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高炽说:“时勉廷辱我”,随后驾崩,真是李时勉气死了朱高炽?
迪丽瓦拉
2025-09-15 06:32:36
0

阅读前,点击“关注”按钮,与我一起关注更多精彩内容,方便随时与我讨论、分享。这将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文 | 妍妍

编辑 | 妍妍

---

明仁宗朱高炽的登基与去世,仿佛一场匆匆而过的风暴。仅十个月的治国生涯,他便突然去世。在临终时,他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时勉廷辱我。” 这句话简单却充满怨愤,指向了朝中重要大臣——李时勉。

此言一出,朝堂内外议论纷纷。有的说朱高炽是被气死的,也有人猜测李时勉的言辞,正是压垮他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李时勉到底做了什么?为何一位帝王会因为臣子的言辞而深受其害?

李时勉:从寒微到翰林的艰难历程

李时勉,出身贫寒,但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刻苦的努力,走上了仕途的巅峰。年仅五岁便开始读书,七岁背诵《四书五经》,十二岁便已能写诗作赋。他的勤奋与决心令人钦佩,曾在寒冷的冬天里,将双脚裹在木桶里,躲在被窝里灯下苦读,足见他如何付出极大的努力来打拼未来。

这种刻苦精神最终使他通过科举,成为了举人,之后顺利考中进士。他逐步从基层做起,历任刑部主事、翰林侍读等重要职务。

一封奏疏,让朱棣动怒

永乐十九年,宫殿失火,明成祖朱棣勃然大怒,下令征求群臣意见。年轻气盛的李时勉抓住机会,在奏疏中直言不讳,提出了十五条对朝政的尖锐批评。这些意见不仅触动了皇帝的逆鳞,还大胆涉及了君权、官员选拔以及民生等各方面,很多内容几乎涉及到当时的禁忌。

朱棣看到奏疏时几乎气得将其摔落在地。然而,随着冷静下来,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批评虽然尖锐,却有其合理性。最后,他采纳了李时勉大部分的建议。李时勉甚至提到了一项设立监察机构来约束皇权的建议,这一提议虽然令朱棣怒不可遏,但他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人的胆略与智慧。

再次触怒皇帝的言辞

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继位。李时勉依旧保持初心,再次提出上疏,批评新皇帝治理中的问题。朱高炽不堪其言,愤怒异常,直接下令用金瓜击打李时勉,导致其三根肋骨骨折,并将其囚禁。幸好,李时勉曾得到锦衣卫千户的救助,得以保住性命。

这次的奏疏更加直接、严厉。李时勉批评朱高炽过于依赖宦官,导致朝政腐化;疏远功臣,引起了朝中士族的愤怒;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沉迷享乐。此外,他还提到朱高炽在守孝期间行为不当,这一批评几乎触及到皇帝的底线。朱高炽大怒,不仅对李时勉施行酷刑,还下令查探李时勉的家族背景,试图找出其所谓“大逆不道”的证据。

尽管如此,李时勉依然在一些正直官员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免遭更大的迫害。

临终前的怨言:“廷辱我”

在明仁宗仅短短十个月的治下,终于有一天早晨,他感到一阵不适,到了晚上便去世。死前,他愤怒地对心腹夏元吉说道:“时勉廷辱我。” 难道李时勉真的是让他生死攸关的原因吗?究竟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回溯这段历史,李时勉上奏指出,明仁宗在其父亲朱棣守丧期间竟接近嫔妃,且远离太子,这无疑是对孝道的不尊重。李时勉直言其不孝的行为,直指皇帝的软肋。朝中的争论由此展开,支持李时勉的认为他直言忠诚,忧国忧民;而反对者则认为李时勉公然触犯了君主之礼,是对皇权的挑战。

虽然朱高炽表面上保持沉默,但他心中的愤怒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疏远李时勉的举动。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了数月,直到他的骤然去世。

新皇朱瞻基的怒火与宽容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一年后,得知此事,震怒至极,命令将李时勉捉拿,亲自审问,并准备将其处决。然而,由于王指挥走错了门,李时勉没有被立即带走。

