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匡胤篡位时,唯独此人拒绝朝见,后却成北宋宰相
迪丽瓦拉
2025-09-15 08:33:13
0

《——·前言·——》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揭开了北宋的篇章,历史铭记了那个披上黄袍,改写天命的时刻。新帝登基,百官齐聚,争先恐后地表忠心,然而其中有一位特立独行的人拒绝了这一常规举动,这个选择背后充满了政治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便是李昉。

公元960年,后周的天命已然结束,赵匡胤一举披上黄袍,推翻了年幼的周恭帝,建立了北宋。此时的权力更迭意味着重大的选择:站对队,前途一片光明;站错队,头落地,家破人亡。

随着大臣们纷纷跪拜朝见,李昉却选择了沉默不动。这个不合时宜的“沉默”行为,不仅在朝堂中引起了轰动,也让赵匡胤不得不注意到他。对一个新君来说,这种不表态的态度几乎是最直接的挑衅。

赵匡胤立刻派人前去询问此事,李昉只是淡然答道:“身体不适。”这一理由显然无法让人信服。在随后的劝说中,有人提醒李昉:“大势已定,早日拜见皇上才是明智之举。”然而,他依然没有回应,当赵匡胤的使者逼迫时,李昉的态度愈发明确:他干脆拒绝见面。有人揣测,李昉此举似乎是在模仿苏东坡笔下的“孤忠之臣”,但他依旧毫不妥协。

赵匡胤最终得知,李昉那一天居然还在书房中埋头写文章,外界再怎么催促,他都淡然回应:“等我写完。”这一答复让赵匡胤彻底明白,李昉的态度绝非轻易改变。赵匡胤没有动怒,只是发布了一道圣旨,罢去李昉的官职,外放道州司马。这个处罚并没有让李昉失去生命,反而给了他一个较为低调的官职,保持了他的一些体面。

有观点认为,赵匡胤或许是在未稳住局势时,避免树敌太多,而也有声音认为,赵匡胤对李昉这种“有骨气”的人物深感欣赏。无论如何,李昉并没有立刻去报到,而是多次以不同理由拖延,“行李还没收拾好”,“马匹未备齐”,“路途有障碍”等借口屡屡出现。即便最终启程,他的步伐依旧缓慢,甚至以一头小驴代步,那驴走得十分迟缓,完全落后于其他同行之人,李昉看着那只驴子,淡然说道:“它够用了。”这就是李昉的态度:“我走是走,但怎么走,是我的选择。”

李昉最终来到了道州,开始过起半隐居的生活。种菜、读书、写文章,给人一种“过渡”般的生活姿态。起初,道州的官员们希望和他保持良好关系,但很快便发现,李昉为人高傲清冷,不愿参与任何权谋。这个曾经的重臣,如今成了一个冷眼旁观的“失意文人”。

然而,几年后,赵匡胤再度注意到他,并召他回京,赋予重要职务。那么,为什么这个拒见新君的老臣,再度得到重用呢?原因在于,赵匡胤早已识别出李昉的价值——他是一位能稳住国家局势的才能之人。李昉出身名门,才情出众,文韬武略皆有,曾随军出征并受到了后周世宗柴荣的高度重视。尽管性格刚直,不事奉权贵,他的才华依然值得信任。

回京后,李昉迅速参与了修史和起草诏令等工作,成为赵匡胤身边的翰林学士。这个职位表面看似平凡,实际上却是皇帝身边的重要智囊。在赵匡胤的眼中,李昉的才干和个性是不可多得的珍宝。于是,他一再提拔李昉,从中书舍人到翰林学士承旨,最终晋升为工部尚书,位列三品大臣。

李昉依然保持他那一贯的性格:刚直、不阿谀、带有一丝冷嘲热讽。他的文章言辞犀利,常常让同僚感到难堪。有同僚曾建议他讨好宰相,借此更进一步,他冷笑一声,说:“我的官位是皇上赐的,不是宰相施舍的。”他不屑于低头迎合,且始终坚持自我的原则。即便赵匡胤曾告诫他:“你的性格太直率了,小心因此吃亏。”李昉也只是拱手一笑,答道:“臣的性格天生如此。”

在此期间,北宋内部风平浪静,但李昉并不满足于此。他曾多次上奏,指出地方财政困境和军队腐败问题,尽管赵匡胤偶尔采纳了他的意见,更多时候却未予重视,但他依旧没有因此感到气馁。

