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那个时代的“地主婆”,却培养出一个坚定反抗地主阶级的农民领袖,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甚至她的孙子也成为中国响当当的知名人物。那么,这一家人到底是谁呢?
周凤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就被迫到地主家里打工。命运的安排让她被地主彭辛看中,成为了他的妾室。虽然身份低微,但在当时,妾室虽不及正室,却也有一定的地位,只不过周凤出身寒微,地位自然难以提升。
然而,周凤并非甘于平凡的女人。凭借聪慧与勤奋,她逐渐协助彭家经营产业,没多久便成为彭家最重要的人物,备受尊敬。1896年,周凤为彭家诞下一子,取名彭湃。这个孩子自幼聪明过人,深受家中上下喜爱。
原本以为彭湃会沦为一个纨绔子弟,没想到他却成长为博学多才的青年。1917年,他远赴日本留学,次年考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系。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日本时,彭湃深受革命思想影响。
他积极带领在日中国留学生发起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甚至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遭到日本军队的严酷镇压。在混乱中,彭湃为了保护同学负伤,愤怒之下咬破手指,写下“勿忘国耻”四字,寄回故乡。
彭湃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认识到这种屈辱不仅属于他自己,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命运。因此,他立志投身救国救民的事业,成为一方的守护者。
1921年学成归国,彭湃亲眼目睹农民因缴不起地租而遭受各种欺凌。心中不忍的他走进田间欲与农民交流,却被他们如同避瘟疫般躲开。彭湃意识到,是自己穿着的贵族服饰让农民敬而远之。
于是他换上朴素的粗布衣,戴上斗笠,常去田间与农民谈心。经过深入接触,他了解了农民们面临的土地困境和思想束缚。农民们普遍认为贫穷是命中注定,没人想到这背后是地主的剥削所致。
彭湃坚定了为农民利益奋斗的决心。在家族分产后,他率先当众焚烧自家的田契,向佃农宣布:“从此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农民们感动不已,纷纷称赞他为好人,支持他领导农会。
彭湃烧田契的事迹迅速传遍四乡八村。出身地主,却公开“背叛”阶级,成为农民运动的先锋。一开始,彭家内部甚至有人指责他是“逆子”,但周凤却选择支持儿子的理想,尽管担忧他前路艰难。
周凤不仅支持彭湃,还将自己珍贵的首饰捐给农会,并鼓励另外两个儿子加入农会,投身农民革命。彭湃的行动在农民中掀起巨大反响,参加农会的人数迅速增加到上万人。
他任农会会长,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利益奔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境,甚至流传出一句激励人心的口号:“生当农会人,死当农会鬼。”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全国农民运动组织,并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彭湃不仅教授实用技术,还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了大量农民骨干,因此被毛泽东称为“农民大王”。在他的带领下,海陆丰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快速发展,成为全国党员的重要聚集地。
然而,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展开大规模镇压,彭湃在上海被反动派逮捕并惨遭杀害,英勇牺牲时年仅33岁。彭湃去世后,反动势力疯狂追捕彭家成员,短短几年间,周凤的三个儿子、两位儿媳及长孙彭陆等七位亲属相继遇难。
为了保护家族血脉,周凤带着唯一的孙子彭士禄逃亡藏区,但8岁时他仍被捕入狱,遭受非人折磨。敌人逼他交代身世,年幼的彭士禄坚决不肯开口。反动派遂转而残酷折磨他的姑妈,据彭士禄回忆,最恐怖的记忆是姑妈被倒挂灌辣椒水。
幸得狱友相助,彭士禄被救出狱,年仅10岁。1940年,周恩来派人接他前往延安,结束了他漫长的苦难岁月。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苏联喀山化工学院,主修化工机械,毕业后回国进入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后来苏联以中国无能力研制核潜艇为由拒绝援助,而国内完全缺乏相关技术。彭士禄挺身而出,毅然承担起核潜艇研制重任,告别亲人,孤身赴川参与项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本是封建时代的女子,顺从自然或许只能碌碌无为,但周凤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努力拼搏为彭家开辟了新的道路,培养出了农民运动的领袖,更让孙子成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重要人物。
彭家这一段传奇历史,因他们的努力与坚持被彻底改写,成为革命历史中闪耀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