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先辈们以血肉之躯抵御外侮,用顽强意志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族存续点燃希望之光。如今,硝烟散尽,但历史的回响仍在耳畔激荡。青年一代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应如何接过“历史接力棒”?答案的核心,在于以信念为“舵”,以本领为“桨”,以行动为“帆”,在传承中开创,在坚守中前行。
以信念为“舵”,方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航向。抗战岁月里,先辈们坚定“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信念,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这种信念是抗战精神的灵魂,更是青年一代的精神灯塔。当下,面对“躺平”“佛系”等消极思潮,广大青年当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拒绝沉沦;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权衡,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选择奉献。
以本领为“桨”,方能在复兴赛道上乘风破浪。抗战时期,先辈们在物资匮乏的困境中摸索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用智慧弥补装备差距。如今,青年面临的“战场”虽已不同,但过硬的本领同样是制胜法宝。青年的本领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理论,还必须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大青年应专注于核心技术攻坚,在实验室里探索未知;应投身于文化传承创新,用新媒体让非遗“活起来”;应放眼全球,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唯有不断锤炼本领,才能在时代竞争中占据主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动力。
以行动为“帆”,方能让青春梦想照进现实。抗战胜利,不是先辈们喊出来的,而是拿命拼出来的。十四年浴血奋战,无数先辈用生命践行“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今天的青年,同样需要以行动诠释担当。青年应拒绝“空谈误国”,主动到基层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点滴中践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心温暖他人;立足本职岗位,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唯有将个人行动融入时代洪流,青春才能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青春何为”的答案,不在远方,而在脚下;不在空谈,而在实干。青年应弘扬抗战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异彩,在历史接力赛中跑出属于青年的风采。(高县融媒 陈小芳)
上一篇: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