的,我们得借助他们的力量,但是,要是它瞎掺和乱搅和,那就麻烦了,像《孙子兵法》的事情、罗马军团的事情,都是它们炒大的。

你们看一下1999年1月北方某报的《远古中国神秘痕迹》,连“一万年前的电唱盘”、“周代的集成电路”都上来了,你不觉得这简直是荒唐么?特别麻烦的是,现在连批评也媒体化了,本来有学术批评可以监督学术,但是现在的批评自己也要喧哗,所以有的人就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上面越界乱批,把话说得越出格越有反应,把标准悬得越高就越能表现高超,所以如今都乱了套了。

三是行政官员当学术之政的结果,这是过去政治挂帅的转型,因为很多大学的官员,不懂学术,过去是政治第一,如今则换了个标准,要么以数量来衡量,要么以轰动来判断,搞得下面的人只好这样胡说八道,以前讲“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更麻烦的是,如果根据意识形态来制造历史的心态一旦膨胀,问题就更大。

我说一个日本的例子,2001年日本考古界的一个大新闻,就是一个叫藤村的业余考古学家,竟然伪造了42处遗址和发现,其中包括1984年在马场坛发现的17万年前的石器、1992年在宫城县上高森遗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物等等,这些东西其实是他自己放进去,又自己挖出来的。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一个涉及学术道德的问题,但是根本上来说,这样伪造历史遗迹,其是希望挑战日本历史源于九州,而九州历史源于中国的传统说法,我以前在日本京都大学的时候,常常看到电视报纸用很大的篇幅报道这一类的考古消息,开始还以为是日本人重视知识,后来才渐渐明白,这是“寻根”,他们太希望挖出自己的历史来了,所以,藤村这种造假才能轰动,才能让那些日本学者狂喜而不知是骗局。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1996年1月,就有37个科学院院士联名写了一篇《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的文章,登在《光明日报》上,里面提出了很重要的一些原则,比如科学成果的评价必须由“广大同仁承认”,而不是由口头评价和私人通信中得到“某某学术权威的好评”来确定,比如避免行政干扰,不要由“领导看法”来决定,比如学术论文作者必须严肃地对待这些荣誉和承担这些责任,等等等等,可是,这篇由这么多重要的大牌科学家署名、这么郑重发表在大报的文章,最后竟然没有什么反响,五六年过去了,现在情况是每况愈下,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太... 有人曾提出疑问,为何唐高祖李渊不选择李世民作为太子,这样一来,无疑能够避免后来的玄武门之变。这种见解...
科普知识丨国际档案日 2025年6月9日 我们迎来了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 本次主题是 “请听档案说” 国际档案日主海报 ...
原创 朱... 皇帝的女人最怕的事情莫过于被打入冷宫,一旦进入冷宫,她们几乎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再回到宫廷中心,失去了所...
原创 原...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失鞋。”在三国时期,许多武艺高强的猛将,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陨落于乱世...
原创 晚... 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咸丰至同治年间,湘军与淮军崛起,涌现了无数名将,其中彭玉麟、刘铭传、刘坤一、鲍超...
原创 历... 畅游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英勇的英雄,他们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卓越的表现。在那些英勇的历史篇章...
原创 司... 三国时期,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众多杰出的将领与军事谋士。比如蜀汉国的聪明才智的诸葛亮和魏国朝政中的智勇双...
原创 当...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掀起热潮,当时很多人对毛主席批孔决策困惑不解,如今看来,不得不佩服毛主...
原创 日... 阅读此文前,敬请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将能在未来随时获取更多类似内容,同时也能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您...
原创 明... 明朝的灭亡:两件诡异的历史事件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拥有着广泛的历史...
原创 此... 在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煤山的绞刑架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事件象征着明朝统治的终结。崇祯被视为...
原创 世...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传奇与英雄的时代,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表现,也在文学、医学等领域产生了众多影响深...
原创 远... 1729年,清军远征西北,岳钟琪上奏雍正,言谈间信心满满,宣称具备“十胜利”之势。然而,战争的结果却...
原创 吴... 吴三桂为什么一定要反叛清朝,为什么不选择过着平静的日子,安享晚年,抱着孩子,过着安稳的生活呢? 在...
原创 玄... 据说,在李渊登基称帝之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长子李建成理应继承李唐王朝的帝位,成为未来的接班人...
原创 朱...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多个朝代经历了更替与兴亡,尤其是在那些动荡的战乱时期,往往伴随着旧王...
原创 中... 在传统观念中,历史上的一些少数民族和草原政权,通常不被认为重视伦理和辈分。姑侄、祖孙共嫁一夫,或是外...
原创 明... 靖难之役是明成祖朱棣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壮举,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篇章。朱棣凭借少数兵力成功发动...
原创 为... 隋唐时期,英雄豪杰并起,文武双全的将领层出不穷,堪比三国时代的英勇风采。在那个乱世中,各路英雄纷纷挺...
原创 来... 你好,亲爱的读者朋友!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恳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就能更方便地参与未来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