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洪秀全科举四度落榜,看完他的书法,就明白他为何秀才也考不上
迪丽瓦拉
2025-09-15 03:01:56
0

太平天国运动对大清王朝的影响是深远且深刻的,甚至可以说它动摇了大清的根基。尽管最终大清通过镇压成功平定了这场起义,但其带来的震动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提到太平天国的运动,洪秀全无疑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与那些因生活贫困而起兵的领袖不同,洪秀全出身并不算贫困,至少能保证他从小受到教育,具备读书识字的能力。年轻时的洪秀全也有着雄心壮志,他梦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步入朝廷,立足官场,施展才华。然而,命运并未眷顾他,洪秀全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落榜告终。实际上,只需看看他的书法,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屡次未能考中。

有一种流传的说法认为,如果当年洪秀全被大清录取,他的命运将会大不相同,甚至可能根本不会起义。然而,若你见过他的字体,你便能明白,考官的决定并非无理,反而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便放在今天,洪秀全那潦草且不规整的字体,依旧让人难以忍受。

洪秀全的家庭背景虽然是农耕家庭,但并不贫困。七岁时,他便开始在私塾接受教育,并且在学习上表现出了较为勤奋的态度。家中的长辈也寄予了他很高的期望,认为他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经过几年的学习,到十三岁时,他参加了县试,顺利取得了好成绩。这个成绩让年轻的洪秀全充满了自信,回到家里,亲朋邻里纷纷祝贺他,令他更加坚定了通过科举之路的信心。

然而,接下来的一次考试却给了洪秀全重重一击。洪秀全前往广州参加府试,但结果却未如他所愿,落榜了。身上带的银子也所剩无几,他不得不暂时停下来,打工维持生计,同时继续备战下一次考试。之后的两次府试,他依旧未能如愿。这段时间,洪秀全的科举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回家后的洪秀全并没有放弃,反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考中。到了二十五岁,他本以为这次可以一举成功,然而却再次以失败告终。三次落榜之后,洪秀全感到非常疲惫和沮丧。病倒回家后,洪秀全陷入了昏迷,正是在这次昏迷中,他“接触”到了所謂的“天命”。他在梦中听到一个声音告诉他:“奉天之命,下凡降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坚信自己与上帝有了某种联系,经历了这次病愈后,他变得完全不同。科举考试不再是他人生的追求,他开始认为自己的失败并非个人原因,而是清朝政权的责任。实际上,后人看到洪秀全的字体,才会理解当时考官们为何不录取他——字体的潦草和不工整,已经让许多考官对他的考卷失去了兴趣。

康复后的洪秀全,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抛弃了曾经学习的儒家思想,转而接触并传播起上帝教,提倡人人平等的理念。这种思想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在封建体制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洪秀全的平等思想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思想风暴。

当时的大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人民疾苦不堪。洪秀全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和共鸣。尽管儒家思想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根基,但这种思想的传播依然触动了不少人心中的不满,尤其是在大清政权的腐败和压迫下,许多人开始渴望改变。

然而,洪秀全的思想并未立即得到官方的认可,相反,由于其信仰的极端性和新颖性,他的思想与当时主流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但正是这种“觉醒”的思想,才让他吸引了大量追随者,推动了太平天国的崛起。每当回顾洪秀全的科举经历,尤其是他三次的失败,他便愈加在意这个未能实现的梦想。

1843年,洪秀全再次决定参加科举考试,并告诫自己这将是最后一次。不论成败,他都会放下仕途,另寻出路。可结果依然是失败,这一次,洪秀全终于彻底放弃了科举的梦。他看清了自己无法依靠科举走进朝廷,于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成功之路,比科举还要简单得多。

在清朝的腐败局面下,洪秀全意识到这是他起义的最佳时机,清政府的无能与贪官污吏的腐化,都为他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在他参加科举的第八年,洪秀全在广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摆脱了朝廷的束缚,不再需要向任何人低头。这一时刻,洪秀全迎来了属于他的春天,他的军队逐渐崛起,甚至差点推翻了清朝政权。

然而,太平天国最终并未能持久。随着内部分裂和领导层的腐化,起义的势头逐渐减弱。洪秀全尽管在最初阶段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提出了若干政治改革措施,但他在天京定都后的贪图享乐,导致了领导层的懈怠,最终爆发了天京之变,太平天国走向衰败。

即便是放到今天,洪秀全的书法依旧能让人感到影响深远。与当代高考类似,科举考试的成绩并非只看文章内容,书法的工整与否也至关重要。洪秀全的字体之潦草,不仅让考官难以阅读,更让他丧失了很多机会。可以想象,如果洪秀全的字体更加规整,考官可能会多一分耐心,甚至在第一印象上就给予他更多关注。

清朝的科举制度如此重视书法,并非个别现象。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在选拔官员时将书法作为重要标准。即使在唐朝等盛世,书法同样在选拔官员时占有一席之地。

若当年洪秀全的书法能被容忍,他或许就不会起义,而是留在朝堂,接受更广泛的思想影响,从而未必走上了那条充满血与火的起义道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因平台近期进行了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每当广告出现时,您只需要耐心等待5秒钟,之后点击右上角的关...
时隔130年,大英图书馆将恢复... 在大英博物馆董事会档案的右上角,有一则记录清晰地显示了王尔德被逐出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决定。图源:大英...
原创 霍... 头条创作挑战赛 霍瑄,这位生活在明朝中期的官员,诞生于风景秀丽的凤翔。他以乡举的优异表现成功进入国子...
原创 朝... 文 | 历史求知所 编 辑 | 历史求知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卫祖国的完...
原创 衙... 改写版 --- 一份缘分,一场意外的提升 在旧时的朝廷里,命运常常像一条流动的河流,谁也无法预见它...
原创 清... 说到晚清历史上为中国民族利益做出巨大损害的“卖国贼”,许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签订了《马关条约》等一系...
原创 安... 一、历史背景:晚清货币改革的时代产物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为应对铜钱短缺、银贵钱贱的货...
原创 一...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匈奴人最终去了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颇有趣的话题。 关于匈奴的起源,...
原创 季... 季羡林先生曾撰写了一本颇具影响力的书籍,名为《牛棚杂忆》,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五七干校的学习和劳动经历...
原创 项... 在乱世中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但如果要提到让人最为遗憾的那一位,恐怕每个人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
原创 面...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期,由于长时间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陷入衰败,这给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了侵略的...
原创 世...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孙... 好的,我会保持文章的整体字数和语义,帮你改写一遍,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流畅: ---...
原创 日... 1945年8月,苏联准备好进行一场大规模反攻,集结了150万兵力、超过2万门火炮以及5000多架战机...
原创 安... 755年12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地区)发动叛乱,带领着约15万步骑大军迅速从范阳向南挺进。仅仅一...
原创 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米粉产业交易会:一碗江... 东汉时期,九江郡太守服虔在典籍中留下“煮米为索”的记载,寥寥四字,勾勒出米粉最初的形态;南宋诗人一句...
内蒙古两家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公布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我区两家遗址公园入选 6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
原创 得... 1960年10月,舒同被解除山东省委书记职务。这一决定让他措手不及,但他并没有选择隐退,而是主动要求...
鲁班书被禁千年:开篇八个字吓退... 提到鲁班,人们多知其发明锯子、石磨,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留下的奇书《鲁班书》。这部被帝王封禁千年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