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的是唐宋瓷艺的千年密码-——邓窑遗址。
天青釉瓷碗
游客:导游,听说邓窑是北宋名窑之一,可这遗址看着都是碎瓷片,能看出什么门道?
导游:可别小看这些碎瓷片!邓窑创烧于唐,鼎盛于宋,金元时期还在烧造!据窑址出土唐代花瓷及传承有续的史料、碑文记载,邓州邓窑邓瓷烧造史约1500年;邓窑青瓷烧造断代至少800年。
游客:那这遗址规模应该不小吧?
导游:邓窑遗址北起土槽沟,南至上庄村,东西宽800米,南北长1500米,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光是散落的窑具、瓷片就堆成小山,还有残窑壁、烧土块,当年窑火鼎盛时,怕是“孤村陶烟时起”,十里窑场连天!
窑口
游客:这么大规模,古人怎么选在这儿建窑?
导游:问得好!您看这里背靠伏牛山,黏土矿绵延60公里,瓷土随手可采;店房河四季流水,淘洗瓷泥方便;周围山林茂密,烧窑的柴火取之不竭。更厉害的是,唐代邓窑已能烧唐三彩、绞胎瓷,窑变花瓷如丝雨流淌,堪称钧瓷鼻祖!
游客:那这里出土过什么宝贝呢?
导游:1975年余飞先生发现遗址时,捡到刻“窑司”二字的青釉残片,这可是宋代官府监烧的铁证!近年考古还挖出匣钵、蹲狮范、抢球俑范,连瓷羊、瓷狗这些玩具都栩栩如生。最惊艳的是宋代青瓷碗,内壁印海水游鱼、缠枝牡丹,水草摇曳、花瓣层叠,活脱脱一幅“瓷上丹青”!
青釉窑司款缸标本
青釉刻花缠枝菊花纹碗、盘标本
游客:导游,我还有一个问题,邓窑在历史上地位如何?
导游:南宋《坦斋笔衡》记载,北宋因定瓷有芒,命汝州造青瓷,邓窑便是中原四大名窑之一!明代《大明一统志》也说“邓州瓷窑在内乡县”,当年邓瓷外销南北,甚至漂洋过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青瓷使者”!
游客:原来如此,太厉害了!
青釉刻花缠枝纹枕
邓窑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曲镇,是唐宋时期中原瓷窑的杰出代表。其窑变艺术为钧瓷起源提供关键线索,青瓷工艺融合南北窑系之长,为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史及宋元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实证。2013年,邓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马翔 罗栋巍
图片来源: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