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开国大将之一,他的战功显赫,地位崇高,且一直以刚正不阿、耿直霸气的性格著称。然而,他在穿着打扮上却从不讲究,经常给人一种普通老人的印象,甚至有人因此将他误认,拒之门外。
有一次,在1970年代末,黄克诚去总后勤部找洪学智。那个时候,已经年过七十的黄克诚看起来像个普通的老年人,穿着非常朴素,衣着随意,完全不像一位开国大将。正因如此,当他走到门口时,卫兵问他:“老人家,您找谁?”一副恭敬但明显带有疑虑的口气。
黄克诚没有多想,随口回答道:“我找你们的部长。”他说完就准备往里走。然而,卫兵一看他没有通行证,立刻拦住了他,告诉他:“没有通行证不能进。”黄克诚心里明白,卫兵不认识自己,便没有责怪他,而是礼貌地说:“我叫黄克诚,我有事要找洪部长,麻烦您通知一下。”卫兵仔细打量了黄克诚一番,心里可能想着:“黄克诚?我知道这个名字,可他怎么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大将军的模样?他怎么证明自己是黄克诚?要是他真是黄克诚,怎么会不坐车来,身边也没有警卫员?”黄克诚确实没有带任何证件,也没坐车,完全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样子,这让卫兵有些为难。
就在这时,洪学智的秘书走了出来,看到两人正在门口争执,急忙上前询问情况。卫兵解释道:“这位老人来找洪部长,但没有通行证,不能让他进。”秘书瞪了卫兵一眼,厉声说:“你说什么?这位是黄克诚大将!你居然敢拦他?”卫兵愣住了,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老爷爷竟然是黄克诚大将。秘书赶紧带黄克诚进去,并不忘再次瞪了卫兵一眼。尽管如此,黄克诚并没有因为此事生气,他反而宽容地替卫兵辩解,称自己确实没有证件,卫兵只是按照规矩行事,应该理解他。
黄克诚的宽厚和宽容不仅仅体现在晚年,实际上,即使是在年轻时,他也常常因为外貌不修边幅而被人误认。比如在1942年,黄克诚当时是新四军第3师的师长。有一天,他去第10旅司令部找旅长刘震,结果又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当时黄克诚才40岁,虽然年纪不算大,但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再加上他衣着破旧,头发蓬乱,一副农村老农的模样,如果不知情的人根本不可能认出他来。
当他到达司令部门口时,卫兵依旧把他拦住,问他找谁。黄克诚回答道:“我找你们旅长刘震。”说着,他就试图往里走。由于当时新四军特别注重与群众的联系,卫兵一般会允许普通百姓进门,只要不造成麻烦。但见黄克诚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卫兵担心他不是来访的普通百姓,于是便拦住了他,不让他进入。
黄克诚的脾气比较急,尤其是那时他正有紧急的事情要与刘震谈,于是他大声说道:“我是你们的师长黄克诚!”然而,卫兵显然还是不相信他说的,依然拦住他不让进。正巧,刘震听见外面的动静,出来查看。见到黄克诚,他立刻敬礼,并称:“黄师长,您怎么来了?”这才让卫兵明白,这个“看起来像农村老头”的人,原来就是自己崇敬的黄克诚师长。
尽管自己曾被误认,黄克诚并没有生气,反而在事后做起了自我批评,认为自己急躁,没有事先与卫兵沟通清楚。黄克诚一直是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人,不论地位如何,他从不顾及个人面子。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进行反思与改正。
黄克诚不仅在战场上勇敢果断,在日常生活中也展示了他的宽容与自我反省精神。他那种不拘小节、不图外表的作风,正是他作为一位开国将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