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弥一向不受蒋介石重视,打了一仗直接通天,超过了胡琏、邱清泉
迪丽瓦拉
2025-09-27 12:33:11
0

1948年7月底至8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场会议在何应钦的推动下进行,事先他已与参会的各级将领进行沟通,要求大家针对战略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尽管如此,会议一开始并没有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反而变成了一个“甩锅大会”。最后,甚至连蒋介石本人也未能避免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

蒋介石虽然坚决否认军事失败的责任,但在他强硬的态度下,会议最终还是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套新的战略方针。这些方针主要体现在军事部署上,具体包括:在东北保持稳定;在华北加固防线;在西北抵御匪患扩展;在华东和华中则进行更为积极的剿匪行动,阻止敌人南下,同时攻击匪军的主力。

不仅如此,会议还对国民党的军事编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传统的整编师、军、集团军等结构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军为战略单位,下设2至3个师,并将五个军合并为一个兵团,由兵团司令官全权负责兵团内的各项事务,包括人事、奖励、惩罚、监督和补给等。

在新的兵团编制过程中,原本在军中呼声很高的邱清泉和胡琏都没能如愿担任兵团司令,而是李弥,一个相对较少被提及的人物,意外地成为了第十三兵团的司令官。李弥的崛起令人惊讶,尤其是在邱清泉和胡琏的失意之下。李弥的过往,虽然不为人熟知,却并非如外界所传的“逃跑将军”那般简单。他的军事经历充满了曲折与转折,最终使他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李弥,黄埔四期的毕业生,早年生活并不显赫。他出生于云南,曾在驻粤的滇军服役,凭借受过教育的优势,得到了当时师长的赏识,并且经由滇军的推荐进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滇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教导团,而有趣的是,这时该团的团长是朱德,朱老总对李弥的培养不遗余力,试图将他引导到革命的道路上。然而,李弥并未接受朱德的教诲,南昌起义时他拒绝参加,离开了第三军,随后辗转上海、南京等地。

蒋介石在1927年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曾因失利被迫辞职,但很快便通过宋美龄的婚事重新回到了政坛,并积极拉拢黄埔生。李弥也因而受到了蒋的邀请,进入了南京总司令部,成为警卫团连长。蒋介石为了拉拢地方军阀,将黄埔生派往各地军队,李弥也因此被派往四川的赖心辉部。

蒋介石当时虽然手握兵权,但黄埔生已大量涌现,李弥并未受到过多重视。然而,这一安排实际上是蒋介石意图用黄埔生来对抗地方军阀的手段。李弥在四川的服役生涯虽然不算显赫,但也为他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1930年,赖心辉的部队被黄埔系瓦解,李弥逐渐升职。在陈诚的领导下,李弥被调任新编的十一师副团长,但在1932年的一次事件中,由于李弥坚持不缴械,他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最终被升任团长并调归赣军熊式辉部。尽管这个调动看似是一次升职,但实际上李弥的前途并不明朗,他并没有因此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弥开始在国民军中逐渐展露头角。他先后担任了第三十六军的副旅长和旅长,随后调任第八军担任荣誉第一师的师长。这个位置的变动,为李弥的军事生涯带来了极大的机会,尤其是在1940年桂南会战中,李弥展示了他的指挥才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弥的战功逐渐显现。在后来的松山战役中,他以出色的指挥能力,协助第八军成功歼灭了日军的一个完整联队,这一战成为李弥的辉煌战绩之一。此战之后,李弥被蒋介石重用,晋升为副军长,并最终在1945年晋升为第八军的军长。抗战胜利后,李弥被派往青岛,参与内战的军事行动,并逐渐通过自己的手腕,扩大了军队的实力。

李弥的军事生涯充满了波折与机遇。他凭借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坚韧的个性,在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不仅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还逐步成长为一名值得蒋介石信赖的将领。尽管他最终在战后成为一名退役将军,但他在抗战中的表现,以及在随后的内战中的坚持,依然深深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7位诗人,27首巅峰唐诗,带...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的巅峰。 “初唐四杰”“文章四友”“王孟”“李杜”,扛鼎诗人竞相涌现。...
原创 那... 《——·前言·——》 他说:“如果不能站着活,那就倒在讲台上。”他真的倒下了。 1958年,艾跃...
原创 如... 前言 美国历史学家希尔顿曾震撼地说:"两个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将日本沉没!"这个评价指向一个普通...
原创 《... 在许多人眼中,孙连城被视为懒政者,甚至有人指责他缺乏智慧。李达康不但提出了解决方案,还将孙连城任命为...
原创 中...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系后,官僚体制的腐败问题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永恒话...
原创 辛... 《——·前言·——》 清朝灭亡的那一年,没有人真的预料到这个曾经强盛的朝代会在一瞬间崩溃。宫中的太...
文化遗产耀中原|唐宋瓷艺的千年... 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我不在书斋里,我在人中间” ■ 本报记者 李娇俨 据多家媒体报道,知名历史学家许倬云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95岁。 许倬...
德川幕府也发育儿补贴,难解日本... 鼓励生育政策在现代国家相当普遍,实施后的效果却并不太确定,因为人们在作出婚姻和生育之类影响深远的决定...
姜维有一封信,他死了82年后才... 00.前言 公元347年,东晋权臣桓温的军队,踏破成都宫殿大门。 在成汉皇宫尘封的角落,士兵发现了一...
原创 清... (太子妃瓜尔佳氏剧照)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
原创 朱... 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并非单纯的朝代更替,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华夏重光”的...
原创 结... 1935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终于在延安扎根。然而,尽管时局危机四伏,西北...
原创 若... 韩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战神之一,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在仅仅四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困的流浪汉,...
原创 清...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皇帝是位居金字塔顶端的至高无上的存在。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者,皇帝掌握着无...
原创 攻... 1949年年底,随着两广战役的胜利告一段落,40军的118师和军直部队暂时驻扎在钦州。这一天,韩先楚...
原创 朱... 元末明初,历史风云变幻,英雄豪杰纷纷涌现。在那个时代,像常遇春、徐达、李文忠等一大批杰出的将领,都是...
原创 司...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诸葛亮描绘成了一个几乎超凡脱俗的智者,诸葛亮凭借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
原创 “... 在东周末年,原本臣服于周朝的诸侯国开始割据,出现了诸侯王超越周天子的现象。最著名的事件包括“田氏代齐...
原创 明...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现象严重,官场上贪官污吏比比皆是,社会的乘数效应使得普通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