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率7万大军打到奉天城下,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其实很简单
迪丽瓦拉
2024-11-15 07:46:54
0

原标题:郭松龄率7万大军打到奉天城下,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其实很简单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率领七万大军倒戈反奉,以图推翻张学良父子在奉天的统治。其实,关于郭松龄反奉一事我们可以说成是内外因素所致。内因是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且信奉三民主义,立志报效国家,反对卖国投降。外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统战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何这么说呢?首先来说,在理论方面,李大钊先生最早就提出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军队,才能够推翻军阀的统治思想。其原话是:

要把军阀彻底推翻,“就得靠革命的进步军队,同军阀势力对立、斗争。等待时机成熟,利用军阀混战,趁机消灭他们。”

但结果我们看到了,虽然郭松龄发动了反奉战争,且在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张作霖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但为何仅仅过了一个月就失败了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准备不足

从郭松龄起兵之后所发出的晦涩难懂的电文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郭松龄起兵反奉实乃仓促之举。他所发出的电文中,多包含有“军阀误国”、“国民革命”等语,这样的内容虽然看似先进,但是却不能对手下的官兵做到很好的思想动员。为何呢?首先来说,“军阀误国”、“国民革命”这样的词语对于当时绝大部分官兵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更多的官兵则认为这就是一场“倒戈叛变”,无非又是军阀与军阀之间的又一次战争而已。

所以后来张学良曾回忆说:“郭松龄的军队中,只有几个团长、旅长是绝对服从他命令,底下的官兵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郭松龄的七万部队中,能懂他意思的人屈指可数,很多士兵无非就是鉴于“军令如山”,而参与进来而已。此外,郭军在起兵之时并没有考虑好后勤保障问题,枪炮等武器准备严重不足,所以到了战场上之后便处于被动局面。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不到位,是郭失败的一大原因。

第二、大失人心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姜登选身上。我们知道,姜登选与郭松龄、张宗昌、李景林、韩麟春并称为是张作霖手下的“五虎将”,在当时的东北军中威望甚高。而姜登选早年的时候参加过同盟会,南下革命,后来辞官之后加入到了东北军中。此人为官清廉、治军严格、待人随和,曾经还向张作霖建议要裁军免战,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良将”,但是他与郭的关系一直不好。

第二次直奉大战过后,姜虽然没有立下过什么赫赫战功,但却被张作霖特别对待,将其授予安徽军务督办,郭战功显赫却无地盘可得,这让郭心理极为不满。在反奉战役期间,姜由安徽退回东北路过河北滦州的时候,郭派人将他邀请到城内,随即便将其扣押,最后因害怕其泄露反奉计划,当天夜里就被郭执行枪决。

郭松龄此举,虽然避免了其泄密,但是也严重伤害到了众官兵的心,官兵们说:“这鬼子(郭松龄的外号‘郭鬼子’)究竟做出鬼子事来”。郭处决姜登选之后,众官兵对他极其失望。战争开始之后,张作霖便开始对郭军实行策反,战争进行到不久之后,邹作华等将领先后率军叛变,使得郭松龄军战斗力迅速下降。

第三、联盟破灭

在1925年秋,郭松龄在赴日观操期间,因不满张作霖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便随即与冯玉祥代表韩复渠达成合作意向。两人回国之后,郭便与冯玉祥在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坚定了“郭冯密约”,并邀请了李景林加入,新成立反奉三角联盟。但其实,这一联盟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坚固,这三人各怀心思,联盟本身就是名存实亡。后来郭松龄还寄希望于与自己有着师生情分的北大营的学生教导队和军官教育班,但由于这些人的家眷都在奉天,被张作霖控制着,所以在反奉战争中并没有什么动作。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人的加盟,可以说是反奉战争中的一次转机,但是郭因为他曾经受过张作霖的提拔,所以并没有接受他的部队。他便是阚朝玺。这次机会的错失,直接导致了反奉战争期间郭军孤立无援。当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郭这个人并没有一个好的胸怀,他对以前与张作霖有关的人员,似乎都很排斥,心存芥蒂。当然,这也是他失败的又一原因。

第四、日本干预

反奉战争开始之后,日本关东军对其十分关注战争的进展,并在是否干涉,如何干涉等问题上举棋不定。但日本在权衡其中利弊之后,很快便决定援助张作霖,其理由是只要保住张作霖,就一切要求都好商量。而张作霖本人也允诺日本在战后给予其好处。日本为了维护和扩张自己在东北的利益,便大力支持张作霖,例如关东军司令白川义则的两次对郭军进军不利的警告、派朝鲜军队威慑其行动等。日本关东军的干预,挽救了垂死挣扎的张作霖等奉系军阀,当然也致使郭松龄功败垂成。

以上便是对郭松龄反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简析。

参考文献:

姚东藩等撰,徐彻整理:《郭松龄反奉见闻》,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天津交中咨料》(第三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瀛寰新谭|谁才是“第三罗马”?... 自公元15世纪起,莫斯科大公以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试图夺取君士坦丁堡,打造“第三罗马”。沙...
原创 潼... 潼关大战是曹操为平定关中地区,与马韩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 此次战役中,马超作为防守方,又占据地理优...
原创 亚... 武王姬发推翻商朝的统治后,实行分封制度,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而诸侯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
原创 反... 前言:反间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一条计谋,在三国演义中被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反间计主要的特点就...
6卷《荆楚文化史》构建荆楚文化... 6卷近300万字《荆楚文化史》 构建荆楚文化全景图 这是一部“十年磨一剑”的学术著作——共6卷、近3...
黎明“七问”之一:谁研制了开国... 本文转自【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1949年10月1日15时,北京的开国盛典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原创 武... 摘要:武田信玄麾下的真田幸隆,是山本勘助引荐的?逻辑上说不通 真田家并不是什么强大的大名,提别是在始...
浙江古代为越国地盘,为何不简称... 清朝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前曾落第,自勉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
原创 开... 开隋九老,战力排名 1、定彦平 武器:绿沉四尖枪。 特点:枪法精绝,神鬼莫测,被称为“双枪无敌将”。...
原创 赵...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宋孝宗 ...
原创 关... 公元219年,也就是被誉为三国的“魔咒之年”——建安二十四年,对于关羽来说,半年时间,却让他深刻体会...
原创 春... 霸者,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诸侯之长,即诸侯国总盟主。东周末年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国力强盛,有雄心壮志的君...
原创 英... 引言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原创 曾... 曾经挽救中华文明的七位伟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华夏文明的复兴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曾有无数英雄豪杰为民...
原创 毛... 在中国历史上,李自成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这位陕西米脂县出来的“闯王”,带领农民军刮起席卷全国的起义风...
原创 老... 老祖宗说过:“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从古至今,有许多令人不解之事,比如韩信,自己的腰间明明挂着剑...
原创 罗...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70期。1943年3月,山东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将领、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
原创 二... 1946年3月,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而这也就标志着美苏冷战拉开了序幕。在此以后,美苏...
原创 明... 少读三国,对诸葛亮六出祁山,既感钦佩,又觉惋惜,尤其对上方谷那场大雨忿忿不平。及至年长,洞悉当时魏蜀...
原创 诸...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神入化,用兵如神,没有诸葛亮这位优秀的谋士,蜀国恐怕早就奄奄一息了。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