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反对声下,刘备为何执意东征伐吴?有3大优势,5大苦衷
迪丽瓦拉
2024-11-09 07:42:51
0

原标题:在一片反对声下,刘备为何执意东征伐吴?有3大优势,5大苦衷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颁发了称帝后的一道诏书,举兵东征伐吴,此时距离荆州丢失关羽被杀差不多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刘备做出这个伐吴的决定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朝野上下赞同者极少,反对者众多。史书上记载张飞执念最深,要提兵与关羽报仇,演义里更是说以诸葛亮和赵云为首的众多文武极力反对刘备伐吴。刘备素来来从谏如流,善于听从意见,为何在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声下,执意要举大军东征伐吴呢?

谁反对刘备东征伐吴?

荆州被孙权袭取,关羽死于吕蒙之手,刘备集团肯定对要不要兴兵伐吴夺回荆州有过激烈的讨论,只是没有结果。我们翻开史书,其中就有赵云对刘备伐吴激烈反对

《云别传》记载: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只要先灭了魏国,东吴自然会投降。现在曹操虽然已死,但他的儿子曹丕还篡着王位,把持着国家,我们应该顺应民心,尽早谋取关中,屯兵于黄河、渭水的上游讨伐那些乱臣贼子,关东地区的忠义之士一定会带着粮食骑着马赶来迎接朝廷的军队。不应该放着魏国不管,先和吴国交战,战争一旦打响,就会旷日持久了。

我们这里先不论赵云与刘备的观点孰是孰非,赵云一番话是极力反对刘备伐吴,刘备是什么态度呢?刘备不听,执意东征伐吴,赵云是刘备集团元老级别的人物,虽然赵云顶撞了刘备,但刘备也没有把他怎么样。另一个劝说刘备不要伐吴的差点被刘备砍了头。

《三国志》记载,蜀汉有个叫秦宓的,很有学识,在刘备说要伐吴时,对刘备说现在伐吴的时机不对,很难取胜,刘备听完将他下狱囚禁,后来还是诸葛亮求情才被赦免。

从这二人的言辞来看,刘备伐吴的阻力是比较大的,但刘备还是不顾一切要伐吴。根据史书,我觉得刘备伐吴有3大优势,也有5大苦衷,我们一一来抽丝剥茧,寻找刘备执意伐吴的真相。

一、刘备伐吴的三大优势是哪三大优势

1.刘备对荆州形势的自我良好预判。刘备是从公元201年从北方中原之地被曹操击败后来到荆州投靠当时荆州牧刘表的,到公元220年初荆州丢失关羽被杀,这中间近20年,刘备在荆州广树恩德,深得人心,从曹操南下刘备携民渡江、刘琮投降、荆州军民跟随刘备可以得知,刘备在荆州是非常得人心的。湘水划界也好,关羽被杀后孙权占有荆州也好,孙权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收复荆州人心。这对于刘备来说是个利好,在刘备看来自己的拥护肯定比孙权多。后来刘备派马良出使武陵郡五溪蛮并说服五溪蛮出兵也验证了刘备的想法。

2.刘备对东吴统帅的低估和对自身实力的高估。夷陵之战我们不能以结果为论,我们不能依事后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刘备这一方在战前虽然失去了关羽这一大将,但东吴吕蒙在袭取荆州后不久也病逝了,这让刘备觉得东吴后继无人。虽然孙权任命陆逊为三军统帅,但陆逊为人低调,并不为世人所知,连东吴群臣都对孙权重用陆逊持怀疑的态度,更何况刘备了。刘备带兵打仗数十年,军事能力虽然比不上善用计谋的曹操,但比起大多数领将也不逊色,比如博望坡击败夏侯惇,就是刘备的杰作而不是演义里的诸葛亮。东吴没有可继任之才是刘备认定的自我优势。

3.刘备对自身军队实力的自信。夷陵之战刘备保守估计出动了近7万军队,这支军队是跟随刘备经历过赤壁之战、入川之战、汉中之战,可想而知这是一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相反看看东吴的军队,拥有着近乎无敌的水师力量,在濡须口与曹操对峙,互有胜负,在合肥之战十万大军硬是被张辽的八百敢战士杀得丢盔弃甲,连孙权本人差点被活捉。可以说在军队战斗力和军人素质方面,刘备的蜀军是强过孙权的吴军的。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以兵锋正盛的士气一路势如破竹地打到秭归一带。

这是刘备所具备的三大优势,那么刘备又有哪5大苦衷,让他不得不伐吴呢?

