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来聊聊历史上超牛的一篇文章 ——《谏逐客书》,还有背后那些有趣又重要的事儿。这文章啊,可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当时那局势可复杂了,韩国派了个叫郑国的人到秦国,名义上是帮着修水利,实际想拖垮秦国,让秦国没精力攻打韩国。这事儿被发现后,秦国那些贵族大臣就趁机跟秦王说,这些从别的国家来的客卿,指不定都怀着坏心思呢,说不定都是间谍,得把他们都赶走。秦王嬴政一琢磨,行吧,就下了逐客令,要把非秦国的官员都撵走,李斯也在这被驱逐的名单里。
这李斯啊,心里肯定不服气啊,他大老远跑来秦国,就是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抱负。他想着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太不甘心。于是,在离开咸阳的路上,他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给秦王嬴政。你看,这李斯多有想法,他没有直接喊冤,说自己对秦国多忠心,而是从秦王统一天下的大目标入手。他在文章里,历数秦国四代君主任用客卿让秦国变强的事儿。你看秦穆公,任用了百里奚、蹇叔,一下子就成了霸主;秦孝公呢,重用商鞅,搞变法,国家变得超级强大;惠文王用张仪,把六国联盟给拆散了;昭襄王有了范雎,朝廷威望大增。这四位君主,哪个不是靠着客卿才建立了大功劳?李斯就跟秦王说,大王您现在要把外来人才都赶走,这不是帮着敌国增强实力嘛!这话说得在理啊,嬴政一听,心里肯定得琢磨琢磨。
而且啊,李斯还举了好多例子,说大王您喜欢的那些珠宝、美女、音乐,好多都不是秦国本土的,可您照单全收,咋到了人才这儿,就这么区别对待呢?这不是只看重东西,不看重人嘛!他这一番话,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还站在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去分析,让秦王意识到,逐客这事儿可太不明智了。
再说说秦国这四代君主的治理措施,那对秦国强化政权的作用太大了。秦穆公重用人才,广纳贤士,让秦国在西边一下子强大起来,有了争霸的资本。他就像个眼光独到的伯乐,发现了百里奚、蹇叔这些千里马,带着秦国走向强大。秦孝公更厉害,支持商鞅变法,从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让秦国的国力蹭蹭往上涨。这商鞅变法,就像是给秦国这台旧机器换了全新的零件,运转得更顺畅、更有力了。惠文王呢,任用张仪,用连横的策略打破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让秦国在外交上占尽优势,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昭襄王有了范雎,加强了中央集权,让秦国的政权更稳固,国家更有凝聚力。
你看,这四代君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招,都在为秦国的强大添砖加瓦。他们明白,要想国家强大,不能只靠自己国家那点资源,得广纳天下英才,学习不同的治国理念。就像咱们现在过日子,不能只守着自己那点小圈子,得多跟外面的人交流,学习新东西,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李斯的《谏逐客书》,成功打动了秦王嬴政。嬴政看完后,觉得李斯说得太对了,马上派人把李斯追回来,恢复他的官职,还取消了逐客令。从这以后,李斯就更死心塌地地辅佐嬴政,为秦国统一六国出谋划策。最后,秦国花了十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其中,李斯和四代君主的努力,那可都功不可没。
家人们,从这段历史里,咱们能学到不少东西。在生活里,遇到事儿别慌,像李斯一样,换个角度思考,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啊,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得有大格局,不能目光短浅。就像秦国四代君主和李斯,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未来,为了实现大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所以啊,咱也得有自己的目标,朝着目标努力奋斗,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好啦,今天的历史故事就讲到这儿,家人们记得点赞关注,咱们下期再见!说不定下一个让你拍案叫绝的历史故事,就在下一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