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石家庄战役即将展开前,晋察冀野战军司令朱德为部队进行了动员讲话。这次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战士的士气,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但与此同时,前线形势十分严峻,敌方飞机不断飞临,盘旋在我方阵地上进行轰炸,严重威胁着朱德的安全。杨得志司令员深感忧虑,认为朱德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于是果断决定让他暂时撤离前线,转移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
回顾1947年5月,晋察冀军区成立了野战军,朱德推荐杨得志担任司令员,并任命罗瑞卿和杨成武为政委。说到晋察冀野战军的成立,过程可谓充满波折。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军区的兵力情况与其他战区差不多,拥有大约二三十万兵力的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最初,晋察冀军区计划组建第一、第二野战军,聂荣臻和萧克分别担任司令员,但很快这些部队便被撤销。随着战局的发展,野战军的组建工作又重新展开,萧克再次被任命为司令员,但这次的野战军同样存在时间不长,很快便撤销,改由军区直接指挥。 到了1946年,晋察冀地区的形势仍然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与新开辟的东北战场相比,晋冀鲁豫战场和华东战场的局势显得更加严峻,局部战斗往往以消耗战为主。晋察冀地区的机动部队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只剩下三个机动纵队,再加上从晋冀鲁豫军区调来的杨得志纵队,总共也仅有四个纵队。虽然地方部队数量较多,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地方的稳定,实际作战中的兵力显得明显不足,这也使得战局难以打开。中央工委抵达晋察冀后,朱德意识到必须尽快组建一支强大的野战军。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让杨得志担任司令员,配备两位政委,并指挥三个纵队。地方部队也将协同作战。经过这些调整,部队在保北战役和清风店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尤其是清风店战役胜利后,部队得知了石家庄的兵力情况,决定向石家庄发起进攻。面对即将爆发的大战,朱德亲自前往前线鼓舞士气,但杨得志十分担心他的安全,建议他暂时前往冀中军区避一避。冀中军区是解放区的老根据地,群众基础深厚,而且并不处在战斗的核心区域,于是,朱德便被安排去了冀中。 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和朱德关系非常好,但因为保密原因,孙毅并不知道朱德会来。当朱德到达时,孙毅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不待在野战军司令部,反而来冀中呢?朱德这才告诉他真实原因。孙毅听后笑着说:他们胆子也真不小!尽管朱德暂时在冀中驻扎,但他一直惦记着前线的战况。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前线作战,他却没有闲着,而是深入了解冀中的一些情况。他几乎对每个村庄的地主、贫下中农的比例等都进行了详细询问。孙毅感到很疑惑,因为自己并没有像朱德那样细致地了解地方的情况。他原本只负责军事工作,地方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地方部门的职责。然而,朱德却认为,作为一名军事干部,除了要懂得如何打仗,还必须掌握周围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孙毅听后深感受益,认为朱德的教诲非常宝贵。 随着石家庄的解放,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成功合并,形成一片连贯的解放区。1948年5月,两个解放区正式合并成立华北军区。杨得志被调任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一兵团则由徐向前指挥,领导着晋冀鲁豫的三个纵队。这两支部队最终编入了第一野战军的作战序列,分别命名为18兵团和19兵团,继续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