面对如此愤怒的帝王,李时勉毫无惧色,勇敢地反驳,指出明仁宗两大过失。特别是提到“皇太子不宜远左右”时,朱瞻基内心为之一震。因为当年,如果李时勉没有力谏,自己或许早已遭遇不测。想到此,朱瞻基对李时勉的怒火渐渐消散,最终赦免了他。

这场审问整整持续了一天。起初,朱瞻基极力逼问,希望从李时勉口中得到所谓“谋反”的证据。然而,李时勉从容不迫,条理清晰,渐渐让朱瞻基被他的才智与胆识所折服。特别是李时勉提到自己曾力保朱瞻基的太子之位,这让朱瞻基感慨万分,也为李时勉的忠诚深感佩服。

英年早逝的明仁宗:究竟是什么导致他的突然离世?

明仁宗朱高炽的死因一直成为历史之谜。有说法认为他因体重过重引发病变,也有说法认为是后宫争宠的结果。然而,最奇怪的说法则是他被李时勉气死。

史料中记载,朱高炽在去世的当天早上还在抱怨李时勉的直言不讳,到了傍晚便去世。或许,长期的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李时勉言辞的激烈刺激,最终导致了他的病情加重。

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也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明仁宗的治下,面临了内外压力,党争不断,边疆不稳。李时勉的直言可能仅仅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这个说法并非定论,但它激发了当时许多人对于君臣关系、言论自由的深刻反思。开明的官员呼吁改进谏言制度,以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李时勉与明仁宗朱高炽之间的恩怨,终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个时代充满了激烈的冲突和鲜明的对立,而那些敢于逆流而上的人,正用他们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

---

免责声明:文章的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包含任何低俗引导。如有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或更改内容。

信息来源:《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如果当时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刘... 客观的说,刘备集团的确有几率统一天下,但几率不大,而且要满足几个条件。 题目说的是关羽不失荆州,那么...
原创 岳...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把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段落意思不变,字数相近,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
原创 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群雄逐鹿,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家。他们出战必胜,攻城必克,屡战屡胜...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人严重忽视了建立一门致力于研究市场中自发的社会合作过程的学科——经济学科学的必要性。 作者: ...
原创 开... 在1980年代的一个清晨,开国上将肖克受邀参加一个纪念大会,回到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故地。这片土地上,...
原创 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清朝的皇室和贵族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那些幸存下来的皇族成员大多数也早已改换身份,过...
原创 岳... 一提到“精忠报国”,许多人心中首先浮现的便是岳飞。那位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刻在自己背上的忠诚将领,岳...
原创 庞...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庞统以“凤雏”的美誉广为流传,是刘备帐下最杰出的谋士之一。然而,庞统的一生却因落...
原创 二... 1941年,整个欧洲已经普遍预料到德国将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中国方面、英国方面早有警告,甚至苏联自己派...
原创 尚... 尚书,按通常的理解,是负责一个部门的最高长官。然而,清代的满汉双轨制度让我们对这一职务有了不同的认知...
原创 盘... 这些小说以我国真实的历史背景为依托,融入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带你穿越时空,体验波澜壮阔...
上将的女儿郭丽卿谈父亲 郭天民... 上将郭天民英年早逝,1970年就离开我们了。因此,存世的历史资料和影视作品中,很难找到他在长征路上的...
新三国志曹操传皇图终改版,平民... 在多次的炮(乞)轰(讨)之后,策划终于做出了让步,将自选神兵给提到了前面从图中可以看到我们只需要先消...
原创 岳... 金兀术南侵与岳飞北伐 南宋绍兴十年,金兀术指挥的金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南下侵袭,形势急转直下,局势愈发...
原创 苏... 1941年,德军对苏联发起了猛烈的突袭。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苏联在短短几个月内动员了1100...
原创 此... 《——·前言·——》 汉武帝刘彻,这位赫赫有名的帝王,凭借强大的军权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西汉的...
原创 6... 当然!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版本,字数和段落语义基本保持一致,并适当增加了细节描写: --- 阅读这篇...
原创 被...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晚清的军队往往被视为一支软弱无力、落后腐化、毫无反抗能力的力量,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
原创 他... 在1955年解放军的授衔中,来自甘肃的将军并不多,只有9人,且全都是少将军衔。在这些少将中,有一位叫...
原创 赵...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各路猛将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位尤为英勇,几乎每场战斗都能获得胜利,令人称赞不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