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禄山反唐1年后被杀,史思明6年后被杀,为何安史之乱却打了8年
迪丽瓦拉
2025-09-15 05:31:23
0

755年12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地区)发动叛乱,带领着约15万步骑大军迅速从范阳向南挺进。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叛军便攻破了唐朝的东都洛阳。从范阳到洛阳大约有700公里,安禄山的军队如同破竹之势,势不可挡,沿途几乎无人抵挡。洛阳作为唐朝的东都,其战略意义极为重大,安禄山的目标也十分明确——直指唐朝的两京核心。

随后,安史叛军在灵宝之战中击败了唐将哥舒瀚,紧接着攻破了潼关。潼关一旦失守,长安的防御将无从谈起。唐玄宗闻讯后紧急向剑南(今四川地区)逃去,长安不久后便被叛军占领,唐朝的两京陷入敌手,天子流亡,朝廷士气跌至谷底。唐朝建国百余年来,首都首次被敌军攻破,局势极为危急。

为了平息这场浩劫,唐朝耗费了整整8年时间。安史叛军经历了四任首领的更替,先后是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和史朝义;唐朝则先后换了三位皇帝,分别是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最终,经过长时间的鏖战,这场叛乱才得以平定。

在这八年漫长的战争中,安禄山在起兵后一年便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则在六年后被暗杀。然而,这场战争却依旧持续了八年之久。为何如此?“擒贼先擒王”的古训在这场战乱中并不适用。安史叛军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无论高级将领被杀,中层将领立刻顶替,中层将领亡故,低级将领接替,甚至士兵全部阵亡后,预备队依旧上阵,显示出拼死一搏的决心。这场战争注定只有当最后一人倒下,才会结束。

安禄山占据洛阳后便自立为帝,但一年后便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作为叛军的最高领袖,安禄山的死并未阻止叛军继续与唐军激战,安史之乱依旧没有中断。唐军反攻长安时,发生了极为惨烈的香积寺之战,双方兵力分别是15万唐军对11万叛军。这场战斗被视为冷兵器时代战斗的巅峰之作,双方的计谋彼此洞察无遗,战斗演变成纯粹的硬碰硬,刀光剑影交错,骑兵不断进行迂回冲锋。

随着前线士兵伤亡殆尽,基层将领接替上阵,将领阵亡后,预备队又被派往前线,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近乎消耗殆尽的对抗,叛军斩首6万,被俘2万,唐军阵亡7万,平均每小时阵亡约2万士兵。最终唐军依靠人数优势艰难获得胜利。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伤亡达到10%往往意味着军队溃败,历史上许多著名战役如彭城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都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唐军与安史叛军的伤亡率超过50%,却依然坚守阵地,显示出双方超强的战斗力、极高的军事素质和严密的组织体系。

公元759年,史思明解围相州后,杀死安庆绪,成为叛军新首领。距安禄山被杀已过两年。三年后,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杀害,史朝义继任首领。经过多次内讧,安史叛军已四分五裂,实力大减,但唐朝仍未能彻底消灭这股势力。

直到763年,史朝义麾下四位主要叛将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和薛嵩投降唐朝,直接背叛了史朝义。走投无路的史朝义最终选择自尽,至此,安史之乱才真正结束。从安禄山起兵到乱事平息,整整过去了八年。

实际上,安史叛军本就是唐朝边防正规军的转变体,队伍中胡汉士兵都有,汉族比例稍高。其战斗力与唐军正规军不相上下,甚至略胜一筹。之所以战争能持续八年,主要依靠三大因素:充足的人力资源、稳固的后勤保障和一定的民心支持。

战争的核心是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安史叛军得以不断补充兵员,兵力才能持续。安史兵员主要来自河北地区,胡人和汉人均有。战争爆发后,安禄山在幽州和营州大量招募胡人,胡人多为职业兵,不务农,享受包吃住及薪资待遇,因此参军意愿高涨。

此外,叛军还有大量汉族士兵,多为失地河北流民,他们无地可耕,参军成为唯一生存途径。这也使得安史叛军兵员源源不断。占据河北三镇及两京后,叛军能收税征粮,掠夺物资,保障后勤所需。支持他们的民众中,参战兵员能够获得收入养家糊口,而这场叛乱规模宏大,参与者几乎难以脱身,只能一直战斗到战争结束或唐军完全剿灭。

若唐朝皇帝具备基本军事才能,或不干涉前线作战部署,安史叛军早该被击败。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派崔乾佑攻打潼关,唐将高仙芝与封常清凭借潼关险峻地形死守,叛军难以攻破。但唐玄宗轻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杀害了两位名将,临阵斩将,自毁长城,失败难免。

唐玄宗任命患病的哥舒瀚为讨贼副元帅镇守潼关,却又误信叛军计谋,命其弃守潼关主动出击,结果在灵宝之战遭遇崔乾佑全军覆没,20万唐军仅剩8000人逃脱,哥舒瀚被俘。唐玄宗此举害死三员大将,导致两京失守,形势急转直下。

睢阳之战持续长达10个月,唐朝中央竟然坐视不理,守将张巡多次向临淮御史贺兰进明求援,贺兰却毫无作为,且未受处罚。甚至唐肃宗时期,贺兰进明仍被提拔升官,似乎张巡守的睢阳城非唐朝所有。这种冷漠对待忠臣让无数将士寒心。

