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延安,一神秘男子正跟毛主席促膝长谈。这个人就是轰动一时的“南京刺汪案”幕后策划者——华克之。
华克之想来投靠,结果毛主席却说:“你不能留在这里。”为什么敢对蒋介石、汪精卫下手的义士,会当场被毛主席拒绝呢?
少年时期的华克之,就被“三民主义”吸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火速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的一天,彻底改变了一切,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夜之间,朝夕相处的革命伙伴变成刀下亡魂,他的很多好友被害。
华克之组织集会,抗议这场暴行,当晚就被抓了,幸亏有几位国民党元老出面营救,才保住命。出狱后,几经辗转,华克之回到了老家,第一张布告就是为农民减租,还要打击土豪劣绅。他再次被捕,又是朋友拼死营救才逃过一劫。
朋友们开始劝华克之识时务求妥协,有人建议他发表反共声明换取谅解,他的回答斩钉截铁,说自己哪怕死都不会违背自己的初心,这番话断绝了他与旧友的关系。
后来,华克之来到了上海,与共产党员人彻夜长谈探讨国共合作。那时候,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动辄搞厮杀,但面对日本侵略者却一味退让妥协,让他失望不已。
渐渐地,一种大胆的想法出现了,索性就把蒋介石杀了,中国不就有希望了吗?
1935年11月,国民党在南京要召开大会。期待已久的机会来了!精心策划后,华克之以“晨光通讯社”作掩护,和朋友假扮记者身份,成功混入会场。
一切按计划进行,直到最关键时刻——蒋介石突然拒绝与中央委员合影,千载难逢的机会眼看溜走,朋友最后关头做出决定,既然杀不了老蒋,那就杀汪精卫。
“打倒卖国贼!”一声怒吼响彻会议厅,几声枪响后,汪倒在了地上,鲜血直流。刺杀者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开枪的朋友当场牺牲,众多无辜人员被捕遇难。
蒋介石勃然大怒,下了命令,要捉拿华克之。作为总策划,华克之成了全国通缉要犯,更痛苦的是内心的煎熬。刺杀没有成功,却失去了自己的挚友,他夜不能寐,开始反思,所谓个人英雄主义的暗杀行动,真能拯救中国吗?
痛苦思考后,华克之做出人生最重要决定——奔赴延安,寻找真正的革命道路。
1937年,华克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目的地。毛主席得知后,亲自接见,窑洞里,面对平易近人的革命领袖,华克之坦率讲述经历和内心困惑,更希望留在这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主席耐心听完,对华克之的经历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但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为意外:“现在让你留在这里不妥。”
原因是,虽然当时国共正在一起合作,力图打倒日本鬼子,但是国民党对这位杀手的通缉令没有撤销。如果华克之留下来,国民党又来要人,就可能影响抗日大局。
“那我该去哪里?”华克之问道。“回华南去,”毛主席说,“那里正是你的用武之地,我们会派人与你联络。”
虽然内心不舍,但华克之还是接受安排,临行前向毛主席立下誓言,如果有任何需要他的地方,他一定会拼命去完成。
作为情报系统骨干,华克之在香港上海间来往穿梭,利用过去积累的丰富社会关系,为党搜集重要情报。华克之换了无数种身份,商人、记者、教授,甚至伪装成国民党中将。
英雄无名,功勋永存,当年华克之虽然没有留在延安,却成就了隐蔽战线上的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