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欢迎点击“关注”,不仅能便捷参与讨论与分享,更能带给您不一样的互动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义和团农民起义那段历史波澜壮阔,然而,尽管义和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未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反而激怒了西方列强,导致八国联军发起了侵华战争。此时,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慌忙逃离北京,仅留下了满城百姓,面对残暴的列强,孤立无援。
这一切让人不禁想,中国作为一个历来以血性自豪的民族,难道这时的百姓不会挺身而出,与敌人殊死搏斗吗?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许多百姓面对洋人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抵抗,甚至有一些人甘愿为列强提供情报。这究竟隐藏了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提起清朝,大多数人会想到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具体来说,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自清朝建立之日起,满族人占据了政权高位,而其他民族的地位则相对低下,尤其是汉族,成为了当时社会中最底层的群体。
其实,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汉族本应是最为庞大的民族群体。明朝灭亡后,汉族人口接近三亿,而清朝的满洲八旗兵力加起来仅为三百万人。这个巨大的人口差距让我们不难看出,清朝统治者在对待汉族人民时的种种荒唐政策。
清朝建立后,王朝内实施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满族被视为最高贵的族群,而最底层的却是汉族。更令人生疑的是,尽管汉族人口众多,他们却被视为最不值一提的群体。朝廷甚至专门下令,北京城内不允许汉族人居住,即便留在北京的汉族人也被集中在郊区。与城内的四十多万八旗贵族相比,城外仅有的三万汉族人简直显得微不足道。
由于汉族人的地位低下,他们在许多方面都遭遇了不公待遇,既没有任何福利,反而被强加了沉重的赋税与劳役。在这种环境下,百姓们自然心生不满,渴望看到清朝的灭亡。对他们而言,清朝的政权并不值得为之拼命去捍卫。
当时的百姓,面对列强的武力威胁,又怎会甘心去捍卫一个压迫他们的政权呢?没有汉族百姓的支持,八国联军轻松占领北京城并非难事。
汉奸这个词正是在清朝时期开始流行的。当时,汉族百姓住在北京城外,而八国联军想要进入城内时,首先接触的便是这些百姓。为了方便进入,他们从中挑选了些汉人,充当他们的间谍,帮助刺探情报。换句话说,所谓的“汉奸”指的就是那些为列强提供情报的汉族人。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提供情报的回报是他们在艰苦年代里的生存希望,这个诱惑对当时食不果腹的百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在如今物质丰富的社会里,我们或许难以理解当时百姓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然而,清朝的百姓早已对统治者的压迫感到麻木,失去了反抗的勇气和动力。长期的压迫,使得他们对于社会的不公平早已习惯,甚至根本没有反抗的念头。
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百姓的无力感和麻木感是与生俱来的。在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下,百姓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更多的是为皇帝做牛做马。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也导致了百姓没有自主意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被迫与外界接触,列强开始纷纷侵入,打破了原本的封闭局面。
清朝自鸦片战争失败后,国家沦为列强的压榨对象。甲午战争后,中国赔偿了两亿两白银,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而这笔钱最终是从百姓口袋里搜刮出来的。对于贫困的百姓来说,生存已经捉襟见肘,缴纳沉重的赋税简直是雪上加霜。
尽管清朝表面上强大,但实际上它已经是一个空壳,失去了往日的底蕴。特别是当权的慈禧太后,她虽然享受奢华的生活,却对国家的治理一无所知。为了庆祝她的六十大寿,慈禧花费了巨额的财富——二十三万两黄金来购置衣物、装饰与庆典,庆祝活动的花费高达一千万两白银。这一切的背后,是百姓的疾苦。
从当时的照片来看,几乎每个人都瘦骨嶙峋,许多人甚至因饥饿死去。面对着八国联军的侵华,百姓早已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做任何抵抗。对他们来说,换了一个新的统治者,与之前的压迫相比,生活并不会更加糟糕。
北京城被八国联军占领后,城内几乎一片狼藉,无论是宫廷还是百姓的家园,都未能幸免。联军的暴行几乎无处不在。任何百姓若有反抗,都立即遭到残酷的杀害。一位参加侵华的联军士兵曾透露,如果有士兵不愿屠杀百姓,就会受到军队的惩罚。进入北京城时,联军还对士兵进行思想“洗脑”,鼓励他们去屠杀。三天三夜后,联军离开时,整个北京城满目疮痍,尸体遍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
目睹过这一切暴行的百姓,怎敢再有任何反抗的心思?慈禧太后见状也泣不成声,绝望地问:“我们母子可怎么办啊?”为了保全国家,她最终不得不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对于百姓而言,他们选择为保命向列强提供帮助,又有何错?
在联军攻占北京之后,清朝统治者纷纷逃离。即便连统治者都选择了逃避,百姓又怎能继续反抗呢?很多人好奇,难道当时的百姓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情怀吗?老实说,或许真没有。
当时的清朝百姓多为汉族,他们心中对清朝的认同并不深,因为清朝是由外族建立的政权,许多百姓将其视为侵略者。对于他们来说,清朝的统治者与列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百姓从小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外界的思想,也缺乏自觉的民族认同感。
因此,当清朝走向末路,百姓的情绪早已麻木,反抗的力量微乎其微。在那个时空中,百姓往往只想着如何度过眼前的艰难日子,而不是去追求更高尚的理想。这或许是我们今天回望历史时感到痛心的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