若非张巡在睢阳坚守10个月,安史叛军早已南下占领江淮,这里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地。张巡为唐朝续命数月,功不可没,然而朝廷支援迟缓,令人痛心。

郭子仪、李光弼等唐将于山西和河北多次与叛军激战,颜杲卿、颜真卿在河北一带积极抗击叛军,形势一度大好。但唐玄宗命令郭子仪、李光弼回军朔方,准备攻打长安与洛阳,导致颜杲卿孤军奋战,最终战死,河北再无唐军据点。

安史之乱期间,唐朝设立宦官监军制度,表明对前线将领的不信任。宦官无军事经验,却干预指挥,导致将领间矛盾不断激化。

香积寺之战后,唐军收复长安,郭子仪在曲沃大败叛军,斩首十余万,安庆绪北逃邺城,军队溃散。正当大好时机,唐肃宗却忙于迎接太上皇玄宗回长安,未及时派兵围剿安庆绪,令叛军得以重整旗鼓。

邺城之战,唐军二十万众多节度使围攻安庆绪,唐肃宗竟不设主将,任命宦官鱼朝恩监督,导致各节度使各自为政,无统一指挥。史思明趁机反攻,唐军大败,节度使纷纷撤军,局势混乱不堪。

战后,鱼朝恩诋毁郭子仪,使其被解除兵权。唐朝最有威望和能力的将领被罢免,显示皇帝对统帅的猜忌。唐肃宗提拔李光弼为副元帅,却遭朔方军将不服,甚至准备起兵反叛。

李光弼与另一将领仆固怀恩不和,李光弼认为时机未成熟不宜收复洛阳,但鱼朝恩和仆固怀恩坚持出战。结果在洛阳城北的邙山之战中,唐军被史思明击败,显示出内部指挥混乱。

综合来看,唐军虽然战斗力不弱,但指挥失误和内部矛盾导致多次良机错失。唐军与叛军实力相当,且唐军拥有后勤优势和正义旗帜,但多次战役却演变为败绩,延长了战争时间。

唐朝内部矛盾重重,皇帝与太子、将领与将领之间猜忌频繁,胡汉矛盾也激化,导致汉人将领对胡人将领的不信任。叛军虽多次内讧,唐军却未能乘机全歼对手。

严格来说,安史之乱并非完全依靠武力平定,而是史朝义部将领背叛投降唐朝。唐朝与叛军实力派达成协议,战争才宣告结束。安史叛军部分兵力转为河北藩镇,形成日后割据局面。

唐朝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这四人皆为安禄山旧部,其部队为叛军主力。唐朝无力铲除,只能妥协共处,河北藩镇割据由此形成,直至唐朝灭亡。

从双方实力对比来看,谁也无法彻底消灭对方,只能通过和解达成暂时和平。若无和议,双方将耗尽兵力,陷入两败俱伤的泥潭,这显然不是任何一方愿意看到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前言·——》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揭开了北宋的篇章,历史铭记了那个披上黄袍,改写天命的时刻。新...
原创 隋... 当然,我来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杀兄弑父、荒淫无...
原创 晚... 说起晚清时期的天津卫,杨翠喜的名字绝对是一段绕不开的传奇故事。她是那个时代青楼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星,...
原创 美...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英法美三国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欧洲方面,英法采取绥靖政策,为了避免与德国发生正面冲...
原创 清... 法国人首次记录大熊猫 1896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深入中国西部进行动植物考察时,首次将一种黑白...
原创 整...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英勇的武将数不胜数,但每位武将擅长的领域各异,有的擅长指挥兵马,有的则在战场上直...
原创 晚... 当然,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了原文的核心意思和段落结构,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整体字数变...
原创 李... 在封建王朝时期,统治者对于人才的渴求可谓迫切。回顾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能够得到一位杰出的人才...
原创 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华夏大地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如今,我们能够通过众多...
原创 蜀...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见解撰写,文末附有文献来源及相关截图,请读者知悉。 蜀汉政权充满...
原创 得... 袁克定,袁世凯的嫡长子,曾拥有过无数荣华富贵。身为袁世凯的继承人,他在父亲的庇护下,度过了令人艳羡的...
原创 诸...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总字数基本相同,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 --- ...
原创 古...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象 曾遍布华夏的吉祥巨兽 李洋 昨天,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上新了,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铜象尊”登场。...
原创 朱...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每段保留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但整体字数变化不大。下...
原创 晚... 晚唐故事:须知授首归朝日,早在良臣擘划中 马元实还都复命,极言军心附杨弁,不如议抚。唐武宗令与宰相...
原创 朱... 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我在不改变原有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述: --- 关注我们,...
原创 历... 第一章 樱花落尽 1937年3月的东京弥漫着异样的躁动。 美代子蹲在灶台前添柴时,听见隔壁裁缝铺的收...
原创 宫... 苏联在西部战场上胜利果实累累,令美国在欧洲战场能够调动精锐部队,而两颗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的轰然爆炸,加...
文明探源|在河泊所遗址读懂西南... 近期,云南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