二、刘备不得不伐吴的5大苦衷

与关羽的关系。桃园三结义自然是演义里虚构出来的,但史书上记载刘备对待关羽确实如手足兄弟一般,这点魏国的谋臣刘晔曾经对曹丕说刘备一定会借出兵而重振声威;而且认为刘备和关羽情如父子(古代君为父),一定会为他报仇。试想下如果对关羽被杀无动于衷,这让刘备如何带队伍,如何树立起威望,他辛苦多年的仁义形象就会崩塌。

2.荆州对刘备的重要性。为替关羽报仇是真,夺回失去的荆州亦是真。刘备想要实现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荆州是必不可缺的。现在很多人对《隆中对》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如果东吴没有偷袭荆州,关羽北伐襄樊就是日后两路北伐做得一次可行性的试验,结果关羽差点就攻破了樊城,直捣中原了。在关羽败亡后不久,孟达降魏,赶走刘封,导致东三郡的丢失(东三郡控制有两条战略通道,可以帮助蜀汉打通汉中与南阳这两个前线板块的交通线),更让刘备觉得夺回荆州势在必得。

3.对荆州派系和元老派的交代。刘备取成都、占益州包括建立蜀汉政权,主要依靠的还是原来荆州派的力量,执掌蜀汉政权的也是荆州派系。他们的故乡在荆州,他们想要打回去,刘备不得不考虑这些人的想法。另一个是元老派张飞,关羽被害,刘备不为所动,如何面对一起走过来的生死兄弟。

4.对刘备来说伐魏不如伐吴。曹丕称帝后,刘备在成都大肆宣传汉献帝已被害,为汉献帝披麻戴孝,事后自己称帝。但事实上汉献帝禅位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一直活到了曹叡时期,比曹丕、刘备活得久。如果刘备以恢复汉室为名,假设刘备打到长安、洛阳,灭了魏国,那是汉献帝未死,将来如何面对汉献帝呢,这必须是刘备不得不考虑的事。

5.留给刘备的时间不多了。刘备出兵伐吴的时候已经到了花甲之年60岁了,跟刘备这一代的都差不多已经老了,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再去拼一把,以后真的没有机会了,他想在最后的几年里为刘禅尽量的铺平道路,只有夺回荆州才能保证蜀国在日后与魏、吴的斗争中占据上风,而以刘禅的能力肯定是做不到的,只能自己来做了。

结语:所以即便朝野上下一片反对之声,但是和赵云、秦宓等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的问题自然也不同,对刘备来说伐吴是势在必行,无人可以阻挡。而且夷陵之战其实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胜利的天平会倾向哪边谁都不知道。刘备东征伐吴的目的关键是要夺回荆州,他并没有一口能吞掉东吴的实力。弱国无外交,刘备知道孙权不会轻易地把荆州割让出来,那么只有打,依据军事上的行动来换取外交上的主动,这才是刘备执意伐吴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三国最憋屈的死法!三国名将陆逊... 文|云初 编辑|云初 前言 夷陵大火烧尽蜀汉锐气,陆逊一战成名天下知。这位让刘备饮恨的东吴名将,最...
原创 溥... “爱新觉罗·溥仪”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他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末代皇帝”,...
原创 唐... 自秦朝实现统一之后,宋朝的国运仅次于汉朝与唐朝。然而,每当人们提到宋朝时,常常会带着“弱宋”这一标签...
原创 天... 康熙之所以赐死陈潢,并非因为陈潢的能力不如他,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些康熙不愿面对的事实,发现了一些不该...
原创 铁... 公元1277年,铁木真在率军攻打西夏时病逝。生前,他已经选定了第三子窝阔台作为继任者,但根据蒙古的传...
原创 这... 很久以前,我听说在离家不远的吉安安福蜜湖村,有一个周姓人家,据说他们是三国时期著名大都督周瑜的后裔。...
原创 李... 贞观六年(632年)寒冷的冬季,长安城犹如一座冷却的炉灶,突然从太极殿传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诏令:唐太...
原创 武... 每当朝代更替,尤其是通过暴力手段取得政权的时代,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和大规模的杀戮,那个过程总是充满...
原创 太... 光绪皇帝,清朝的第十一任帝王,身处富贵荣耀的王朝,他的命运却充满了屈辱与无奈。身为皇帝的他原本应当是...
原创 朱... 公元1424年,明朝的北伐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整个大军行进在酷热的大漠之中,气氛紧张而压抑。然而...
原创 夷... 刘备在晚年所犯下的最大错误,便是冲动行事,未考虑周全地为了关羽复仇而做出决定。回顾当时的局势,蜀国刚...
文明蕴化看陶寺:走近陶寺 寻迹... “族群认同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凝聚发展的一个关键,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
原创 1... 中国近代史可谓是充满了无数的灾难与曲折。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我们便被迫卷入了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是...
原创 历... 太上皇这一称号,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是皇帝对其父亲的尊号之一。通常情况下,这个称呼是由在位的皇帝用于...
秦始皇到底姓什么网友吵翻 80... 近日,2025年全国高考成为全网焦点,社交平台也掀起了一股学习答题热潮。 有博主发布问题“秦始皇姓什...
原创 晋... 晋安帝被毒死,东晋灭亡,刘裕建立刘宋 关键词:刘裕北伐、元嘉之治 前因:刘裕北伐 刘裕通过一系列军...
原创 晚... 关于过去的历史事件与杰出人物,很多文人都是通过书籍与文字来深入了解。然而,今天笔者为热爱历史的朋友们...
原创 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著名的皇帝名叫朱元璋。他对特定的两类人抱有极大的仇恨,第一类是那些贪婪的官...
原创 一... 大清王朝是一个拥有悠久而传奇历史的王朝,其统治下的12位皇帝各具特色,风采各异。而今天,我们的焦点则...
原创 词... 宋太宗赵炅,因其种种恶行,如烛光斧影、金匮之盟以及逼死弟弟和侄儿,还对寡嫂开宝皇后进行幽禁等,始终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