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从未远去,也从未被遗忘。
杨保卿,云南施甸县太平镇一丘田村的居民,生于1931年。1942年5月3日,日军第18师团攻占缅甸后,从畹町开始大举入侵滇西。5月5日,日军杀向惠通桥,中国远征军奋力反击,怒江阻击战由此爆发。
刘副营长
当时,远征军第71军87师206团2营驻扎在太平镇一丘田村。由于营长在5月5日的战斗中牺牲,副营长刘堃然临时指挥全营。
1944年3月的一天,刘副营长和警卫员来到杨保卿家请求喝水。杨保卿的父亲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为他们准备了饭菜。11岁的杨保卿第一次见到了刘副营长,一个身材高大、气质沉稳的军人。
怒江阻击战
几天后,王连长带着泪水来到杨保卿家,告诉杨父,在前一天的战斗中,刘副营长在过江侦察时被敌方狙击手击中脖部,壮烈牺牲。王连长请求杨父带领村民安葬副营长。杨保卿的父亲马上召集了几位石匠,为刘副营长刻上了墓碑,并将他安葬在距离自家门口约100米的小山上。
杨保卿老人
安葬当天,山坡上盛开着满山倒钩刺的白花。杨保卿和妹妹们摘下这些白花,铺满了副营长的坟墓。大家默默地对着墓碑鞠躬,告别这位伟大的军人。
自刘副营长牺牲后,杨家便成为了这个英雄墓的守护者。1950年代,杨保卿的父亲去世时告诫他说,一定要守护好墓地,未来有一天,副营长的家人会来将他接回。
英雄墓
杨保卿牢记父亲的遗言,默默守护着这座英雄墓,整整守了50年。从接手墓地的那一刻起,杨保卿便开始努力寻找刘堃然副营长的家人。他多次向镇上、县里打听,并寻求帮助,但由于通信条件落后,这些努力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结果。
直到2015年11月,施甸县的热心学者苏泽锦在网上发布了寻找刘堃然副营长后人的寻人启事。短短几天内,这条消息被数百万网友转发,从云南一直传播到了山东。
一个星期后,山东的网友找到了刘副营长的小女儿——现年81岁的刘贞兰。刘家人在得知消息后,痛哭流涕:经过73年,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位英雄的家人。
刘贞兰老人
原来,刘副营长牺牲后,他的妻子始终未曾放弃寻找丈夫的遗骸,尽管四处托人寻求消息,始终未果。最终,刘副营长的夫人终生未再嫁,独自抚养着四个孩子,历经了无尽的艰辛。临终时,她仍然无法释怀,她告诫子女:“无论如何,要找到你们的父亲,让他回到家乡,叶落归根。”
泣不成声
刘贞兰老人向网友们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刘堃然1914年生于山东蒙阴县蒙阴镇大东关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6期。他身高1.82米,擅长长跑,曾获得万米长跑冠军。1938年11月,日军占领蒙阴县城时,刘堃然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参军抗日。
当时,刘堃然最小的儿子才8个月大,而六年后,家人收到了他牺牲的消息。刘堃然牺牲时年仅30岁,忠骨埋葬在怒江边,遥望着数千公里外的家乡,等待着亲人的归来。
祭扫英雄墓
2017年6月2日,刘贞兰带着刘家人来到了杨保卿家所在的一丘田村,祭拜这位已经牺牲了73年的英雄。而杨保卿,已是87岁高龄,和侄子杨锡君一起热情接待了刘家人。
时隔73年,刘家人终于与亲人再度重逢,纷纷跪在墓前,感动得泣不成声,周围的村民也无不为这深情场景所打动。祭奠仪式结束时,刘家的一辈又一辈纷纷向杨保卿和杨锡君下跪,感谢他们几十年来的守护与帮助,并认杨保卿为“大伯”,从此两家结成了亲戚。
感谢恩人
不久后,刘家人带着刘堃然的遗骨回到了故乡。一路上,路人纷纷向英雄遗骨敬礼。回到山东后,刘堃然的遗骨最终安葬在了妻子的身旁,那位等了他一辈子的妻子,终于盼到了她的丈夫。
路人敬礼
刘堃然的事迹深深打动人心,他无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刘家人历时73年,终于找到了父亲的遗骨,令人感动,也让人不禁泪目。而杨保卿一家三代人,接力守护英雄墓长达50年,直到刘家后人得以与英雄团聚,这种坚持与付出令人由衷敬佩。
刘副营长牺牲时,山坡上开满了白花。
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从未被遗忘。通过不断讲述英雄的故事,传承英雄的精神,英雄的传奇将永远流传下去,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