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瓦刺大军迅速逼近京城,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此时,于谦挺身而出,亲自指挥防守,并成功击退了敌军。经过这场胜利,于谦不仅获得了皇帝的高度信任,还迅速从兵部左侍郎升任兵部尚书。那么,于谦为什么能在如此危急的时刻获得如此高的职位呢?背后有四个重要原因。
一、朱祁钰称帝,依赖于谦的支持
朱祁钰的即位与于谦的支持密切相关。在土木堡之变中,原皇帝朱祁镇被瓦刺俘虏,国家局势极为危急。根据当时的规定,应该由太子朱见深继位。然而,太子年幼,且瓦刺军队已近京城,很多人对他能否承担重任产生了疑虑。权臣们经过讨论后,决定推举朱祁钰登基。刚即位的朱祁钰需要强大的支持力量,而于谦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就像朱祁钰后来依赖石亨复辟一样,朱祁钰的称帝离不开于谦的支持。正是这种依赖关系,使得于谦获得了快速晋升的机会,最终成为兵部尚书。
二、兵部尚书邝埜在战乱中牺牲,职位空缺
在土木堡之变中,兵部尚书邝埜因坚决反对朱祁镇出征而未被重视。尽管年事已高,邝埜仍随军出征,但在途中不幸从马上摔下,伤势严重,几乎丧命。尽管有人劝他留在后方治疗,他依然坚持继续作战,最终不幸在战乱中阵亡。邝埜去世后,兵部尚书一职空缺,而当时留守京师的于谦自然接任了这一重要职位。邝埜的牺牲为于谦提供了一个立刻获得政治机会的契机,使得他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积累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三、于谦力主坚守京师,获得明代宗的信任
当瓦刺军队围攻京城时,是否撤退成为了一个重要决策。许多大臣主张将都城迁往南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京师的沦陷。毕竟,南京是明朝的旧都,将都似乎能降低战乱风险。然而,于谦坚持反对这一想法,他坚定主张坚守京城,并亲自指挥防御。最终,他成功地抵挡住了敌军的进攻,保卫了京师。凭借这一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于谦不仅赢得了明代宗的极高信任,也因此在朝廷中获得了更大的支持和更高的声望,这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基础。
四、于谦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
在明朝,文官集团和皇权之间的矛盾经常影响政治决策。虽然于谦是一名军事官员,但他与文官集团的关系却非常良好,特别是与当时的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事实上,于谦的晋升得到了文官集团的推荐和支持,这使得朱祁钰能够顺利提拔他。文官集团的支持,不仅为于谦带来了政治上的庇护,也让他在朝廷中拥有了较强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明朝政权中的地位。
结语: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朱祁钰选择重用于谦有着深刻的战略意义。首先,朱祁钰依靠于谦的支持,顺利登基;其次,邝埜的去世为于谦提供了机会;再者,于谦坚持抗敌并成功守卫京师,赢得了明代宗的信任;最后,于谦得到了文官集团的支持,增强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说,于谦的晋升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