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为什么在马超到达后立刻选择投降?这个决定背后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特别是其中的第三个原因,尤为关键。仔细分析刘备的行动,也能帮助我们揭开这个谜团。
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命运发生了剧变。那场胜利不仅让他成功占领了荆南四郡,还为自己打下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但要实现匡扶汉室的宏伟目标,仅凭这四郡显然不够。早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已经提到,刘备必须进一步扩展势力,才能与曹操抗衡。因此,在占据荆南四郡后,刘备把目光投向了益州。就在这个时候,益州的主人刘璋主动向刘备寻求援助,请求帮助抵御汉中的张鲁。于是,刘备毫不费力地进军蜀地,得到了接近益州的机会。
表面上,刘璋邀请刘备来防守张鲁,实际上心中早有打算,希望借刘备之力防范曹操。毕竟,刘备的仁义之名早已传遍四方,刘璋原本并没有料到刘备会反目为敌,甚至会图谋益州。结果,由于张松与刘备勾结的事情曝光,刘备愤怒不已,决定发动进攻,目标直指成都。
虽然刘璋的兵力明显强于刘备,但刘备的军队更加精锐,毕竟他与曹操交手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相比之下,刘璋的军队战斗力较弱,屡次遭遇失败。举个例子,刘备派霍峻驻守葭萌关,而刘璋则派遣大军前来进攻。尽管刘璋派出的军队有数万之众,但霍峻仅有数百人。结果经过一年的鏖战,刘璋的大军不仅未能攻下葭萌关,反而遭遇了重创。这一战就足以看出刘璋军队战斗力的差距。
在这场对抗中,刘璋最为出色的战役应该是雒城之战。刘备围困雒城长达近一年,尽管庞统等名将也参与了围攻,但始终未能攻下这座城池。最终,庞统在攻城时不幸战死,这让刘备不得不派遣诸葛亮、张飞等人前来支援。然而,即便有了这些支援,刘备依然顺利突破了雒城。此战后,成都平原的其他城池再也没有任何一座能够挡住刘备的大军。
尽管成都城内有三万精兵,粮草充足,足以支撑一年的防守,而且城中的官员和百姓忠诚于刘璋,但经过数个月的坚守后,刘璋突然宣布投降,这到底是为何?此时的刘璋,早已没有了最初的信心。那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首先,刘璋的信心逐渐丧失。起初,刘璋并没有打算投降,因为他拥有更多的兵力,并且他和父亲经营益州多年,根基深厚,实力明显强于刘备。然而,随着战局的变化,刘备的实力不断增强,而刘璋的军力却逐渐消耗殆尽。此时,刘璋的手下开始叛逃,形势愈发严峻。即使他手下的部队依然忠诚,面对刘备的进攻,却屡屡被击败。尤其是当刘备的军队逼近成都时,刘璋意识到,即便城池坚固、兵员充足,他也未必能抵挡住刘备的进攻。逐渐丧失信心的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第二个原因是马超的凶名让刘璋心生恐惧。马超的名声在外,刘璋一听到马超到来,便立刻选择投降。马超不仅勇猛,而且性格狠辣。在与曹操的对抗中,马超曾让曹操陷入困境,甚至让曹操感叹“马儿不死,我就没有葬身之地”。然而,正史中的马超并非单纯为了复仇而反叛,他更多的是因为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选择了反叛。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马超甚至不惜投靠曹操的敌人,显得极为无情。此外,马超在凉州的屠杀使得他的形象更加血腥和冷酷。刘璋知道,如果马超攻占成都,城中的百姓必定会遭受屠戮。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和性命,刘璋在听闻马超到来后,不禁心生恐惧,最终选择投降。
最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刘璋对马超背后的张鲁的恐惧。马超之所以投降刘备,是因为他曾在凉州屠戮过众多敌人,树敌无数,最终被迫投奔张鲁。刘璋知道,张鲁与他有着深仇大恨,张鲁的母亲便是刘璋所杀。刘璋深知,一旦刘备为了感谢张鲁的援助,把他交给张鲁,等待他的将是灭顶之灾。因此,刘璋选择投降刘备,至少在刘备的庇护下,他的家族还能得到相对的安全,不会遭到张鲁的报复。事实上,刘备早已看穿了刘璋的心理,因此特意给了马超一支军队,让刘璋误以为是张鲁派来的援军。这一计策成功威慑了刘璋,加速了他的投降。
综上所述,刘璋之所以在马超到达后立即选择投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刘璋信心的丧失;其次,马超的威名令他心生恐惧;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刘璋担心张鲁的报复。刘备深谙刘璋的心理,因此采取了相应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取得了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