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有什么区别吗?
迪丽瓦拉
2025-09-24 09:05:01
0

“炎汉以降,帝王之子,靡不锡以王爵”,对于“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的清朝政权而言,为了激发爱新觉罗氏子孙为国奉献的积极性、进一步彰显统治阶层的特权和高贵,为皇族成员制定“封爵之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清史稿·皇子世表》的记载,清代宗室爵位授封制度自顺治六年便已成型,“定为亲、郡王至奉恩将军凡十二等”

但《清史稿》对于清代宗室爵位的记载并不准确,或者说“十二等宗室爵位”只是狭义上的描述。《钦定大清会典·宗人府》对于清代宗室爵位有着更为详细的说明:

宗室封爵列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镇国公;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

对于“世子”“长子”,《钦定大清会典》也有着明确的加封规定:

亲王、郡王嫡福晋所生之子,二十岁后由府照例请旨考试,親王嫡子奉特旨始封世子;郡王嫡子奉特旨始封长子。

也就是说,自“贝子”“亲王”之间,“亲王”的嫡子和“郡王”的嫡子也占据着绝对不容忽视的两等爵位。其中,“世子”高于“郡王”“长子”高于“贝勒”

除此之外,清代宗室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王爵——“铁帽子王”,即《清史稿·皇子世表》所记载的“惟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王,以佐命殊勋,世袭罔替”之特殊爵位。

清代的“铁帽子王”中有“亲王”爵位,亦有“郡王”爵位,除了承袭方式不同外,其余待遇大致相同。只不过,念在这些王爵的先辈都是清朝建国初期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后世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更为敬重而已。但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乃系“名铁命不铁”的所在,能被皇帝所容已属不易,更别提幸福了!

那么,在贝子、贝勒、郡王、亲王这四等最常见、最为我们熟知的爵位中,哪一级爵位才是最幸福的所在呢?

其实,只要详细了解了这四等爵位之间的差别,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待遇差别

清代宗室爵位自然是尊卑分明、等级明确,在属官护卫、俸禄待遇和后代封爵等方面自然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

1、属官护卫

根据《钦定大清会典》的记载,亲王下属有:长史一人,一等护卫六人,二等护卫六人,三等护卫八人,四品典仪二人、五品典仪二人、六品典仪二人;另外下领200名护军、马甲等。

郡王下属有:长史一人,一、二、三等护卫共十五人,五、六品典仪共四人;另外下领120名护军、马甲等。

贝勒下属有:司仪长一人,二、三等护卫共十人,五、六品典仪共三人;另外下领100名护军、马甲等。

贝子下属有:三等护卫五人、五、六品典仪二人;另外下领80名护军、马甲等。

除了上述拥有行政级别的属官、护卫和正常军队编制的护军、马甲外,清代宗室王公府邸还配有太监。清朝前期,王公府邸的太监人数并无明确规定,直到嘉庆皇帝做出规定:亲王准用七品首领太监一名,太监四十名。郡王准用八品首领太监一名,太监三十名。贝勒准用太监二十名,贝子准用十名

2、俸禄待遇

俸禄,乃系能够直观看出爵位等级差别的参数之一,亲王俸禄为“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郡王俸禄为“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贝勒俸禄为“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俸禄为“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其中,贝子至亲王府中的长史、护卫、典史、护军、马甲等均有朝廷发放俸禄,并不牵扯各自府邸财政。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些宗室爵位府中的属官和护卫都属朝廷直接管辖,对朝廷直接负责。

3、后代封爵

清代宗室爵位的授封共分为三种形式:功封、恩封、考封“功封”即以功勋封爵,清初的“铁帽子王”即为典型代表;“恩封”即对当朝皇子的封爵,但“非国有大庆,不得恩封”“考封”,即通过骑射、满语等考核后才可按照“降等世袭”的基本原则,予以宗室王公后嗣的爵位加封方式。同样,“非娴习骑射,不得考封”

高级爵位后代封爵的区别就在于经过上述考核以后的封爵结果:

亲王嫡子封为世子,其余诸子授不入八分公;

郡王嫡子封为长子,其余诸子授一等镇国将军;

贝勒嫡子袭封贝子,其余诸子授二等镇国将军;

贝子嫡子袭封镇国公,其余诸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职责差别

除了上述直观的差别外,我们从宗室王公的爵位名称上,也能看出这四等爵位背后的巨大差别。

和硕亲王中的“和硕”,在满语中做“一方、一隅”延伸为“一旗、一部落”讲;和硕亲王,本意为镇守一方、管束一旗的嫌贵王爵;多罗郡王和多罗贝勒中的“多罗”,在满语中只是溢美之称,基本相当于在爵位前面加一个较为美好、理想的名头,实际意义不大。而固山贝子中的“固山”在满语中意为“一角”,和和硕亲王的“一旗、一部落”有着明显差别。

