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太监和商人,真的能成为好兄弟吗?
迪丽瓦拉
2024-11-15 05:52:02
0

原标题:大明王朝1566:太监和商人,真的能成为好兄弟吗?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剧,很多老戏骨都在这部剧中奉献了自己的精湛演技,这部剧也因此成为了国产影视剧中难得的精品。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欢这部剧,笔者也是它的粉丝之一,所以就想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者对这部剧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太监和商人,真的能够成为好兄弟吗?

看到这句话,你是不是大吃一惊,太监,商人,成为好兄弟,这都哪跟哪啊,这怎么可能呢?别急,听我给您慢慢聊。

在这部剧中,嘉靖皇帝表面上看起来清心寡欲,整天求仙问道,无欲无求的。实际上,他每年的花费一点都不少,光是随便修一修宫殿,就能落下上百万两银子的亏空。然后大手一挥,就让下面的官员去填。

可是下面的官员也不是神仙啊,每年的财政收入,既要用来给官员发放俸禄,还要救济受灾百姓,东南抗倭打仗要用钱,驿站喂马还要用钱。那么多的地方都需要用钱,仅凭正常的税收是绝对不够的。可是皇帝的欲望还要满足,这又该怎么办呢?

于是皇帝就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决定自己来赚钱。江浙一带的丝绸比较有名,而且海内外需求量还不错,所以嘉靖帝就把主意打在了丝绸身上。他就开办了织造局,每年和洋人做生意,把丝绸卖到海外,然后赚上一大笔银子,来填补自己落下的亏空。

但是织造局远在地方,而且利润丰厚,事关皇帝的钱袋子,这么重要的位置该派谁去管理呢?嘉靖皇帝很快想到了自己身边的太监,这些人唯一的依靠就只有自己,派他们看着织造局准没错!

管理织造局的人有了,那谁又为织造局织丝绸呢?这么简单的问题可难不倒嘉靖帝,这份差事就相当于给皇帝打工,只要一传出去,谁不乐意干呢?话虽如此,嘉靖帝心中还是有了合适的人选,当然是当地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叫做杨金水的太监,还有一个叫做沈一石的商人,共同担起了为嘉靖帝敛财的担子。这份担子很沉,他们两人心知肚明。但是他们两人不知道的是,未来的并肩战斗,将会使两人成为再好不过的兄弟。

刚才也说了,两人的工作,杨金水负责管理销售,沈一石负责产品生产。当然都不是白干,杨金水凭这份差事升官发财,沈一石则从中赚取差价。平日里沈一石就收原料,然后开办织造作坊,组织工人生产丝绸。杨金水则负责接待海外的客户,向他们销售织好的丝绸。赚到了钱,大部分交给嘉靖帝,小部分归他们所有,如果一直这样顺风顺水,倒也没什么。

可是这一年嘉靖帝因为开销太大,落下的亏空如果来年补不上,国家财政就要崩溃了。经过商议,嘉靖帝决定让浙江老百姓多种桑田,然后多养蚕多产丝,增加丝绸的产量,然后多卖钱来补亏空。这就是当时有名的“改稻为桑”。

可是改稻为桑后来却出了乱子,浙江两个县被淹了,老百姓没有饭吃了。但是这却如了沈一石的意,因为他正好可以趁机低价买下灾民的田地,然后种上桑苗。

算盘打好以后,沈一石说干就干。他带着买好的粮食,在粮船上挂着织造局的灯笼,就向淳安、建德两县出发了。

可是沈一石此举是要杀头的,因为挂着织造局的灯笼就意味着象征皇帝,可是他却低价购买灾民的田地,这不是相当于往皇上脸上泼脏水吗?如果嘉靖帝知道了,不仅他的性命不保,甚至还会牵连到杨金水。而此时的杨金水正在北京被皇帝召见,对此事还一无所知。

而后沈一石到达淳安以后,受到了海瑞的阻挠,低价买田的愿望泡汤了。沈一石索性换了一套说辞,说自己是代表皇上来赈灾的,把带来的粮食全部发给了灾民。沈一石以为这么做就平安无事了,其实则不然。

从北京回来以后的杨金水听说此事以后,大为震怒。往日里两个人有事情一起商量,有钱大家一起赚,沈一石甚至把自己喜欢的芸娘都送给了杨金水暖床,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怎么就变了呢?

