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5年上海警备区成立以来,周纯麟成为了该区历史上第一位兼任大军区副司令的将领。此举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做出的决定,目的明确:上级希望他能有效地稳住局势。为此,周纯麟被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同时兼任上海警备区司令。这一安排与前几任司令员有所不同,显示了上级对他能力的高度信任。
历任上海警备区的司令员包括王必成、饶子健和廖政国。与其他省军区一样,上海警备区是一个正军级单位,负责驻扎和管理上海的军事事务。周纯麟在调任上海之前,已经在南京军区担任了长达十几年的炮兵司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50年,周纯麟被任命为华东特种兵炮兵副司令,1952年升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1955年,随着华东军区的撤销,周纯麟被调任为南京军区的炮兵司令,这一职位他一直担任到1970年。那一年,周纯麟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同时兼任上海警备区司令。作为炮兵司令,他整整工作了18年,这期间一直是正军职,稳固地掌握了军区的重要岗位。
1970年,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找到了周纯麟,告诉他上级决定让他去上海担任警备区司令员。由于上海当时面临的复杂局势,许世友认为需要一位有能力的领导来镇压内外压力,确保上海的稳定。然而,周纯麟并不愿意离开南京。经过20年的工作,他与南京的各级干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工作也非常顺利。转任上海警备区,虽然同样属于军队系统,但涉及的工作性质却有很大不同,尤其是需要与地方政府打交道。而且,周纯麟得知上海警备区内部矛盾加剧,市革委会与军区之间的摩擦尤为严重,这让他对前往上海的决定更加犹豫不决。
经过深思熟虑,周纯麟还是表达了自己不愿赴上海的想法。许世友却反问他:“那你觉得谁适合?”当时上海警备区并非没有司令员,只是前任司令廖政国由于健康问题无法继续履职,且内部矛盾加剧,导致局势越来越复杂。因此,上级决定换人,以一位有强大能力和领导力的将领来解决这些问题。
正如周纯麟自己所说,他在南京军区与各级领导始终保持团结的关系,这种人脉与团队协作的经验正是上级所看重的。军区副政委周贯五也明确表示,上级需要一位身体健康,能够稳定局面并压住台面的人。而为方便工作,他被同时提拔为南京军区副司令。这种特殊的待遇是之前的司令员所没有的。
上海警备区的职责不仅仅涉及上海本地,还包括了空4军和海军基地的管理,这些单位的级别也都属于正军级。空4军司令王维国在那个特殊时期有着非常高的政治地位,与周纯麟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协调难度。尽管他们隶属于不同的军种,但在支左工作中,三军的合作非常紧密,彼此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摩擦。
由于周纯麟兼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他还成为了上海市的市委常委,分管军事事务。在某次会议上,他代表陆、海、空三军发言。会上,空4军的王维国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陆海空三军应该分别有代表发言。此时,周纯麟刚刚上任,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会议一开始就出了一些“洋相”。
1971年9月,上级派遣南京军区副司令肖永银前往上海,针对空4军、空5军的负责人进行处理。肖永银需要周纯麟的配合,确保所有行动都保密,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意外。此事安排在锦江饭店,警备区的部队负责安全保障,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随着工作逐步深入,周纯麟与地方的马、徐、王三人发生了许多冲突和较量,但他始终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然而,随着张、王等人在运动中的施压,他感到自己难以承受。身体上的压力逐渐显现,出现了心脏病和心绞痛等症状。甚至,他不得不向总政部主任李德生请求调离警备区。然而,由于特殊时期的种种原因,这一请求没有得到批准。尽管如此,周纯麟还是入院治疗,实际工作逐渐被架空。
在身体稍有恢复后,周纯麟重新投入工作,并坚持到1976年。当他得知“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时,心情异常激动,甚至连拄了两年多的拐杖也扔掉了。此后,上级对上海的马、徐、王三人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局势逐步得到控制。
1978年,由于身体原因,周纯麟不再兼任上海警备区司令,改由何以祥接任,继续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上海警备区司令职务。