直到赵匡胤去世,宋太宗即位,李昉的仕途迎来了新的转折。赵光义即位后,李昉的地位再度上升,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负责协助宰相处理朝政。这个职位使得他离宰相的宝座仅有一步之遥。宋太宗对李昉的重用态度与赵匡胤相似,但他并不完全信任李昉的刚直。李昉在朝中既有崇高的威望,也结下了不少敌人。

面对地方豪强的势力,李昉主张通过严格的税收和官员监督机制削弱他们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这一政策激起了朝野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李昉的做法过于激进,可能引发地方动乱,但他毫不退缩,用详细的数据和实例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宋太宗采纳了李昉的建议,这一政策顺利实施。

979年,宋太宗亲自出征北伐,李昉随军出征,负责后勤和军中的奏章。面对北伐的失败,宋太宗问战败原因时,其他人纷纷推卸责任,李昉却毫不客气地指出:“军心涣散,调度混乱,急功近利。”这一番直言让宋太宗面色一变,但他并未追究。

李昉的职务再度提升,最终成为宰相。凭借着卓越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治国经验,他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评价。然而,宰相之位也让他承受了更多的政治压力。朝廷派系斗争愈演愈烈,李昉被弹劾“高位不知变通”,更有不少人指责他“冷漠孤傲”。尽管如此,宋太宗始终力保李昉,甚至亲自写信安慰:“你是朝廷的栋梁,不必在意流言蜚语。”

李昉担任宰相期间,推动了几项重要改革,简化官制、减少冗员,为宋朝初期的行政效率打下了基础;同时,他还参与了多部历史书籍的修订,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直到983年,李昉因年老多病辞去宰相职务,转为二线工作。宋太宗仍旧尊崇他,赐予他司空、特进等荣誉。996年,李昉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朝廷为他追谥“文正”。

李昉的生涯从最初拒见赵匡胤到最终成为北宋宰相,他的人生一直在“忠诚”与“刚直”之间徘徊,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一条独特生存之道。拒见并非孤忠,他的仕途虽然充满波折,但每一次选择,都紧跟着历史的步伐,最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金... 金国是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崛起,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成功地灭掉了辽国这一强...
原创 战... 战国时期,各国争斗激烈,能在这种动荡的时代中脱颖而出的将领少之又少,李牧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
艾伦·卡汉谈自由主义的四个版本... 艾伦·卡汉(蒋立冬 绘) 艾伦·S. 卡汉(Alan S. Kahan),巴黎萨克雷大学英国文明荣休...
原创 为... 武则天,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她是唐朝唯一的女皇帝,凭借非凡的政治才干和强大的个人魅力,成为...
原创 郭... 1947年夏天,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原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的司令官郭天民。由于一些...
原创 清... 前言 随着汉人藩王势力的逐渐壮大,康熙帝意识到这些藩王的权力已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稳定。为了进一步巩...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叔母何堪作继妻,雄狐牝雉太痴迷 石重贵已晋封齐王,接得来使,星夜赴邺城,哭临保昌殿,就在...
原创 历... 提到历史上最彪悍的土匪,很多人都会想到马鬃山上的黑喇嘛。虽然他只是一个土匪头子,但他的彪悍程度确实非...
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记者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
原创 承... 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西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堪称宁夏文化的瑰宝。从西夏毅宗天佑垂圣元...
“军国主义”为何能在日本存续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军国主义势力没能在日本得到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这块有毒的土壤为什么能够在日本存...
G20峰会在南非开幕 拉马福萨... 当地时间11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正式开幕。南非总统西里尔...
原创 李... 李鸿章在晚清历史上是个大人物,官做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办过洋务运动,还签了不少条约。 他一辈子娶了...
原创 汉... 汉昭帝刘弗陵是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在刘弗陵的统治下,汉朝与匈奴签订和亲...
原创 史... 谈到中国古代的盛世时期,很多人都会想到汉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不仅政治强盛、经济繁荣,还是许多历史事件...
珠江起源最常见的说法在哪里:从... 在讨论中国南方重要河流时,珠江的名字总是伴随着丰饶与活力。人们熟悉珠江三角洲的繁华、珠江口的海洋气候...
花脚大仙分享:《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之五 长沙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
原创 中... 孙权曾采取了一项非常规的措施,发行了面值高达五百的大泉五百大钱,这一举动至今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仍然被...
原创 大... 郭鹤年,马来西亚首富,于1923年10月6日出生,迎来了他百岁的寿辰。他不仅是马来西亚华人商业的杰出...
原创 打...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决定性时刻。新四军第五师的第十三旅驻扎在湖北大悟山一带,面临着日伪军和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