杨金水觉得沈一石这是自己找死,而且找死也要拉上自己垫背。他顾不得往日的情分,急忙找来了沈一石,向他大发雷霆。

沈一石当然明白杨金水的意思,他端起了一杯酒喝了一口,不紧不慢地说了一番话,原来这改稻为桑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嘉靖帝要钱,上面让百姓改稻田为桑田,可是把百姓的田一买,他们就没了饭吃,没饭吃就要造反,到头来还是会受到处分。所以与其那个时候被问责,倒不如现在拼一把,把百姓的事情先解决了,其他的再从长计议。

而且沈一石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专门挑在杨金水不在的时候,也就是说如果嘉靖帝要追查此事,杨金水完全可以说自己一概不知,然后把责任全部推到沈一石的身上,全部由他承担。

听完沈一石的解释,杨金水才明白自己错怪了他,急忙向他道歉,两个人这才消除了误会。

随后嘉靖帝果然追究这件事情,沈一石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直接自焚了。听闻沈一石的死讯,杨金水心里很不是滋味。

又过了一段日子,杨金水自己也深陷漩涡,为求自保,他只好装疯卖傻。在嘉靖帝召见他的时候,他借着自己的疯言疯语,告诉了嘉靖帝一个隐秘。他让嘉靖帝明白了,沈一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向嘉靖帝证明了沈一石的清白。

杨金水也知道自己装疯骗不了皇帝,这是他们合演的一出戏而已,而他这么做其实也是冒了很大风险,但是他之所以还这样做,也是为了沈一石对自己的情义吧。

所以说,沈一石和杨金水,一个是豪商巨贾,一个是皇帝身边的太监,看起来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倒像是一对兄弟。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大明王朝1566》的解说就结束啦,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转发,谢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瀛寰新谭|谁才是“第三罗马”?... 自公元15世纪起,莫斯科大公以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试图夺取君士坦丁堡,打造“第三罗马”。沙...
原创 潼... 潼关大战是曹操为平定关中地区,与马韩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 此次战役中,马超作为防守方,又占据地理优...
原创 亚... 武王姬发推翻商朝的统治后,实行分封制度,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而诸侯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
原创 反... 前言: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一条计谋,在三国演义中被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反间计主要的特点就...
6卷《荆楚文化史》构建荆楚文化... 6卷近300万字《荆楚文化史》 构建荆楚文化全景图 这是一部“十年磨一剑”的学术著作——共6卷、近3...
黎明“七问”之一:谁研制了开国... 本文转自【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1949年10月1日15时,北京的开国盛典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原创 武... 摘要:武田信玄麾下的真田幸隆,是山本勘助引荐的?逻辑上说不通 真田家并不是什么强大的大名,提别是在始...
浙江古代为越国地盘,为何不简称... 清朝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前曾落第,自勉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
原创 开... 开隋九老,战力排名 1、定彦平 武器:绿沉四尖枪。 特点:枪法精绝,神鬼莫测,被称为“双枪无敌将”。...
原创 赵...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宋孝宗 ...
原创 关... 公元219年,也就是被誉为三国的“魔咒之年”——建安二十四年,对于关羽来说,半年时间,却让他深刻体会...
原创 春... 霸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诸侯之长,即诸侯国总盟主。东周末年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国力强盛,有雄心壮志的君...
原创 英... 引言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原创 曾... 曾经挽救中华文明的七位伟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华夏文明的复兴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曾有无数英雄豪杰为民...
原创 毛... 在中国历史上,李自成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位陕西米脂县出来的“闯王”,带领农民军刮起席卷全国的起义风...
原创 老... 老祖宗说过:“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从古至今,有许多令人不解之事,比如韩信,自己的腰间明明挂着剑...
原创 罗...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70期。1943年3月,山东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将领、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
原创 二... 1946年3月,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而这也就标志着美苏冷战拉开了序幕。在此以后,美苏...
原创 明... 少读三国,对诸葛亮六出祁山,既感钦佩,又觉惋惜,尤其对上方谷那场大雨忿忿不平。及至年长,洞悉当时魏蜀...
原创 诸...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神入化,用兵如神,没有诸葛亮这位优秀的谋士,蜀国恐怕早就奄奄一息了。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