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历史中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历史评价上存在着极为复杂且争议颇多的声音。有人认为,清朝末期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国家屡遭列强欺凌,被迫割地赔款,陷入丧权辱国的深渊,开启了长达百年的国耻时代。与此相对,也有观点肯定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地位,认为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版图基础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如果没有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积极开疆拓土,按照明朝所继承的土地面积计算,我国的实际领土或许仅有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今日的印度。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经得起推敲?明清两朝的疆域面积,到底哪一个更为广大?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可以明确的是,现今我国10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规模,与清朝时代的疆域划分确实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关于明朝的具体领土面积,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有观点认为大明王朝的领土仅有约三百万平方公里,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领土面积甚至超过了四千万平方公里。
根据《明史》、《明实录》等权威史料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其当时空前强悍的军事实力,在朝代早期便控制了超过997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域,这一数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至于大明疆域达到四千万平方公里的说法,主要源于明成祖朱棣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在此期间,东南亚甚至非洲的部分国家向明朝表示臣服,不少地区自愿归附,成为明朝的属国。因此,从某种角度看,这些海外的数十个小国也被视作大明的领地范围。
但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客观,现代国家领土的定义更强调实际行政管辖权,即不仅在领土上可以驻军,而且还能征收税赋、管理土地和人口。由此看来,明朝鼎盛时期的陆地面积约为997万平方公里。
不过,进入明朝中后期,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减弱,实际可稳固统治的区域逐渐收缩至“关内地区”,即长城以南。蒙古草原、东北及外东北等地被女真、瓦剌等游牧民族占据。这些游牧民族随着实力的起伏,时而臣服明朝,时而发动战争,历史上形成了复杂的民族融合和对抗局面。
至明朝末年,随着清朝军队南下,明朝尤其是南明政权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一度下降至不足400万平方公里。在清朝不断攻势下,明朝最终覆灭,部分残余势力甚至逃往今日的缅甸、越南等藩属国境内。
继大明之后,清朝开始对全国范围实行统治。关外的蒙古地区等明朝控制力薄弱的地带,成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对此地的控制极为稳固。满族与蒙古族在清朝建立初期建立了牢固的军事联盟,使清朝对北方草原的控制力远强于明朝,这一点尤为关键。
对比明朝中后期的领土,明朝实际上能控制的地区相对有限,严格意义上主要局限于长城以南的关内地区。西藏吐蕃、新疆察合台部、漠南北方蒙古部族以及三海关以北的海西女真,这些地区虽然曾多次向明朝表示臣服,属明朝势力范围,面积合计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但明朝并未能长期稳定控制这些边远地区。
如果后世王朝能全面继承并稳固这些区域,或许我国今日的实际领土面积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纵观历代王朝对土地的扩张,核心动力多是对农业用地的需求。无论是汉唐还是明清,各代王朝都力求将肥沃的农田纳入统治范围,这也促成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历史格言。
因此,青藏高原、新疆沙漠以及漠南漠北广阔草原和半草原地区,由于不适宜农耕,人口稀少,多由游牧民族居住,难以形成持久繁华的城市中心。
从这个角度看,清朝确实为我国现有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北地区是海西女真族的发源地,蒙古各部与女真族早期结成对抗明朝的联盟,经过反复博弈和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清朝时期的领土格局。
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在于,满清政权雏形海西女真族本质上是渔猎民族,对辽阔的草原和严酷的边疆地区有极强的开拓欲望。相较于中原农耕民族偏向于传播文化影响力,渔猎民族更注重实际控制领土的直接利益。
清朝早期历史中可见,1644年满清八旗铁骑入关直至1912年清朝覆灭,267年间,其中有155年处于对外战争状态,主要战事集中在边境或边境之外。
在康熙和雍正两朝的经济基础上,乾隆皇帝通过军事行动将清朝的领土推向巅峰,面积首次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东北方向首次将库页岛纳入版图,西边扩展到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一疆域范围与汉唐时期的边界接近,北距贝加尔湖仅咫尺之遥。直至清朝灭亡,领土面积仍维持在约1100万平方公里。
因此,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当代中国的国土范围,这既包括早期的开拓扩张,也包括后期因腐败被列强侵占而失去的部分领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清朝对中国领土贡献巨大,但现今中国疆域的形成不能简单等同于清朝的功劳。许多清朝扩展的领土,其实早已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曾经统治过的土地。
换言之,清朝虽然在其鼎盛时期将疆域扩张至1000多万平方公里,但这些土地在此前都曾被中原王朝占领和管理。清朝的“扩张”,更应被视为对已丧失或边缘地带的恢复。
例如,东北的肥沃土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已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此后历代大一统王朝鼎盛时期,东北地区始终在其统治范围内。蒙古高原则曾被西汉、东汉、唐朝等多朝代征服。西域地区早在西汉时即被纳入中国版图。青藏高原在元朝时期也已成为中原政权的统治部分。
因此,从始至终,清朝在领土扩展上并非真正开拓新地,而是恢复和巩固传统版图。同时,朝鲜半岛北部和越南北部在清朝时期仅是藩属国,未被纳入直接统治范围。而这两个地区的丧失也与清朝末年的衰败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为当代领土疆域的形成贡献了重要力量。没有历代的积累,就没有清朝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实控土地面积。同时,也不能忽视清朝末年因政府腐败无能而导致外蒙古、外东北和外西北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