也就是说,根据宗室王公的爵位名称来看,亲王至贝子的职责逐级降低,被皇帝委以重任的程度也在逐级降低。清代成年登基的皇帝,在承继皇权之前一般会被加封为亲王爵位,即出此意;道光皇帝在传位于咸丰皇帝的同时,还加封了皇六子奕訢为亲王,同样是委以重任、寄托厚望之意。

仅就职能而言,亲王类似于政府首脑,主抓一切;郡王、贝勒类似荣誉性官职,级别在而权力不大;而贝子则是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更倾向于执行。

被重视程度的差别

除此之外,宗室王公在皇帝眼中的重视程度也能直观的看出爵位分别。

清朝历史上,一旦某个亲王爵位出现后继无人、无人承袭的情况时,经宗人府抑或宗室大臣奏请,皇帝往往会在皇子中选择一位出继承袭而不是从该王爵的近支宗亲中选择。清朝皇帝们之所以这样做,并非对出继皇子的轻视,而是有着更为深层的考虑:

1、利用皇子出继来进一步收拢宗室权力,有效促进皇权集中;

2、皇子出继,更能表现出皇帝对该亲王一脉的重视程度,以彰显皇恩浩荡;

3、皇帝对于皇子的恩封,也必须“逢国有大庆”,还必须有恩封理由,肆意加封肯定会招致宗亲、朝臣不服。而出继承袭就让皇帝借机加封那些无功劳傍身甚至昏聩无能的皇子,以全爱子之心。

而对于郡王、贝勒、贝子爵位绝嗣的情况,皇帝就绝对不会令皇子出继,由此足见分辨亲王至贝子在皇帝眼中的受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亲、郡王用金黄舆服,贝勒、贝子用紫色舆服”、“亲、郡王,贝勒为宗臣贵位,向例皆不戴花翎,惟贝子冠三眼孔雀翎”、“亲王服四正龙补服;郡王服二正二行龙补服;贝勒服两正龙补服;贝子服两行龙补服”等服饰穿戴上的不同,也能看出自贝子到亲王之间的区别所在。

综合来看,级别不低、工资不低、地位不低但更倾向于荣誉性爵位;不必承担过多、过重工作;不必被皇帝过度重视以致常遭训斥,绝嗣也不用担心皇子夺走爵位的“郡王”,才是性价比最高、最幸福的那一个!

参考文献:《清史稿·皇子世表》、《钦定大清会典》、《清稗类钞》、《啸亭续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中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考证的朝代。商朝的统治持续了超过5...
原创 女... 她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谢团长”,也是与群众亲如一家的“谢同志”。 在党员干部的眼中,她是一位兢兢业...
原创 苻... 375年六月,前秦丞相王猛病重,他在临终时劝诫苻坚不要对东晋发动战争。王猛的忠告是基于他对当时局势的...
原创 关... “弟兄情深结义桃园,共赴虎牢关三度鏖战吕布。斩杀颜良、诛除文丑,明月之下挥刀斩貂蝉。” 这是京剧《...
原创 李...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开始,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漫长的时期涵盖了原始社会、奴隶社...
原创 蜀... 在诸葛亮的执政期间,他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力图挽救日渐衰弱的蜀汉。而在蜀汉后期,姜维继承了这一军事...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一个壮丽的王朝,其遗迹已在历史长河中漂泊了百年有余。回首一个世纪之前,宣统帝溥仪的退位诏书...
原创 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杰出人物,他们如同夜空中闪耀的繁星,照亮了文明的发展轨迹。 这些人物...
原创 5...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不仅能方便我们持续为您推送更多类似优质内容,也便于您参与后...
原创 以...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这些名字构成了三国时期二十四位将领的前十二名。在这其...
原创 5... 583年11月,南陈后主陈叔宝派遣散骑常侍周坟与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前往隋朝出使。当时,陈后主听闻隋朝开...
两大特展亮相山西省图 山河经纬... 7月23日,“山河经纬·红色印迹——馆藏革命根据地地图特展”“文献里的山西抗战展”在省图书馆第一展厅...
张晓波:近代史脉络中的抗战 一个糟糕的旧世界 在一个更长的时段中去看中国人民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历史演进的逻辑,将会有更加清晰。二...
原创 宋... 军地两条线的发展与互动 军队与地方政府之间长期存在两条几乎独立发展的线。由于这种结构,许多军官在职...
江心坡:原是我国领土,却在19... 江心坡在云南高黎贡山以西,夹在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中间,北边挨着西藏察隅县,南边到两江汇合处,面积大概...
原创 拿... 拿破仑绝对不能被处死,这不仅仅是因为法国人民想保护他,事实上,连周围几个列强也都不愿看到拿破仑被杀,...
原创 起... 1931年12月,江西宁都的天空显得特别阴沉,似乎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即将降临。原本隶属于蒋介石的第...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常被提及,堪称传奇。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表现出了极高的信任与...
原创 三... 三星堆人,这个曾令世界惊叹的古老文明,他们的起源与消失一直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热切关注的课题。三星...
原创 三... 在古龙的江湖世界中,百晓生所拥有的《兵器谱》记录了那些江湖上最为强大的兵器。如果三国时期也有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